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焦炭耐磨强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59233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6 0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焦炭耐磨强度的方法,属于煤化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关键煤种,2)测试关键煤种的流动度和膨胀度,3)对关键煤种的最大流动度对数进行加权,4)对关键煤种中的肥煤和气肥煤的膨胀度进行加权,5)控制加权值的取值。该方法公开了一种控制焦炭耐磨强度的方法,不仅为评价焦炭的耐磨强度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指标,同时操作简单,适用于内其它钢厂或焦化企业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化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控制焦炭耐磨强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焦炭作为高炉冶炼的主要原燃料,在高炉中具有较高的冷态强度,以抵抗焦炭在在块状带下降过程中受到的机械冲击和磨损;同时,焦炭还具有较高的热态强度,以保证焦炭在风口区上部因碳溶反应消耗碳25%~35%时有足够的强度和块度,及在更高温度的死料柱区、风口区保持一定的粒度和强度。然而,焦炭质量指标通常有焦炭的抗碎强度M40,焦炭的耐磨强度M10,以及焦炭的热强度CRI、CSR组成。目前,对于焦炭的耐磨强度M10的控制受配合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影响较大,但是传统技术配合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通常用黏结性指标G值、Y值、挥发分控制,但是即使挥发分接近,G值、Y值相同的配合煤,其成焦耐磨强度指标上的差异仍然较大。《煤炭技术》Sep.2012,Vol.31,No.09报道了炼焦配煤优化模型,该文章在分析钢铁公司高炉用焦配煤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数学规划等数学方法,建立了焦炭性能指标与配煤比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优化求解,获得了生产优质焦炭的最佳配煤比例,该最优配煤比例的确定,对于该钢铁公司降低炼焦生产过程中优质冶金煤的使用比例、节约炼焦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东冶金》Apr.2012,Vol.34,No.02报道了焦炭M10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该文章公开了采用大型焦炉、增加装炉煤堆比重、适当提高入炉煤细度、采取干熄焦方式、高的炼焦终温及合理的
配煤结构,有利于改善焦炭质量,但是这些方法操作工艺复杂,对焦炭M10的控制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了一种控制焦炭耐磨强度的方法,该方法不仅为评价焦炭的耐磨强度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指标,同时操作简单,适用于内其它钢厂或焦化企业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控制焦炭耐磨强度的方法,该方法中的入炉煤种包括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和瘦煤,且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关键煤种:选择气肥煤、肥煤和1/3焦煤作为关键煤种;2)测试关键煤种的流动度和膨胀度:所述气肥煤的最大流动度对数为lgMF气肥,气肥煤的膨胀度为b气肥;肥煤的最大流动度对数为lgMF肥,肥煤的膨胀度为b肥,及1/3焦煤的最大流动度对数为lgMF1/3焦;3)对关键煤种的最大流动度对数进行加权:加权公式为:∑lgMF加权=X气肥×lgMF气肥+X1/3焦×lgMF1/3焦+X肥×lgMF肥,且X气肥为气肥煤在入炉煤种中的配入量,X肥为肥煤在入炉煤种中的配入量,X1/3焦为1/3焦煤在入炉煤种中的配入量,同时∑lgMF加权为关键煤种最大流动度对数的加权值;4)对关键煤种中的肥煤和气肥煤的膨胀度进行加权:加权公式为:∑b加权=X气肥×b气肥+X肥×b肥,且∑b加权为关键煤种中肥煤和气肥煤的膨胀度加权值;5)控制加权值的取值:保证1.0≤∑lgMF加权≤1.8,且5≤∑b加权≤35。进一步地,所述气肥煤的吉氏流动度G≥10000ddpm,且肥煤的吉氏流动度G≥1000ddpm,及1/3焦煤的吉氏流动度G≥1000ddpm,其它煤种的吉氏流动度<1000ddpm。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保证1.2≤∑lgMF加权≤1.6,且10≤∑b加权≤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为:在入炉煤种引入关键煤种,通过对关键煤种的流动度、膨胀度加权值进行控制,从而调节控制焦炭的耐磨强度M10在6.0%以下,最终实现顶装炼焦工艺的优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用G值、Y值来成焦耐磨强度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为评价焦炭的耐磨强度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指标。2、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内其它钢厂或焦化企业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焦炭耐磨强度的方法,该方法中的入炉煤种包括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和瘦煤,且包括步骤如下:1)选择关键煤种:选择气肥煤、肥煤和1/3焦煤作为关键煤种,且保证气肥煤的吉氏流动度G大于或等于10000ddpm,而肥煤和1/3焦煤的吉氏流动度G都大于或等于1000ddpm,其他煤种的吉氏流动度G小于1000ddpm;2)测试关键煤种的流动度和膨胀度:所述气肥煤的最大流动度对数为lgMF气肥,气肥煤的膨胀度为b气肥;肥煤的最大流动度对数为lgMF肥,肥煤的膨胀度为b肥,及1/3焦煤的最大流动度对数为lgMF1/3焦;3)对关键煤种的最大流动度对数进行加权:加权公式为:∑lgMF加权=X气肥×lgMF气肥+X1/3焦×lgMF1/3焦+X肥×lgMF肥,且X气肥为气肥煤在入炉煤种中的配入量,X肥为肥煤在入炉煤种中的配入量,X1/3焦为1/3焦煤在入炉煤种中的配入量,同时∑lgMF加权为关键煤种流动度的加权值;4)对关键煤种中的肥煤和气肥煤的膨胀度进行加权:加权公式为:
∑b加权=X气肥×b气肥+X肥×b肥,且∑b加权为关键煤种中肥煤和气肥煤的膨胀度加权值;5)控制加权值的取值:保证1.2≤∑lgMF加权≤1.6,且10≤∑b加权≤30。表1为各入炉煤种的挥发分、黏结性、结焦性等性能参数的图表。表1为各入炉煤种的性能参数煤种Vdaf/%GY/mmb/%流动度lgMF气煤37.267613--气肥煤39.2595271504.8肥煤29.1296261203.701/3焦煤30.598616-3.2焦煤23.258216--瘦煤17.16404--表2为选用表1中的煤种,得到配合煤,并对配合煤中关键煤种的最大流动度对数和膨胀度进行加权计算。表2为加权值计算结果对于在常规工艺条件下,配合煤在无预粉碎、无煤调湿、无型煤工艺条件下在顶装6米以上焦炉干熄焦,一般M10<6%;从表2中可以看出方案3、方案4和方案5的最大流动度对数和膨胀度不能同时满足1.2≤∑lgMF加权≤1.6,且10≤∑b加权≤30,故方案3、方案4和方案5的M10>6%,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方案1和方案2的最大流动度对数和膨胀度同时满足1.2≤∑lgMF加权≤1.6,且10≤∑lgXb加权≤30,且M10与6%相接近,特别是方案1的M10<6%,因此按照方案1的入炉煤的配量,就能满足生产上的要求。以上实施例仅为最佳举例,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焦炭耐磨强度的方法,该方法中的入炉煤种包括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和瘦煤,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关键煤种:选择气肥煤、肥煤和1/3焦煤作为关键煤种;2)测试关键煤种的流动度和膨胀度:所述气肥煤的最大流动度对数为lgMF气肥,气肥煤的膨胀度为b气肥;肥煤的最大流动度对数为lgMF肥,肥煤的膨胀度为b肥,及1/3焦煤的最大流动度对数为lgMF1/3焦;3)对关键煤种的最大流动度对数进行加权:加权公式为:∑lgMF加权=X气肥×lgMF气肥+X1/3焦×lgMF1/3焦+X肥×lgMF肥,且X气肥为气肥煤在入炉煤种中的配入量,X肥为肥煤在入炉煤种中的配入量,X1/3焦为1/3焦煤在入炉煤种中的配入量,同时∑lgMF加权为关键煤种最大流动度对数的加权值;4)对关键煤种中的肥煤和气肥煤的膨胀度进行加权:加权公式为:∑b加权=X气肥×b气肥+X肥×b肥,且∑b加权为关键煤种中肥煤和气肥煤的膨胀度加权值;5)控制加权值的取值:保证1.0≤∑lgMF加权≤1.8,且5≤∑b加权≤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焦炭耐磨强度的方法,该方法中的入炉煤种包括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和瘦煤,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关键煤种:选择气肥煤、肥煤和1/3焦煤作为关键煤种;2)测试关键煤种的流动度和膨胀度:所述气肥煤的最大流动度对数为lgMF气肥,气肥煤的膨胀度为b气肥;肥煤的最大流动度对数为lgMF肥,肥煤的膨胀度为b肥,及1/3焦煤的最大流动度对数为lgMF1/3焦;3)对关键煤种的最大流动度对数进行加权:加权公式为:∑lgMF加权=X气肥×lgMF气肥+X1/3焦×lgMF1/3焦+X肥×lgMF肥,且X气肥为气肥煤在入炉煤种中的配入量,X肥为肥煤在入炉煤种中的配入量,X1/3焦为1/3焦煤在入炉煤种中的配入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茹宋子逵薛改凤崔会明李超常红兵鲍俊芳詹立志张雪红任玉明陈鹏王元生陈细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