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车及其承载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8212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4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货车及其承载件,所述铁路货车底架的支撑梁支撑所述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有两排容置轨和连接部,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连接部,以支撑所述承载件,所述容置轨的底面低于所述支撑梁的支撑面,所述公路汽车的车轮均置于所述容置轨内。铁路货车通过该承载件承载公路汽车,且承载件设置底面低于支撑梁的容置轨承载公路汽车,从而在满足规定运输高度下,使铁路货车能够装载更高车体的公路汽车,提升铁路货车的运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货车
,特别涉及一种承载件。在此基础上,还涉及一种应用该承载件的铁路货车。
技术介绍
公路运输时我国货运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公路运输受夜间行车、天气、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实现高效的运输。目前,公铁多式联运日益发展起来,采用此种方式将大型汽车装载到铁路平车上,利用铁路平车进行长距离、全天候的运输,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效提高货运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的铁路货车由多节车厢连接,每节车厢的承载平板固定于支撑梁(中梁或侧梁)上,将公路汽车依次开至承载平板的指定位置。规定运输公路汽车的限高为由现有技术中的承载平板向上至公路汽车顶端的距离,由于承载平板固定于支撑梁上,其限高即为由支撑梁的支撑面或者牵引梁的上表面垂直向上的距离。而在铁路运输领域中,目前铁路既有平车承载面高度约1200mm,受限于铁路机车车辆限界规定,无法运输相关规定的最大外廓尺寸高度为4000mm、宽度2550mm的汽车。有鉴于此,亟待对上述技术问题,对铁路货车进行优化设计,使其能够运输相关规定的最大外廓尺寸汽车,并且不超出铁路机车车辆限界规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承载件,铁路货车通过该承载件承载公路汽车,该承载件设置低于支撑梁的容置轨承载公路汽车,降低铁路货车承载面高度,从而在满足规定运输高度下,使铁路货车能够装载更高车体的公路汽车。在此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
供一种应用该承载件的铁路货车。本技术提供一种承载件,用于铁路货车承载公路汽车,所述铁路货车底架的支撑梁支撑所述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有两排容置轨和连接部,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连接部,以支撑所述承载件,所述容置轨的底面低于所述支撑梁的支撑面,所述公路汽车的车轮均置于所述容置轨内。可选地,所述支撑梁为侧梁,所述连接部为固定于所述承载件两侧的搭接梁,所述搭接梁搭接于所述侧梁的支撑面。可选地,所述承载件的每侧设置多段所述搭接梁,或设置一根由所述承载件的一端至另一端的一体式所述搭接梁。可选地,所述支撑梁为中梁,所述连接部包括嵌插配合的定位槽和定位块,两者中的一者固定于所述承载件的底部、另一者固定于所述中梁的支撑面。可选地,所述承载件还包括供吊装设备起吊的吊装部,所述吊装部安装于所述承载件的两侧。可选地,所述吊装部包括吊装耳板和/或吊装臂,所述吊装耳板供柔性吊装设备钩吊,所述吊装臂供刚性吊装设备托吊。可选地,所述吊装耳板固定于所述吊装臂,所述吊装臂可搭接于所述铁路货车的侧梁形成连接部。可选地,所述承载件的横断面呈U型,U型的所述承载件的底板形成所述容置轨,两立板的外侧固定所述连接部。可选地,所述底板设有加强筋板。可选地,所述承载件包括底板、连接于所述底板两侧的立板,所述底板的两侧下凹、中部上凸,与两个所述立板形成两个所述容置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包括底架、支撑公路汽车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侧梁、连接所述侧梁两端的牵引梁,所述侧梁为支撑所述承载件的支撑梁,所述侧梁与所述牵引梁形成中空的所述底架,所述承载件采用上述可安装于侧梁的承载件。可选地,所述侧梁的支撑面设有垫块,所述垫块支撑所述承载件。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包括底架、支撑公路汽车的承载件,所述底架包括中梁、连接所述中梁两端的牵引梁,所述中梁的中段向所述底架的底部凹陷,所述承载件采用上述的承载件。可选地,所述中梁的两侧设有顶于所述承载件底部的支撑座。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该承载件设有两排容置轨和连接部,其中,连接部用于与铁路货车的支撑梁连接,即支撑梁支托连接部以支撑该承载件;容置轨用于容置公路汽车的车轮,即将公路汽车开至承载件上时,其各个车轮均停置于容置轨内,而容置轨的底面低于支撑梁的支撑面。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该容置轨将公路汽车的顶部相对支撑梁的支撑面向下移动,从而降低了公路汽车的实际装载高度,由此,在规定运输高度下,铁路货车能够运输车体高度更高的公路汽车,提升铁路货车的运载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铁路货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铁路货车的侧梁型的底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底架的侧梁与承载件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为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铁路货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铁路货车的中梁型的底架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中中梁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5中底架的中梁与承载件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承载件10、容置轨11;连接部:搭接梁12、定位槽13、定位块14;吊装部:吊装耳板15、吊装臂16;加强筋板17;底架20、牵引梁21、侧梁22、垫块221、中梁23、支撑座23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承载件,铁路货车通过该承载件承载公路汽车,该承载件设置低于支撑梁的容置轨承载公路汽车,降低铁路货车承载面高度,从而在满足规定运输高度下,使铁路货车能够装载更高车体的公路汽车。在此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应用该承载件的铁路货车。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方位词“上、下”均是以铁路货车工况而设定的,“上”指的是铁路货车的顶部方向、“下”指的是铁路货车底部方向;方位词“外侧”指的是铁路货车车身纵向方向的向外的两侧。应当理解的是,这些方位词的出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技术方案,不应当影响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承载件10,该承载件10用于铁路货车承载公路汽车,该铁路货车的底架20的支撑梁支撑承载件10。该承载件10设有两排容置轨11和连接部,其中,连接部用于与铁路货车的支撑梁连接,即支撑梁支托连接部以支撑该承载件10;容置轨11用于容置公路汽车的车轮,即将公路汽车开至承载件10上时,其各个车轮均停置于容置轨11内,而容置轨11的底面低于支撑梁的支撑面。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该容置轨11将公路汽车的顶部相对支撑梁的支撑面向下移动,从而降低了公路汽车的实际装载高度,由此,在规定运输高度下,铁路货车能够运输车体高度更高的公路汽车,提升铁路货车的运载能力。为了清楚阐述该承载件1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下面结合其应用于铁路货车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运输高度是指铁路货运中规定的限高,其理解为由牵引梁21的上表面垂直向上的高度。此运输高度为具体的限定值。而装载高度是指在实际运输中,由牵引梁21的上表面至所运
载的公路汽车顶部的距离。第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其中,图1为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铁路货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铁路货车的侧梁型的底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底架的侧梁与承载件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承载件10适用于支撑梁为侧梁22的底架20,即底架20为无中梁23而有侧梁22承载,其底架20中部为中空的。该承载件10的横断面呈U型,U型的承载件10的两立板外侧固定连接部,底板形成容置公路汽车车轮的容置轨11。具体地,连接部为搭接梁12,结合图3和图4所示,搭接梁12可与侧梁22的支撑面搭接,从而将承载件10卡固于侧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载件,用于铁路货车承载公路汽车,所述铁路货车底架(20)的支撑梁支撑所述承载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0)设有两排容置轨(11)和连接部,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连接部,以支撑所述承载件(10),所述容置轨(11)的底面低于所述支撑梁的支撑面,所述公路汽车的车轮均置于所述容置轨(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件,用于铁路货车承载公路汽车,所述铁路货车底架(20)的支撑梁支撑所述承载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0)设有两排容置轨(11)和连接部,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连接部,以支撑所述承载件(10),所述容置轨(11)的底面低于所述支撑梁的支撑面,所述公路汽车的车轮均置于所述容置轨(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为侧梁(22),所述连接部为固定于所述承载件(10)两侧的搭接梁(12),所述搭接梁(12)搭接于所述侧梁(22)的支撑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0)的每侧设置多段所述搭接梁(12),或设置一根由所述承载件(10)的一端至另一端的一体式所述搭接梁(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为中梁(23),所述连接部包括嵌插配合的定位槽(13)和定位块(14),两者中的一者固定于所述承载件(10)的底部、另一者固定于所述中梁(23)的支撑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0)还包括供吊装设备起吊的吊装部,所述吊装部安装于所述承载件(10)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部包括吊装耳板(15)和/或吊装臂(16),所述吊装耳板(15)供柔性吊装设备钩吊,所述吊装臂(16)供刚性吊装设备托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耳板(15)固定于所述吊装臂(16),所述吊装臂(16)可搭接于所述铁路货车的侧梁(22)形成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怀森王军松李华柳宁张易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驮丰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