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的增压器与排气管的连接件及其柴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8017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3 22:29
柴油机的增压器与排气管的连接件,其包括增压器连接端(22)、排气连接端(26)和连接管段(29)。增压器连接端开设有增压器孔(23)和环绕其的五个增压侧固定孔(24),增压侧固定孔为第一长孔,第一长孔具有位于其几何中心(240)的第一基圆,且第一长孔由第一基圆沿以第一长孔的几何中心与增压器孔的几何中心(230)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上偏移所形成的外包络线形成。排气连接端开设有排气孔和环绕其的四个排气侧固定孔,排气侧固定孔为第二长孔,第二长孔具有位于其几何中心的第二基圆,且第二长孔由第二基圆沿以第二长孔的几何中心与排气孔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上偏移所形成的外包络线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用连接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连接件的柴油机。
技术介绍
现有柴油机装配过程中,需要使用连接件连接增压器和排气管,由于增压器或排气管与连接件连接的连接部位的尺寸会出现偏差,尤其是不同厂家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会造成连接件连接困难,影响柴油机的装配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柴油机的增压器与排气管的连接件,其可适应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增压器和排气管,并可便捷快速的连接增压器和排气管。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连接件的柴油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柴油机的增压器与排气管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一个增压器连接端、一个排气连接端和连接管段,连接管段连通增压器连接端和排气连接端。增压器连接端能够固定连接于增压器,其开设有一个增压器孔和环绕该增压器孔的五个增压侧固定孔,增压侧固定孔为第一长孔,各第一长孔具有一个位于其几何中心的第一基圆,且各第一长孔由各第一基圆沿以各第一长孔的几何中心与增压器孔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上偏移所形成的外包络线形成。排气连接端能够固定连接于排气管,其开设有一个排气孔和环绕该排气孔的四个排气侧固定孔。排气侧固定孔为第二长孔,各第二长孔具有一个位于其几何中心的第二基圆,且各第二长孔由各第二基圆沿以各第二长孔的几何中心与排气孔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上偏移所形成的外包络线形成。在柴油机的增压器与排气管的连接件的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基圆沿以各第一长孔的几何中心与增压器孔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上最大偏移量为第一基圆半径的1/4至1/2;各第二基圆沿以各第二长孔的几何中心与排气孔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上最大偏移量为第二基圆半径的1/4至1/2。在柴油机的增压器与排气管的连接件的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基圆沿以各第一长孔的几何中心与增压器孔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上最大偏移量为第一基圆半径的1/3;各第二基圆沿以各第二长孔的几何中心与排气孔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上最大偏移量为第二基圆半径的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柴油机,其包括一个增压器、一个排气管和一个上述连接件,连接件的增压器连接端能够固定连接于增压器,连接件的排气连接端能够固定连接于排气管。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对柴油机的增压器与排气管的连接件及其柴油机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用以说明柴油机的增压器与排气管的连接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最右侧的增压侧固定孔的示意图。图3是图1的连接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右上侧的排气侧固定孔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0 增压器12 排气管20 连接件22 增压器连接端23 增压器孔230 增压器孔的几何中心24 增压测固定孔240 第一长孔的几何中心241 第一基圆25 排气孔250 排气孔的几何中心26 排气连接端28 排气侧固定孔280 第二长孔的几何中心29 连接管段K1、K2 以第一长孔的几何中与增压器孔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K3 以第二长孔的几何中心与排气孔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非限定它们的绝对位置。另外,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并非表示其重要程度或顺序等,仅用于表示彼此的区别,以利文件的描述。在本文中,“1/4”、“1/2”、“1/3”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它也可以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该产品时允许的误差。图1用以说明柴油机的增压器与排气管的连接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连接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3所示,柴油机的增压器10(参见图3)与排气管12(参见图1)的连接件20包括一个增压器连接端22、一个排气连接端26和一个连接管段29,连接管段29连通增压器连接端22和排气连接端26。增压器连接端22能够固定连接于增压器10(可参见图3),如图1所示,增压器连接端22开设有一个增压器孔23和环绕该增压器孔23的五个增压侧固定孔24。增压侧固定孔24为第一长孔,请参见图1中最右侧的第一长孔及图2,第一长孔具有一个位于其几何中心240的第一基圆241, 且第一长孔由第一基圆241沿以第一长孔的几何中心240与增压器孔23的几何中心230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K1上偏移所形成的外包络线形成。排气连接端26能够固定连接于排气管12(可参见图1),如图3所示,排气连接端26开设有一个排气孔25和环绕该排气孔25的四个排气侧固定孔28。排气侧固定孔28为第二长孔,请参见图3中右上侧的第二长孔及图4,第二长孔具有一个位于其几何中心280的第二基圆281,且第二长孔由第二基圆281沿以第二长孔的几何中心280与排气孔25的几何中心250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K3上偏移所形成的外包络线形成。采用上述设计后,由于增压侧固定孔24为第一长孔、排气侧固定孔28为第二长孔,都为连接件20连接增压器10与排气管12时提供了调整空间,使连接件能够适应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增压器和排气管,并可便捷快速的连接增压器和排气管。在图1所示的五个增压侧固定孔24中,增压侧固定孔24不仅仅由第一基圆241 在弧线K1上偏移所形成的外包络线形成,其也可由第一基圆241在不同弧线上偏移所形成的外包络线形成,如图中的弧线K2,只要该弧线的半径所在圆心为增压器孔23的几何中心230即可,可以看出,半径的长短不同,弧线K1和弧线K3的弧度也会不同。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设计需要的不同,五个增压侧固定孔24距离增压器孔23的几何中心230的距离即上述弧线的半径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不一样的。同理,四个排气侧固定孔28距离排气孔25的几何中心250的距离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不一样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基圆241沿以各第一长孔的几何中心240与增压器孔的几何中心230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上最大偏移量为第一基圆半径的1/4至1/2,如1/3,各第二基圆281沿以各第二长孔的几何中心280与排气孔25的几何中心250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上最大偏移量为第二基圆半径的1/4至1/2,如1/3。上述设计有助于组装时的调整及整体的稳固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柴油机,如图1和图3所示,柴油机包括一个增压器10、一个排气管12和一个上述连接件20,连接件20的增压器连接端22能够固定连接于增压器10,连接件20的排气连接端26能够固定连接于排气管12。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柴油机的增压器(10)与排气管(12)的连接件(20),所述连接件(20)包括:一个能够固定连接于增压器(10)的增压器连接端(22),其开设有一个增压器孔(23)和环绕该增压器孔(23)的五个增压侧固定孔(24);一个能够固定连接于排气管(12)的排气连接端(26),其开设有一个排气孔(25)和环绕该排气孔(25)的四个排气侧固定孔(28);和连通所述增压器连接端(22)和所述排气连接端(26)的连接管段(29);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侧固定孔(24)为第一长孔,各所述第一长孔具有一个位于其几何中心(240)的第一基圆(241),且各所述第一长孔由各所述第一基圆(241)沿以各所述第一长孔的几何中心(240)与所述增压器孔(23)的几何中心(230)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上偏移所形成的外包络线形成;且所述排气侧固定孔(28)为第二长孔,各所述第二长孔具有一个位于其几何中心(280)的第二基圆(281),且各所述第二长孔由各所述第二基圆(281)沿以各所述第二长孔的几何中心(280)与所述排气孔(25)的几何中心(250)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上偏移所形成的外包络线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柴油机的增压器(10)与排气管(12)的连接件(20),所述连接件(20)包括:一个能够固定连接于增压器(10)的增压器连接端(22),其开设有一个增压器孔(23)和环绕该增压器孔(23)的五个增压侧固定孔(24);一个能够固定连接于排气管(12)的排气连接端(26),其开设有一个排气孔(25)和环绕该排气孔(25)的四个排气侧固定孔(28);和连通所述增压器连接端(22)和所述排气连接端(26)的连接管段(29);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侧固定孔(24)为第一长孔,各所述第一长孔具有一个位于其几何中心(240)的第一基圆(241),且各所述第一长孔由各所述第一基圆(241)沿以各所述第一长孔的几何中心(240)与所述增压器孔(23)的几何中心(230)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上偏移所形成的外包络线形成;且所述排气侧固定孔(28)为第二长孔,各所述第二长孔具有一个位于其几何中心(280)的第二基圆(281),且各所述第二长孔由各所述第二基圆(281)沿以各所述第二长孔的几何中心(280)与所述排气孔(25)的几何中心(250)的连线为半径的弧线上偏移所形成的外包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束卫兵张爱中朱宸王芊粟严金龙唐良才
申请(专利权)人: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