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594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3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作业车辆,目的在于能够将主变速操作杆和副变速操作杆接近地配置并且合理地配置在驾驶坐席的侧面。该作业车辆的变速箱(12)由前变速箱(12F)和后变速箱(12R)形成,在前变速箱(12F)内内置主变速机构(17),在后变速箱(12R)内内置副变速机构(18),在该后变速箱(12R)设置杆支撑托架(71),在该杆支撑托架(71)设置主变速操作杆(66)和副变速操作杆(67)。将主变速用的换挡器拉杆(79a、79b、79c)沿机体的前后方向设置并与主变速操作杆(66)协作,将副变速用换挡器(24e)的换挡器臂(83)与副变速操作杆(67)协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用拖拉机等作业车辆,尤其涉及变速操作杆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的农业用拖拉机为了进行主变速机构的变速操作,将杆支撑托架拆装自如地设置在变速箱的上方,并将主变速操作杆支撑在该杆支撑托架。而且,设置副变速机构用的副变速操作杆(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8194号公报若根据专利文献1的结构,由于不是副变速操作杆向主变速操作杆的杆支撑托架安装的结构,因此需要另外的副变速操作用的杆支撑托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将主变速操作杆和副变速操作杆接近地配置,并且合理地配置在驾驶坐席的侧面。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方案1记载的技术为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变速箱12由前变速箱12F和后变速箱12R形成,或以在前变速箱12F与后变速箱12R之间夹有间隔箱12S的方式形成,在前变速箱12F内或在前变速箱12F内与间隔箱12S内的双方内置主变速机构17,在后变速箱12R内内置副变速机构18,在该后变速箱12R设置杆支撑托架71,在该杆支撑托架71设置主变速操作杆66和副变速操作杆67。方案2记载的技术在方案1记载的技术的基础上,使分别配设有主变速用换挡器78a、78b、78c的多个换挡器拉杆79a、79b、79c的长度方向沿机体的前后方向设置,做成使上述换挡器拉杆79a、79b、79c与装配于杆支撑托架71的主变速操作杆66协作,使上述换挡器拉杆79a、79b、79c沿上述长度方向动作并使上述主变速用换挡器78a、78b、78c动作的结构。方案3记载的技术在方案1或方案2记载的技术的基础上,设置与副变速用换挡器24e联动的换挡器臂83,做成与装配于杆支撑托架71的副变速操作杆67协作的结构。方案4记载的技术在方案1记载的技术的基础上,在俯视时,杆支撑托架71形成为比后变速箱12R的左右壁面更向左右横方向突出,并以主变速操作杆66位于前侧、副变速操作杆67位于后侧的方式前后地配设而成。方案5记载的技术在方案2记载的技术的基础上,将具备球形支座的中间支撑托架73安装于杆支撑托架71,在主变速操作杆66的中途部夹装有杆球头74,并做成在这些球形支座嵌合杆球头74的结构。本技术的效果如下。就本技术而言,在内置有副变速机构18的后变速箱12R侧装配杆支撑托架71,通过设置主变速操作杆66和副变速操作杆67,能够将主变速操作杆和副变速操作杆接近配置,容易组装。另外,能够将主、副操作杆置于比较后方,容易向驾驶部的侧面配置。附图说明图1是拖拉机的概要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观察机体前部的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观察机体后部的图)。图4是图1的C向视图(观察机体上部的图)。图5是表示拖拉机的变速装置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图6(A)表示拖拉机的变速装置尤其是行驶系统传动机构的剖视图,图6(B)是表示拖拉机的变速装置尤其是PTO系统传动机构的剖视图。图7(A)、图7(B)是表示PTO轴支撑结构以及防尘构造的剖视图,图7(C)是其后视图。图8是从车宽方向左侧观察拖拉机的变速箱的部分侧视图。图9是从车宽方向右侧观察拖拉机的前变速箱的部分侧视图。图10是从车宽方向左侧观察拖拉机的前变速箱的部分侧视图。图11(A)、图11(B)以及图11(C)是拖拉机的间隔箱的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图12是拖拉机的变速箱以及燃料箱的俯视图。图13(A)、图13(B)以及图13(C)是变速箱以及杆支撑托架的俯视图、右视图以及左视图。图14(A)、图14(B)是杆支撑托架的支撑结构和换挡协作部的后剖视图以及左剖视图。图15是主变速机构的换挡协作部的侧视图。图16是驾驶室踏板以及座椅托架的立体图。图17(A)、图17(B)是杆支撑托架以及后桥壳体的右视图以及俯视图。图18是杆支撑托架以及后桥壳体的立体图。图中,12—变速箱,12F—前变速箱,12R—后变速箱,12S—间隔箱,17—主变速机构,18—副变速机构,24e—副变速用换挡器,66—主变速操作杆,67—副变速操作杆,71—杆支撑托架,73—中间支撑托架,74—杆球头,78a—主变速用换挡器,78b—主变速用换挡器,78c—主变速用换挡器,79a—换挡器拉杆,79b—换挡器拉杆,79c—换挡器拉杆,81—杆支轴,83—换挡器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前后方向,是指拖拉机1的前后方向。进一步来说,所谓前后方向,是指该拖拉机1直线前进时的行进方向,将行进方向前方侧称为前后方向前侧,将后方侧称为前后方向后侧。所谓拖拉机1的行进方向,是指在拖拉机1直线前进时,从拖拉机1的操纵席8朝向方向盘11的方向,方向盘11侧为前侧,操纵席8为后侧。另外,所谓车宽方向,是指相对于该前后方向水平地正交的方向。在此,将在观察前后方向前侧的状态下的右侧称为车宽方向右侧,将在观察前后方向前侧的状态下的左侧称为车宽方向左侧。再有,所谓铅垂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些前后方向、车宽方向以及铅垂方向相互正交。作为图1~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拖拉机1是利用动力源产生的动力而一边自行一边在农田等中进行作业的农用拖拉机等的作业车辆。拖拉机1具备前轮2、后轮3、作为动力源的引擎4、以及变速装置(变速箱)5。其中,前轮2设置为主要转向用的车轮,即,设置为转向轮。后轮3设置为主要驱动用的车轮,即,设置为驱动轮。能够将由搭载于机体前部的发动机罩6内的引擎4产生的旋转动力由变速装置(变速箱)5适当减速并传递至后轮3,后轮3通过该旋转动力而产生驱动力。另外,该变速装置5也能够按照需要而将引擎4产生的旋转动力传递至前轮2,在该情况下,前轮2与后轮3的四轮成为驱动轮来产生驱动力。即,变速装置5能够切换二轮驱动和四轮驱动,能够将引擎4的旋转动力减速,并将被减速的旋转动力传递至前轮2、后轮3。另外,拖拉机1在机体后部配设有能够装配旋转器(图示省略)等作业机的连结装置7。连结装置7做成例如由中央上部的上连杆7a、下部左右的下连杆7b构成的三点连杆,在拖拉机1的机体后部连结作业机。就拖拉机1而言,通过如后所述地以液压使左右的升降臂转动,能够经由升降杆、与该升降杆连结的下连杆7b等而使作业机升降。拖拉机1的机体上的驾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变速箱(12)由前变速箱(12F)和后变速箱(12R)形成,或以在前变速箱(12F)与后变速箱(12R)之间夹有间隔箱(12S)的方式形成,在前变速箱(12F)内或在前变速箱(12F)内与上述间隔箱(12S)内的双方内置主变速机构(17),在后变速箱(12R)内内置副变速机构(18),在该后变速箱(12R)设置杆支撑托架(71),在该杆支撑托架(71)设置主变速操作杆(66)和副变速操作杆(67)。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03 JP 2015-0769991.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变速箱(12)由前变速箱(12F)和后变速箱(12R)形成,或以在前变速箱(12F)与后变速
箱(12R)之间夹有间隔箱(12S)的方式形成,在前变速箱(12F)内或在前变速箱(12F)内与上
述间隔箱(12S)内的双方内置主变速机构(17),在后变速箱(12R)内内置副变速机构(18),
在该后变速箱(12R)设置杆支撑托架(71),在该杆支撑托架(71)设置主变速操作杆(66)和
副变速操作杆(6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使分别配设有主变速用换挡器(78a、78b、78c)的多个换挡器拉杆(79a、79b、79c)的长
度方向沿机体的前后方向设置,做成使上述换挡器拉杆(79a、79b、79c)与装配于上述杆支
撑托架(71)的上述主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太树
申请(专利权)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