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碱度精对苯二甲酸(PTA)中水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对所述的高碱度PTA中水依次进行混凝处理,锰砂过滤处理,超滤处理,频繁倒极电渗析(EDR)处理,EDR处理得到的淡水部分进行生产回用,浓水进行直接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际优势:1.工艺组合合理,采用混凝和锰砂过滤进行预处理,有效降低中水浊度和重金属离子浓度;采用超滤工艺,进一步除去水中悬浮微粒、胶体、微生物;EDR技术对高碱度中水具有较高的透过速率和脱盐性能。2.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3.将高碱度PTA中水进行脱盐处理后,淡水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中冷却用水水质标准,变废为宝,实现中水资源化利用。浓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GB18918‑2002),直接外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碱度PTA中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
技术介绍
我国精对苯二甲酸(PTA)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期步入初步发展阶段,自2000年以来,随着下游聚酯涤纶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PTA产业逐渐进入快速成长时期。2005年我国PTA的生产能力只有640.5万吨,2014年达到4316.0万吨。同时,PTA的应用又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PET)。精对苯二甲酸(PTA)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化纤原料,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我国是化纤生产大国,仅PTA的生产原料对苯二甲酸(TA)的产量就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0%,PTA生产废水已经成为水环境的重大污染源之一。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工艺需要使用大量的脱离子水,进行高纯度精制生产,1吨PTA消耗的脱盐水一般为3~4吨。PTA中水为PTA废水经过生化处理后的出水,含有悬浮物、粘泥、细菌等污染物,其水质具有较高的碱度、较多的重金属离子种类、较多的悬浮物(SS)等特点,其中盐成份主要为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盐含量约为1000-3000mg/L,对应碱度约为1500-3500mg/L,重金属离子种类包括CO2+、Mn2+、Fe2+,CO2+、Mn2+≤2mg/L、Fe2+≤0.5mg/L,SS≤20mg/L,COD≤50mg/L。近年来,PTA生产企业为节约用水,降低排污量,纷纷积极尝试、考察各种中水回用技术,选择切实可行的中水回用方案。目前化纤行业企业PTA中水排放水符合一级排放标准,但是由于废水排放水含盐量较高,且含有钴、锰、铁等金属离子,其中盐分主要为碳酸盐和碳酸氢盐,采用一般传统处理技术难以实现对盐份的脱除,从而也无法达到中水回用标准。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134628、CN105037131A等均主要选择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法工艺进行PTA中水的回用,首先,虽然超滤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粘泥等污染物,但是对CO2+、Mn2+、Fe2+等金属离子没有截留作用,高碱度条件下,容易造成后续膜工艺中膜结垢问题,同时一定含量的CO2+、Mn2+、Fe2+等金属离子容易滋生细菌,容易对膜造成污染。其次,采用反渗透工艺,由于碱度高,堵膜风险大,同时运行成本较高;最后,采用反渗透处理,浓水浓缩倍数较低,否则容易造成浓水外排COD>50mg/L,不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这种情况下,导致中水回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碱度PTA中水回用的方法,能够对高碱度PTA中水进行综合处理,节约用水,降低排污量,实现清洁生产,不仅能有效降低环境负担,而且可以使中水实现资源化利用。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高碱度PTA中水回用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对高碱度PTA中水依次进行如下步骤处理:1)、混凝和锰砂过滤系统预处理;2)、超滤系统处理(UF);3)、频繁倒极电渗析系统处理(EDR)。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通过混凝和锰砂过滤预处理对锰、铁、钴离子含量去除率90%以上,中水浊度降低80%以上;经过步骤(1)处理后水质参数为:锰、铁离子浓度<0.01mg/L,钴离子浓度<0.05mg/L ,SS<2mg/L。对金属离子浓度的有效控制,可以解决高碱度条件下金属离子结垢问题、后续工序细菌滋生问题、膜污染问题等,可以确保超滤和电渗析更加高效、稳定运行。在步骤(1)中,混凝助剂选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植物多酚等中一种或多种,混凝助剂的针对性使用,可以使胶粒与混凝剂作用,通过压缩双电层和电中和等机理,失去或降低稳定性,生成微粒或微絮粒。锰砂过滤器整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装置中有序地添加粗砂、细砂、无烟煤、锰砂等介质,对水中的微粒、胶体、金属离子(铁、锰、钴)、有机物等污染物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在步骤(2)中,超滤回收率控制在95%以上,进一步除去水中的悬浮微粒、胶体、微生物,去除率达到99%以上,经过步骤(2)处理后水质SS<0.1mg/L。SS的有效控制,可以完全满足EDR进水水质要求,确保EDR连续、稳定运行,降低膜污染风险。超滤系统所采用的膜组件采用高分子中空纤维材料,膜材料选自聚偏氟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聚酰胺(PA),其表面具有致密的活化层,内部具有一定强度的网格结构支撑层,使之膜组件整体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和耐化学稳定性。所以,在处理高碱度PTA中水时,可以长期稳定运行,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步骤(3)中,EDR以超滤产水为水源,采用多级EDR连续脱盐后,电渗析淡水产水直接回用于前段PTA合成生产工艺,电渗析的浓水侧,30-80%浓水进行循环运行,满足中水回用率≥80%,合理的回用率设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EDR电渗析频繁倒极能有效抑制高碱度PTA中水在电渗析浓缩过程中产生的结垢问题,水中带电荷的胶体及菌胶团的运动方向频繁倒换,降低了黏泥性物质在膜面上的附着和积累,降低了有机污染可能性,具有良好的自清洁作用;阳极室产生的酸可以对电极自身清洗,可克服阴极板上的沉淀;EDR比常规电渗析设备操作电流高,原水回收率高。EDR电渗析系统可分为三级电渗析处理:第一级电渗析处理采用致密度较高的合金膜,第二级和第三级采用普通的异相膜;第一级电渗析淡水产水进第二级电渗析继续脱盐处理,第一级浓水30-80%回流至一级浓水储罐继续循环,其余直接外排;第二级电渗析淡水产水进第三级电渗析继续脱盐处理,其中第二级电渗析与第三级电渗析共用浓水储罐,30-80%回流至二级浓水储罐连续循环,其余直接外排。第三级电渗析淡水产水进行PTA合成生产工艺回用,浓水30-60%连续循环,处理后浓水其余部分COD≤50mg/L,SS≤1mg/L等指标满足浓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GB18918-2002),可直接外排。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工艺提出了一种高碱度PTA中水回用方法,首先采用混凝和锰砂过滤预处理,一方面可有效降低金属离子浓度、水质浊度,另一方面可降低后续膜工艺中膜的污染风险;其次采用超滤(UF)处理,可有效去除悬浮物、污泥、细菌等,可保证电渗析进水水质要求,确保电渗析长期稳定运行;最后采用频繁倒极电渗析(EDR)处理,对高碱度中水具有较高的透过速率和脱盐性能,EDR具有自动倒极功能,具有非常优异的自清洁作用,可以有效地解决高碱度条件下,水质易结垢问题。采用EDR工艺,淡水有机物不迁移,浓水COD≤50mg/L,浓缩倍数可达10-20%,中水回用率大于80%。同时各工艺组合合理,匹配度较高,EDR相对于反渗透而言,具有更低的能耗。具体技术效果如下:(1)、采用混凝、锰砂过滤的预处理方法,有效地降低了PTA中水中锰、铁、钴等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和悬浮固体总量,防止膜的污染和堵塞,延长了超滤膜的实验寿命,也满足了EDR对水质中金属离子浓度要求,使得中水在后续双膜集成工艺处理中得到更加高效、稳定的处理。(2)、超滤膜技术可去除水中的悬浮微粒、胶体、微生物等杂质,有效地降低原水浊度,可确保E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碱度PTA中水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对所述PTA中水依次进行如下步骤处理:(1)混凝和锰砂过滤预处理;(2)超滤(UF)系统处理;(3)频繁倒极电渗析(EDR)系统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高碱度PTA中水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对所述PTA中水依次进行如下步骤处理:(1)混凝和锰砂过滤预处理;(2)超滤(UF)系统处理;(3)频繁倒极电渗析(EDR)系统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碱度PTA中水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混凝和锰砂过滤预处理对锰、铁、钴离子含量去除率90%以上,浊度降低80%以上;经过步骤(1)处理后水质参数为:锰、铁离子浓度<0.01mg/L,钴离子浓度<0.05mg/L,SS<2mg/L;步骤(2)中,超滤回收率控制在95%以上,对悬浮固体总量进一步的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俊,方伟娟,马樑,楼永通,陈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蓝然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