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铝合金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铝合金表面双色阳极氧化方法。本申请首先将需要进行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之间导通,将需要进行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与需要进行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之间通过不导电材料隔开,然后进行第一次阳极氧化;除去所述不导电材料,并将需要进行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导通,然后进行第二次阳极氧化。本申请利用结构件上不同导通的区域,分别进行阳极氧化染色实现双色氧化的效果,并可在复杂曲面、3D结构的铝合金表面实现双色外观效果的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铝合金处理工艺
,具体讲,涉及一种铝合金表面双色阳极氧化方法。
技术介绍
阳极氧化是铝合金最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但目前铝合金阳极氧化染色方法单一,颜色效果单调。虽然目前已有利用一次氧化后再利用数控刀具切削氧化表层后,再对切削后的表层进行二次阳极氧化的双色阳极氧化工艺。但该工艺得到的效果是高光和喷砂面区分开,表面的粗糙质感程度不一致,若要在同样的喷砂面上同时做出两种颜色效果还难以实现,且复杂曲面3D结构也无法实现。虽然也有采用通过治具遮蔽来实现印刷染料的方法,但该方法会在遮蔽边缘处产生锯齿状的毛边,同时印刷的染料浸入氧化膜层也容易产生不均匀,一致性不好;印刷染料过程很容易产生杂质、尘点,且复杂曲面3D结构也无法实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铝合金表面双色阳极氧化方法。为了完成本申请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申请涉及一种铝合金表面双色阳极氧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将需要进行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之间导通,将需要进行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与需要进行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之间通过不导电材料隔开,然后进行第一次阳极氧化;2、除去所述不导电材料,并将需要进行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导通,然后进行第二次阳极氧化。优选的,在阳极氧化前,在所述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与所述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之间通过加设凹槽用于填充不导电材料。优选的,所述不导电材料选自陶瓷、玻璃、橡胶、塑料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不导电材料的填充方式选自模具内注塑、点胶、粘贴。优选的,除去所述不导电材料的方法选自数控刀具切割、激光镭射切割。优选的,所述第一次阳极氧化的电压为11~13V,电流密度为1.0A/mm2,硫酸溶液质量百分比为150~200g/L,阳极氧化时间为30~40分钟;所述第二次阳极氧化的电压为10~11V,电流密度为1.0A/mm2,硫酸溶液质量百分比为150~200g/L,阳极氧化时间为15~20分钟。优选的,所述阳极氧化的还包括:对所述铝合金结构件进行氧化前处理。优选的,所述氧化前处理选自酸性脱脂、碱洗、除灰中和、超声水洗或化学抛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对所述铝合金结构件进行氧化前处理之前,先对所述铝合金结构件进行机械预处理。优选的,所述机械预处理选自抛光或喷砂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可利用结构件上不同导通的区域,分别进行阳极氧化染色实现双色氧化的效果。2、本申请可在复杂曲面、3D结构的铝合金表面实现双色外观效果的工艺。3、本申请可以不拆件,同一壳件上不借助刀具切削表面氧化层,通过设计不导电位在同一铝合金结构件上实现两种氧化颜色效果,且该双色氧化的效果都是同一种表面粗糙程度。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涉及一种铝合金表面双色阳极氧化方法,利用“阳极氧化需导电才可形成氧化膜,氧化颜色是在氧化膜表面着色”的原理。本申请首先针对需要双色阳极氧化着色的不同结构件区域进行设计,设计不导通位置通过不导电材料将两部分隔开,第一次阳极氧化时,仅需要进行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区域可以导通并进行阳极氧化上色;去除不导电材料后,使需要进行第二次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区域形成导通,然后在该区域进行第二次阳极氧化;以此来形成双色阳极氧化的外观效果。本申请中提到的不导通位置是指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凹槽或间隙,从而将铝合金表面分隔成不同的区域、并填充上不导电物质,从而在不导通位置构成的区域内电流不能导通,在阳极氧化反应过程中不导通位置构成的区域内的铝表面不发生氧化反应。本申请可以利用铝合金结构件本身的的凹槽等构成不导通位置,也可以通过切割等方式外加不导通位置。如果铝合金结构件上的凹槽过多,也可通过外加导电材料填充部分不导通位置,以减少阳极氧化的次数。本申请中提到的将需要进行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与需要进行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之间通过不导电材料隔开。本申请所形成的双色阳极氧化外观效果不受结构外观的限制,任意曲面3D效果均可实现双色阳极氧化颜色的效果,且该双色效果表面的粗糙程度及质感一致,如果需要不同的表面质感,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再进行加工,使表面效果有区别,如“喷砂与拉丝”的组合或“喷砂与高光”、“拉丝与高光”等效果。本申请的铝合金表面双色阳极氧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将需要进行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之间导通,将需要进行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与需要进行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之间通过不导电材料隔开,然后进行第一次阳极氧化;(2)除去所述不导电材料,并将需要进行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导通,然后进行第二次阳极氧化。作为本申请方法的一种改进,不导电材料填充位置的设计思路为:在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与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之间设置不导通位置,不导通位置优选为凹槽,凹槽的深度和宽度尺寸满足大于等于0.8mm的要求即可,用于填充不导电材料。作为本申请方法的一种改进,不导电材料选自陶瓷、玻璃、橡胶、塑料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中采用的不导电材料可为无机材料,如陶瓷、玻璃等;也可为有机材料,如橡胶、塑料;其中塑料可选自聚乙烯、聚酰胺、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热塑性树脂,也可选自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不导电材料的填充方式可选自模具内注塑、点胶、粘贴等。本申请的铝合金阳极氧化是对铝合金结构件采用硫酸直流阳极氧化,以铝合金为阳极置于硫酸电解液中,利用电解作用,使铝表面形成多孔型氧化铝膜层的过程。阳极氧化后在铝件表面形成的多孔型氧化铝膜层为后续染色浸染色粉离子提供载体。阳极氧化包括阳极氧化、染色、封孔的步骤。第一次阳极氧化的具体条件为:阳极氧化的电压为11~13V,电流密度为1.0A/mm2,硫酸溶液质量百分比为150~200g/L,阳极氧化时间为30~40分钟。第一次氧化结束后,除去不导电材料,具体可选用切割等方式,优选采用数控刀具、激光镭射等方式将不导电材料切割除去。并将需要进行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导通,然后进行第二次阳极氧化。第二次阳极氧化的条件为:阳极氧化的电压为11~13V,电流密度为1.0A/mm2,硫酸溶液质量百分比为150~200g/L,阳极氧化时间为30~40分钟。在进行本申请的双色阳极氧化处理前,还可对铝合金结构件进行氧化前处理,具体的,氧化前处理可选自酸性脱脂、碱洗、除灰中和、超声水洗或化学抛光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酸性脱脂目的是清除铝合金结构件表面的油脂和灰尘等污染物,使后道碱洗比较均匀,以提高阳极氧化膜的质量。酸性脱脂一般在常温下,以硫酸、磷酸为基的酸性溶液中进行脱脂。其中,磷酸含量为20~30g/L,硫酸含量为5~7g/L,酸性脱脂时间为3~5分钟。碱洗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表面的脏污,彻底去除铝合金结构件表面的自然氧化膜,以显露出纯净的金属基体,为随后阳极氧化均匀导电、生成均匀阳极氧化膜打下良好的基础表面。碱洗工艺过程是将铝合金结构件放入氢氧化钠为主成分的碱性溶液中进行浸蚀反应。氢氧化钠含量为40~55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合金表面双色阳极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将需要进行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之间导通,将需要进行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与需要进行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之间通过不导电材料隔开,然后进行第一次阳极氧化;(2)除去所述不导电材料,并将需要进行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导通,然后进行第二次阳极氧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表面双色阳极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将需要进行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之间导通,将需要进行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与需要进行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之间通过不导电材料隔开,然后进行第一次阳极氧化;(2)除去所述不导电材料,并将需要进行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导通,然后进行第二次阳极氧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阳极氧化前,在所述第一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与所述第二色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结构件之间通过加设凹槽用于填充不导电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导电材料选自陶瓷、玻璃、橡胶、塑料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导电材料的填充方式选自模具内注塑、点胶、粘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去所述不导电材料的方法选自数控刀具切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颖,林圣,董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