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具有:多个内窥镜内置物,其贯穿插入到从内窥镜操作部延伸的内窥镜插入部内;阶梯内窥镜内置物,其是多个内窥镜内置物中的至少一方,前端侧部的外径尺寸和基端侧部的外径尺寸不同,基端侧部的外径构成为比前端侧部的外径粗;前端侧插入部,其具有前端和基端,在基端与前端之间设置有弯曲部,具有供多个内窥镜内置物和阶梯内窥镜内置物的前端侧部贯穿插入的预定内径的配设孔,与前端部主体一起构成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侧;以及基端侧插入部,其具有与前端侧插入部的基端连接的一端和与内窥镜操作部连结的另一端,将多个内窥镜内置物和阶梯内窥镜内置物的粗径的基端侧部引导至内窥镜操作部内,具有比配设孔的内径粗的贯通孔,构成内窥镜插入部的基端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具有连接前端侧插入部和基端侧插入部而构成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内窥镜。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工业领域等中使用具备细长且具有挠性的插入部的内窥镜。具有挠性的插入部构成为从前端侧起依次具有前端部、弯曲部和具有挠性的细长的挠性管部。在内窥镜中期望插入部的细径化。在日本特开2012-95719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母内窥镜和子内窥镜的母子式内窥镜系统。子内窥镜具有插入到母内窥镜的处置器械通道中的细径的插入部。插入到处置器械通道内的子内窥镜的插入部经由处置器械抬起座导出到母内窥镜的外部后,被导入胆管或胰管中。如图1A所示,在子内窥镜1中,通过使插入部2的前端侧部2a的壁厚比基端侧部2b的壁厚厚,能够提高频繁通过处置器械抬起座的前端侧部2a的强度。标号3是内窥镜操作部。在日本特开2004-141492号公报中示出在构成内窥镜的插入部的软性部中从前端侧起依次形成细径部、锥部、粗径部的内窥镜。采取该技术,如图1B所示,通过构成具有细径的插入部4的内窥镜5,能够将前端侧插入部4a插入到狭窄的管腔内进行观察。在插入部4中,在挠性管部4c的前端侧隔着锥部4b设置有更加细径的前端侧插入部4a。在内窥镜5中,前端侧插入部4a的内径比挠性管部4c的内径小。在子内窥镜1中,插入部2的前端侧部2a的内径比基端侧部2b的内径小。而且,贯穿插入到图1A的插入部2内的作为内窥镜内置物的例如送液通道的外径伴随插入部2的前端侧部2a的小径化而成为小径。贯穿插入到图1B的插入部4内的例如送液通道的外径伴随前端侧插入部4a的小径化而成为小径。在送液通道中,通过使外径成为小径,内径成为小径,回流性能可能降低。在日本特开2002-345744号公报中示出前端侧部分较细、近前侧部分形成为较粗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在上述送液通道中采用该技术,通过使前端侧部分较细、近前侧部分构成为较粗,能够得到具有期望回流性能的送液通道。如图1C所示,在将插入部组7组装在前端部8上的内窥镜插入部组装工序中,必须使对设置在前端部8上的高价的摄像单元6U施加的负荷成为最小限度。因此,在将插入部组7固定设置在前端部8上时,如虚线的箭头所示,将该插入部组7从由前端部8延伸的信号缆线6c、光导纤维束8a、送液通道管8b等内窥镜内置物的基端侧插入并一体组装在前端部8上,使对摄像单元6U施加的负荷成为最小限度。但是,如上所述,在将送液通道构成为前端侧部分较细、近前侧部分较粗的情况下,考虑在归拢了贯穿插入到插入部的基端侧部内的送液通道的近前侧部分、从前端部延伸的信号缆线、光导纤维束等的内窥镜内置物外径尺寸与插入部的前端侧部的内径尺寸之间,设定内窥镜内置物外径尺寸>插入部的前端侧部的内径尺寸的关系。在内窥镜内置物外径尺寸比插入部前端侧内径尺寸大的情况下,不能如图1C所示的虚线的箭头那样将插入部组从内窥镜内置物基端侧插入并进行组装。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内窥镜:针对狭窄管腔的插入性和管腔内的观察性能优良,即使贯穿插入到具有比插入部的前端侧内径大的基端侧内径的插入部的基端侧内的内窥镜内置物外径尺寸比插入部的前端侧内径大,也能够进行内窥镜组装,而不会增大摄像单元的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具有:前端侧插入部,其在前端设置有前端部主体,在该前端部主体的基端侧设置有弯曲部,在内部具有供内窥镜内置物贯穿插入的配设孔;基端侧插入部,其设置于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基端侧,具有挠性管部;插入部连结部件,其具有固定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基端侧的前端侧插入部固定部、和固定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基端侧插入部固定部,连结所述前端侧插入 部和所述基端侧插入部;前端侧细径内置物,其贯穿插入所述前端侧插入部和所述插入部连结部件的内部,基端部延伸到所述基端侧插入部内;基端侧粗径内置物,其贯穿插入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内部,具有比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的外径大的外径;内置物连结部件,其在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内部连结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和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配设在比所述插入部连结部件的基端更靠基端侧的位置;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和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以外的至少一个内窥镜内置物,其贯穿插入所述前端侧插入部和所述基端侧插入部;以及贯通孔,其配设在所述基端侧插入部内,具有如下的内径:该内径大于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所述配设孔的内径,并且能够容许基端侧内置物,其中,该基端侧内置物在归拢了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和所述内窥镜内置物时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配设孔的内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的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外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的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外径和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外径被设定为相同尺寸。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二方面的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的前端侧设置有柔软性调整部,进一步提高该前端侧细径内置物的柔软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四方面的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外层的外皮的柔软性被设定为高于构成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外层的外皮的柔软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二方面的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连结部件的硬质长度被设定为比构成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主体的硬质长度短。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的所述的内窥镜,其 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物连结部件具有:与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连结的细径连结部;与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连结的粗径连结部;以及直径尺寸从所述细径连结部侧朝向所述粗径连结部侧连续变大的过渡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的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物连结部件的前端位置位于比一体固定在所述插入部连结部件上的构成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插入部连结部件连结接头的基端位置更靠所述内窥镜操作部的一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七方面的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和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为实心部件,所述内置物连结部件的所述细径连结部外嵌配置在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上,所述内置物连结部件的所述粗径连结部外嵌配置在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上,所述过渡部的内径尺寸从该细径连结部的外径尺寸连续变大到该粗径连结部的外径尺寸。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七方面的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和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是具有贯通孔的管部件,所述内置物连结部件的细径连结部内嵌配置在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的第1贯通孔内,所述内置物连结部件的所述粗径连结部内嵌配置在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的第2贯通孔内,所述过渡部的内径尺寸从该前端侧细径内置物的第1贯通孔的内径尺寸连续变大到该基端侧粗径内置物的第2贯通孔的内径尺寸。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二方面的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物连结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的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的一侧。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具有:前端侧插入部,其在前端设置有前端部主体,在该前端部主体的基端侧设置有弯曲部,在内部具有供内窥镜内置物贯穿插入的配设孔;基端侧插入部,其设置于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基端侧,具有挠性管部;插入部连结部件,其具有固定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基端侧的前端侧插入部固定部、和固定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基端侧插入部固定部,连结所述前端侧插入部和所述基端侧插入部;前端侧细径内置物,其贯穿插入所述前端侧插入部和所述插入部连结部件的内部,基端部延伸到所述基端侧插入部内;基端侧粗径内置物,其贯穿插入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内部,具有比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的外径大的外径;内置物连结部件,其在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内部连结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和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配设在比所述插入部连结部件的基端更靠基端侧的位置;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和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以外的至少一个内窥镜内置物,其贯穿插入所述前端侧插入部和所述基端侧插入部;以及贯通孔,其配设在所述基端侧插入部内,具有如下的内径:该内径大于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所述配设孔的内径,并且能够容许基端侧内置物,其中,该基端侧内置物在归拢了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和所述内窥镜内置物时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配设孔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5.28 JP 2013-112230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具有:前端侧插入部,其在前端设置有前端部主体,在该前端部主体的基端侧设置有弯曲部,在内部具有供内窥镜内置物贯穿插入的配设孔;基端侧插入部,其设置于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基端侧,具有挠性管部;插入部连结部件,其具有固定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基端侧的前端侧插入部固定部、和固定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基端侧插入部固定部,连结所述前端侧插入部和所述基端侧插入部;前端侧细径内置物,其贯穿插入所述前端侧插入部和所述插入部连结部件的内部,基端部延伸到所述基端侧插入部内;基端侧粗径内置物,其贯穿插入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内部,具有比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的外径大的外径;内置物连结部件,其在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内部连结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和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配设在比所述插入部连结部件的基端更靠基端侧的位置;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和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以外的至少一个内窥镜内置物,其贯穿插入所述前端侧插入部和所述基端侧插入部;以及贯通孔,其配设在所述基端侧插入部内,具有如下的内径:该内径大于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所述配设孔的内径,并且能够容许基端侧内置物,其中,该基端侧内置物在归拢了所述基端侧粗径内置物和所述内窥镜内置物时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配设孔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外径和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外径被设定为相同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端侧细径内置物的前端侧设置有柔软性调整部,进一步提高该前端侧细径内置物的柔软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前端侧插入部的外层的外皮的柔软性被设定为高于构成所述基端侧插入部的外层的外皮的柔软性。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田直也,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