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
,涉及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具体涉及双向沟槽栅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Bi-directional trench IGBT)。
技术介绍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是一种MOS场效应和双极型晶体管复合的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它既有MOSFET易于驱动,控制简单的优点,又有功率晶体管导通压降低,通态电流大,损耗小的优点,已成为现代电力电子电路中的核心电子元器件之一,广泛地应用在诸如通信、能源、交通、工业、医学、家用电器及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IGBT的应用对电力电子系统性能的提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电能变换是电力装置的基本功能之一,根据负载要求的不同,电力装置可以完成交流到直流(AC-DC),直流到交流(DC-AC),直流到直流(DC-DC)和交流到交流(AC-AC)的变换。AC-AC的变换可以采用间接变换即AC-DC-AC方式,也可以采用直接变换即AC-AC的方式。在传统的AC-DC-AC间接变换系统中,需要有大容值的连接电容(电压型变换)或大感值的连接电感(电流型变换)将两部分相对独立的变换系统相连,这类系统体积大,成本高。此外,电容和电感的使用寿命远低于功率器件,这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及使用年限。AC-AC直接转换系统避免了传统AC-DC-AC系统中连接电容或电感的使用,但要求功率开关具有双向开关能力。由于传统IGBT只具有单向导通和单向阻断的功能,具有双向导通双向阻断功能的IGBT双向开关是由两组反向并联的IGBT与快恢复二极管的串联结构组合而实现的。这种方案需要大量功率芯片,增加了系统成本。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IGBT器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N型漂移区(10)正反两面的N沟道MOS结构;所述正面MOS结构包括正面金属电极(1)、正面介质层(2)、正面N+发射区(5)、正面P+发射区(6)、正面P型基区(71)、正面N型层(8)和正面沟槽栅结构;所述背面MOS结构包括背面金属电极(21)、背面介质层(22)、背面N+发射区(25)、背面P+发射区(26)、背面P型基区(271)、背面N型层28和背面沟槽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沟槽栅结构沿器件垂直方向贯穿正面N型层(8);所述正面P型基区(71)位于正面沟槽栅结构一侧的正面N型层(8)上表面,正面N+发射区(5)和正面P+发射区(6)并列位于正面P型基区(71)上表面,其中正面N+发射区(5)与正面沟槽栅结构连接;正面N+发射区(5)和正面P+发射区(6)的上表面与正面金属电极(1)连接;所述正面沟槽栅结构包括正面底部分裂电极(31)、正面栅电极(32)、正面侧分裂电极(33)、正面栅介质层(41)、正面第二介质层(42)、正面第三介质层(43)、正面第四介质层44、正面第五介质层(45);所述正面栅电极(32)和正面侧面分裂电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IGBT器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N型漂移区(10)正反两面的N沟道MOS结构;所述正面MOS结构包括正面金属电极(1)、正面介质层(2)、正面N+发射区(5)、正面P+发射区(6)、正面P型基区(71)、正面N型层(8)和正面沟槽栅结构;所述背面MOS结构包括背面金属电极(21)、背面介质层(22)、背面N+发射区(25)、背面P+发射区(26)、背面P型基区(271)、背面N型层28和背面沟槽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沟槽栅结构沿器件垂直方向贯穿正面N型层(8);所述正面P型基区(71)位于正面沟槽栅结构一侧的正面N型层(8)上表面,正面N+发射区(5)和正面P+发射区(6)并列位于正面P型基区(71)上表面,其中正面N+发射区(5)与正面沟槽栅结构连接;正面N+发射区(5)和正面P+发射区(6)的上表面与正面金属电极(1)连接;所述正面沟槽栅结构包括正面底部分裂电极(31)、正面栅电极(32)、正面侧分裂电极(33)、正面栅介质层(41)、正面第二介质层(42)、正面第三介质层(43)、正面第四介质层44、正面第五介质层(45);所述正面栅电极(32)和正面侧面分裂电极(33)之间通过正面第三介质层(43)连接;所述正面栅电极(32)通过正面栅介质层(41)与正面N+发射区(5)和正面P型基区(71)连接;所述正面MOS结构中还具有正面浮空P型基区(72),所述正面浮空P型基区(72)位于正面沟槽栅结构另一侧的正面N型层(8)上表面;正面侧分裂电极(33)通过正面第二介质层(42)与正面浮空P型基区(72)连接;所述正面底部分裂电极(31)位于正面栅电极(32)和正面侧分裂电极(33)的下方,且正面底部分裂电极(31)的上表面深度小于正面N型层(8)的结深,正面底部分裂电极(31)的下表面深度大于正面N型层(8)的结深;所述正面底部分裂电极(31)的上表面与正面栅电极(32)、正面侧分裂电极(33)的下表面之间通过正面第四介质层(44)连接;所述正面底部分裂电极(31)的下表面及侧面与N型漂移区(10)和正面N型层(8)之间通过正面第五介质层(45)连接;所述正面浮空P型基区(72)、正面第二介质层(42)、正面侧分裂电极(33)、正面第三介质层(43)、正面栅电极(32)和正面栅介质层(41)的上表面与正面第一介质层(2)连接;所述正面底部分裂电极(31)、正面侧分裂电极(33)与正面金属电极(1)等电位;所述背面沟槽栅结构包括背面底部分裂电极(231)、背面栅电极(232)、背面侧分裂电极(233)、背面栅介质层(241)、背面第二介质层(242)、背面第三介质层(243)、背面第四介质层(244)、背面第五介质层(245);所述背面MOS结构中还具有背面浮空P型基区(272);所述背面MOS结构与正面MOS结构沿器件N型漂移区(10)的横向中线上下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底部分裂电极(31)的宽度大于正面第二介质层(42)、正面侧分裂电极(33)、正面第三介质层(43)、正面栅电
\t极(32)和正面栅介质层(41)的宽度之和,使正面沟槽栅结构呈倒“T”字形;所述背面MOS结构与正面MOS结构沿N型漂移区(10)的横向中线上下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沟槽栅结构的两侧还具有正面N+层(9),所述正面N+层(9)的一侧与正面N型层(8)连接,N+层(9)的另一侧及底部与正面沟槽栅结构连接,正面沟槽栅结构一侧的N+层(9)的上表面与浮空P型基区(72)的下表面连接,正面沟槽栅结构另一侧的N+层(9)的上表面与P型基区(71)的下表面连接;所述背面沟槽栅结构的两侧还具有背面N+层(29),所述背面MOS结构与正面MOS结构沿器件N型漂移区(10)的横向中线上下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2和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向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浮空P型基区(72)沿器件垂直方向向下延伸至其结深深于正面第五介质层(45)的结深,正面浮空P型基区(72)向下延伸的部分覆盖位于正面浮空P型基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平,刘竞秀,李泽宏,任敏,张波,李肇基,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