一种利用顶升增层技术提升小区整体功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596324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6 14:23
一种利用顶升增层技术提升小区整体功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拆除原建筑楼一层非承重的填充墙体并对原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并将除完的建筑垃圾按规定堆放;步骤二、利用钢滑道顶升增层技术对小区内所有建筑物进行顶升,该钢滑道顶升增层技术通过对建筑楼每根原框架柱(9)截断再连接、从而根据业主需要抬升底部空间;步骤三、楼与楼之间采用新增结构层方式连接,并将所有建筑楼连成整体形成连通的地下停车场;步骤四、没有电梯的建筑,新增设从顶升出来的底部空间形成的地下停车场通往顶层的垂直电梯,有电梯的建筑,将原有电梯向下延伸,通往地下停车场。不仅解决了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而且提升了小区整体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法,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利用顶升增层技术提升小区整体功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私家车逐渐增多及小区建设之初规划的相对滞后,造成现在不少住宅小区、特别是建于八九十年代没有地下车位的老小区,停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没处停车已成为众多居民下班回家时的一种担忧;而且由于小区内没处停车,导致不少路段时常有车辆占道停泊,进而又加重了城市的交通拥堵。如何缓解城市老小区停车难,已是一个涉及面广、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建筑物加层改造作为一种功能提升最有效的方式已被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建筑物加层改造均是在原结构顶层直接新建,不仅施工周期长、造价高,而且破坏原屋面防水保温层,代价昂贵;同时,因为房屋增层设计施工的复杂性,在全国各地也出了不少房屋增层工程事故,有些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利用传统的建筑物加层改造技术不能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小区整体功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老旧小区停车难、小区整体功能较差等问题,提供一种利用顶升增层技术提升小区整体功能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利用顶升增层技术提升小区整体功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拆除原建筑楼一层非承重的填充墙体并对原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并将除完的建筑垃圾按规定堆放;步骤二、利用钢滑道顶升增层技术对小区内所有建筑物进行顶升,该钢滑道顶升增层技术通过对建筑楼每根原框架柱截断再连接、从而根据业主需要抬升底部空间;步骤三、楼与楼之间采用新增结构层方式连接,并将所有建筑楼连成整体形成连通的地下停车场;步骤四、没有电梯的建筑,新增设从顶升出来的底部空间形成的地下停车场通往顶层的垂直电梯,有电梯的建筑,将原有电梯向下延伸,通往地下停车场。所述的步骤一中拆除一层填充墙时采用人工结合机具方式从上往下拆除。所述步骤二中的被截断的原框架柱内安装有隔震支座。所述隔震支座上下两端的支座钢板通过螺栓固定在被截断的原框架柱内。所述的步骤三中的新增结构层方式连接包括以下步骤:1)、在楼与楼之间空地按施工需求新增独立柱基础;2)、在独立柱基础)上增设新框架柱;3)、楼与楼之间增设的新框架柱铺上新增梁板,使梁板标高与顶升后的二层楼面平齐,同时梁板与原建筑楼之间设置伸缩缝,并将所有建筑连成整体形成连通的地下停车场。所述的步骤四中增设垂直电梯时,首先在拟安装垂直电梯的位置设置电梯井钢柱基础,且预留电梯基坑,然后将电梯井钢柱与原建筑楼水平钢梁在每楼层位置焊接,最后使与原建筑楼外墙临近的电梯井钢柱在每一层结构处与原建筑楼梁柱通过植筋方式连接。所述的步骤四后还包括下面的步骤:在新增的梁板形成区域的二层公共区域进行园林绿化规划。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利用顶升增层技术对原建筑进行顶升增层,抬升了建筑楼底部空间,再用底部增加出来的空间做停车位;从而不仅解决了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而且提升了小区整体功能。2、本专利技术中在被截断的原框架柱内安装隔震支座,有效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建筑物立面效果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隔震支座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电梯井钢柱与原建筑楼通过植筋连接示意图。图中,独立柱基础1,新框架柱2,梁板3,伸缩缝4,垂直电梯5,电梯基坑6,电梯井钢柱7,植筋8,原框架柱9,隔震支座10,支座钢板1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利用顶升增层技术提升小区整体功能的方法,其涉及利用顶升增层技术使建筑物增层从而提升小区整体功能的方案,具体适用于停车难、无电梯等功能不齐全的老旧小区既有建筑物;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拆除原建筑楼一层非承重的填充墙体并对原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并将除完的建筑垃圾按规定堆放。由于填充墙不承重,通常该步骤一中拆除一层填充墙时采用人工结合机具(绳锯或盘锯)方式从上往下拆除;开挖时先把墙体两侧的填土挖取,让全部基础暴露出来;拆除的建筑垃圾按规定在空地处临时堆放。步骤二、利用钢滑道顶升增层技术对小区内所有建筑物进行顶升,该钢滑道顶升增层技术通过对建筑楼每根原框架柱9截断再连接、从而根据业主需要抬升底部空间。利用钢滑道顶升增层技术进行顶升时,先开挖至原有建筑楼基础顶面,再利用钢滑道顶升增层技术对小区内建筑物逐一进行顶升;顶升高度为3m左右,其具体过程如下:1)首先计算出建筑楼每根原框架柱9需要顶升的位移量。2)然后在距离原建筑楼基础顶面适宜高度上通过对每根原框架柱9进行植筋包钢的方式在每根原框架柱9四周分别设置一个钢牛腿;此处的原建筑物基础顶面指的是原建筑楼基础的最顶部平面,此处的适宜高度是一个范围值,通常指原框架柱9底部方便切割施工的高度。3)接着在每个钢牛腿下方分别安装一个千斤顶,使每根原框架柱9四周相对向的两个千斤顶为一组,则每根原框架柱9四周的千斤顶分为A组千斤顶和B组千斤顶;同时,要求每个千斤顶额定顶升力应留有0.5倍的安全储备,并且通常要求每根原框架柱9备有一支备用千斤顶。4)然后再分别对每根原框架柱9的四个千斤顶同时施加预紧力,在原框架柱9距离建筑楼基础顶面适宜高范围用绳锯锯断原框架柱9至完全切断,并在绳锯锯断的原框架柱9断口处立即插入薄钢板;此处原框架柱9断口处的薄钢板能够防止千斤顶失效后原框架柱9往下坐,此处的适宜高范围以方便原框架柱9切割为宜,但该高度不得高于钢牛腿的设置高度和千斤顶的长度。5)原框架柱9截断后,在每根原框架柱9四角沿纵向分别设置角钢,相邻角钢之间通过可拆卸式缀板相连接,使每根原框架柱9四角的角钢形成钢滑道,并使原框架柱9截断面保持在钢滑道的约束内。钢滑道能够约束原框架柱9的侧向位移。6)按照现场同步指令同时摇动每根原框架柱9四周的的四个千斤顶,控制每个千斤顶的位移量,使被截断的原框架柱9上部沿钢滑道抬升;抬升到指定高度后,卸载A组千斤顶,并在A组千斤顶下放置垫块;重新摇动A组千斤顶,并对A组千斤顶施工预紧力,再卸载B组千斤顶,并在B组千斤顶下放置垫块。重新摇动B组千斤顶,并对B组千斤顶施工预紧力,按照现场同步指令同时摇动每根原框架柱9四周的的四个千斤顶再次进行顶升。7)重复上面步骤6,直至将被截断的原框架柱9上部抬升到指定高度。8)将被截断的原框架柱9上部顶升到指定高度时,对原框架柱9上部以下钢滑道与原框架柱9下部之间灌注细石混凝土,形成永久性承重柱,从而完成了建筑物的顶升增层。9)当原框架柱9上部顶升到接近钢滑道顶部时,对钢滑道进行接长,以保证原框架柱9截断面始终在钢滑道的约束内。同时,为了起到消耗地震能量的作用,该步骤二中的被截断的原框架柱9内安装有隔震支座10;且所述隔震支座10上下两端的支座钢板11通过螺栓固定在被截断的原框架柱9内。隔震支座10是一种具有足够竖向强度和刚度、水平有一定变形能力的装置;通过固定隔震支座10在被截断的原框架柱9内,当地震来临时可以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输,减轻结构振动反应,从而保证地震时建筑物的安全。步骤三、楼与楼之间采用新增结构层方式连接,并将所有建筑楼连成整体形成连通的地下停车场。该步骤三中的新增结构层方式连接包括以下步骤:1)、在楼与楼之间空地上按施工需求新增独立柱基础1。2)、在独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顶升增层技术提升小区整体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拆除原建筑楼一层非承重的填充墙体并对原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并将除完的建筑垃圾按规定堆放;步骤二、利用钢滑道顶升增层技术对小区内所有建筑物进行顶升,该钢滑道顶升增层技术通过对建筑楼每根原框架柱(9)截断再连接、从而根据业主需要抬升底部空间;步骤三、楼与楼之间采用新增结构层方式连接,并将所有建筑楼连成整体形成连通的地下停车场;步骤四、没有电梯的建筑,新增设从顶升出来的底部空间形成的地下停车场通往顶层的垂直电梯,有电梯的建筑,将原有电梯向下延伸,通往地下停车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顶升增层技术提升小区整体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拆除原建筑楼一层非承重的填充墙体并对原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并将除完的建筑垃圾按规定堆放;步骤二、利用钢滑道顶升增层技术对小区内所有建筑物进行顶升,该钢滑道顶升增层技术通过对建筑楼每根原框架柱(9)截断再连接、从而根据业主需要抬升底部空间;步骤三、楼与楼之间采用新增结构层方式连接,并将所有建筑楼连成整体形成连通的地下停车场;步骤四、没有电梯的建筑,新增设从顶升出来的底部空间形成的地下停车场通往顶层的垂直电梯,有电梯的建筑,将原有电梯向下延伸,通往地下停车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顶升增层技术提升小区整体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拆除一层填充墙时采用人工结合机具方式从上往下拆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顶升增层技术提升小区整体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被截断的原框架柱(9)内安装有隔震支座(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顶升增层技术提升小区整体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支座(10)上下两端的支座钢板(11)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作平周剑波郝军张畅
申请(专利权)人: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