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列管式氟塑料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1839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2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列管式氟塑料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包括设于氟塑料换热器上的角钢横梁,所述角钢横梁上固定连接有圆钢横梁,所述圆钢横梁上垂直分布有管卡,所述管卡上分布有管束安装槽和圆钢横梁安装孔,所述管卡通过所述圆钢横梁安装孔串接在所述圆钢横梁上,且相邻两管卡的两端通过螺母拧紧固定,所述圆钢横梁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管束安装槽的轴线相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氟塑料换热器管束固定在管卡内,既能够对氟塑料换热器管束进行约束保证管束均匀分布和分担管束纵向荷载,又能合理均匀的分布管束,保证换热器换热效率。该管卡两两配对的连接方式,提高了组装效率,同时避免了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划伤管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传热设备的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列管式氟塑料换热器的管束管卡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号召,列管式氟塑料换热器在锅炉烟气余热回收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由于金属换热器受到低温腐蚀、结垢、使用寿命短等因素的影响,氟塑料换热器应运而生,它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但是这种列管式氟塑料换热器的氟塑料换热管较为柔软,在高速流动中的烟气中容易发生形变和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应用于列管式氟塑料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将氟塑料换热管束固定在管卡内,既能够对氟塑料换热器管束进行水平方向的约束保证管束均匀分布和分担管束纵向荷载,又能合理均匀的分布管束,保证换热器换热效率,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该管卡两两配对的连接方式,提高了组装效率,同时避免了封闭式圆环管卡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划伤管束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列管式氟塑料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包括设于氟塑料换热器上的角钢横梁,所述角钢横梁上固定连接有圆钢横梁,所述圆钢横梁垂直分布在所述角钢横梁上,所述圆钢横梁上垂直分布有管卡,所述管卡上分布有管束安装槽和圆钢横梁安装孔,所述管卡通过所述圆钢横梁安装孔串接在所述圆钢横梁上,且相邻两管卡的两端通过螺母拧紧固定,所述圆钢横梁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管束安装槽的轴线相垂直。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设置的管卡可以对氟塑料换热器管束进行良好地固定并分担管束的纵向载荷,防止管束在高速流动的烟气中被破坏,提高氟塑料换热器管束的使用寿命;在角钢横梁上设置圆钢横梁,一方面使角钢横梁在其轴向方向不会发生偏转和移动,使角钢横梁框架稳定牢固,另一方面,由于管卡在同一平面上是并排分布,若将管卡固定安装在角钢横梁上,则需要在角钢横梁上开设多个安装孔,这对角钢横梁承重很不利,而用圆钢横梁来作为管卡的支撑,不仅可以起到约束固定管卡的作用,还能减少角钢横梁上的安装孔的数量,有利于角钢横梁承重;在管卡上设置圆钢横梁安装孔是便于圆钢横梁穿过管卡,采用这样的安装方式,一是在组装过程中,将管卡安装圆钢横梁上将会非常方便,无需进行人工紧固和校对位置,提高了组装效率;二是便于两两管卡之间配对连接紧固,即让相邻两管卡的管束安装槽彼此相互一一对应,以组成容纳氟塑料换热器管束的孔洞,这样就会最大限度的降低在组装过程中划伤氟塑料换热器管束的概率,使柔软的氟塑料换热器管束更易安装进管卡内,进一步提高了组装效率;在管卡上设置的管束安装槽除上述有益效果外,还可以解决管卡上容纳管束的孔洞尺寸与管束横截面尺寸不匹配的问题,使本技术的管卡适应性更强。更进一步地说,所述圆钢横梁安装孔的孔径为3-15mm,也即是说,管卡上开设的圆钢横梁安装孔不宜过大,这必须要与管卡本身的厚度相适应,以免影响管卡承重能力,圆钢横梁安装孔孔径过大则会使得管卡过厚或与圆钢横梁衔接处过薄不利于管卡承重,圆钢横梁安装孔孔径过小,这会导致穿过该孔的圆钢横梁直径过小,小直径的圆钢横梁无法达到承重力的要求,因此,圆钢横梁安装孔孔径应控制在3-15mm。考虑到氟塑料换热器管束在其轴向上长度偏长,一层管卡不足以约束固定住管束,因此,所述管卡在氟塑料换热器管束的轴向方向上呈多层排布,以形成管卡分布层,这样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很好地固定住管束,使管束在烟气中不易发生偏转,减小管束的变形量,降低管束折断的概率,同时,考虑到投入成本的问题,所述管卡分布层间距为300mm-1500mm,在保证拥有上述效果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管卡的使用量,降低投入成本。作为优选,所述圆钢横梁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角钢横梁上,便于圆钢横梁能更好地组装在角钢横梁上,提高组装效率。更进一步,所述角钢横梁上还连接有管道横梁,所述管道横梁的两端通过堵头密封,且管道横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角钢横梁上。在实际应用中,本技术的管卡在使用时,由于两两管卡使通过螺栓紧密固定,在向氟塑料换热器通入烟气时,管卡上面积有少量灰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述圆钢横梁安装孔向外延伸形成圆孔凸台,所述圆孔凸台的高度大于0,与所述管卡自为一体,采用这样的结构,两管卡除了穿圆钢横梁处紧密贴合以外,其他地方均形成了具有一定间隙的缝隙,这些缝隙可以使积累在管卡上的灰尘顺利落下,从而解决了管卡上积灰的问题。进一步,所述管卡紧密的排布在所述圆钢横梁上,管卡沿所述圆钢横梁安装孔的轴向方向的宽度不大于氟塑料换热器管束间距的1/2,保证管卡能够牢牢固定,使得氟塑料换热器结构更紧凑。作为优选,所述管卡一边设有管束安装槽,与所述管束安装槽轴线相垂直的方向上设有圆钢横梁安装孔,所述管束安装槽的形状与所述氟塑料换热器管束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在组装时,将两管卡带有管束安装槽的一边对接,不带有管束安装槽的一边通过背靠背的方式横串在圆钢上。更进一步地,所述管卡的厚度应控制在7-21mm,管卡厚度过小则不能满足管卡本身承受力的要求,过厚这会增加材料投入成本,增加圆钢横梁的承受力。另外,本技术的管卡上的管束安装槽若设置成均匀分布,管卡间也设置成均匀排布,则会使安装在其内的管束均匀分布,无需再对管束作均匀排布处理,这样可以减少烟气阻力,保证烟气换热效率。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应用于列管式氟塑料换热器的管卡,可以将氟塑料换热器管束固定在管卡内,既能够对氟塑料换热器管束进行水平方向的约束保证管束均匀分布和分担管束纵向荷载,又能合理均匀的分布管束,保证换热器换热效率,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该管卡两两配对的连接方式,提高了组装效率,同时避免了封闭式圆环管卡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划伤管束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管卡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管卡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管卡结构的另外一种情况;图4是本技术的管卡在氟塑料换热器中的实际安装图。图中标记:1为管卡,2为管束安装槽,3为圆钢横梁安装孔,4为圆钢横梁,5为螺母,6为管道横梁,7为堵头,8为螺栓,9为角钢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应用于列管式氟塑料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包括设于氟塑料换热器上的角钢横梁9,在角钢横梁9的水平面上,所述角钢横梁9上固定连接有圆钢横梁4,所述圆钢横梁4垂直分布在所述角钢横梁9上,所述圆钢横梁4上垂直分布有管卡1,所述管卡1上分布有管束安装槽2和圆钢横梁安装孔3,所述管束安装槽2设于管卡1的一边,管束安装槽2的形状与所述氟塑料换热器管束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管卡1通过所述圆钢横梁安装孔3串接在所述圆钢横梁4上,且相邻两管卡的两端通过螺母5拧紧固定,所述圆钢横梁安装孔3的轴线与所述管束安装槽2的轴线相垂直。组装时,先将圆钢横梁4固定安装在角钢横梁9上,固定方式优先选用螺母5固定,如图4所示,通过螺母5将圆钢横梁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边的角钢横梁9上,然后将带有圆钢横梁安装孔3和管束安装槽2的管卡1串接在圆钢横梁4上,串接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列管式氟塑料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包括设于氟塑料换热器上的角钢横梁(9),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横梁(9)上固定连接有圆钢横梁(4),所述圆钢横梁(4)垂直分布在所述角钢横梁(9)上,所述圆钢横梁(4)上垂直分布有管卡(1),所述管卡(1)上分布有管束安装槽(2)和圆钢横梁安装孔(3),所述管卡(1)通过所述圆钢横梁安装孔(3)串接在所述圆钢横梁(4)上,且相邻两管卡的两端通过螺母(5)拧紧固定,所述圆钢横梁安装孔(3)的轴线与所述管束安装槽(2)的轴线相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列管式氟塑料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包括设于氟塑料换热器上的角钢横梁(9),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横梁(9)上固定连接有圆钢横梁(4),所述圆钢横梁(4)垂直分布在所述角钢横梁(9)上,所述圆钢横梁(4)上垂直分布有管卡(1),所述管卡(1)上分布有管束安装槽(2)和圆钢横梁安装孔(3),所述管卡(1)通过所述圆钢横梁安装孔(3)串接在所述圆钢横梁(4)上,且相邻两管卡的两端通过螺母(5)拧紧固定,所述圆钢横梁安装孔(3)的轴线与所述管束安装槽(2)的轴线相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列管式氟塑料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钢横梁安装孔(3)的孔径为3-15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列管式氟塑料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卡(1)在氟塑料换热器管束的轴向方向上呈多层排布,以形成管卡分布层,所述管卡分布层间距为300mm-1500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列管式氟塑料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钢横梁(4)的两端通过螺母(5)固定连接在所述角钢横梁(9)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彭期耀廖帆李有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融科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