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性硬涂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6915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1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眩性硬涂膜,其具有优异的防眩性,且即使在适用于高清晰度显示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抑制眩光的发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在塑料基材的表面具备防眩性硬涂层的防眩性硬涂膜,该防眩性硬涂层是由含有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作为(C)成分的分散剂及作为(D)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的防眩性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固化物所构成,且使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2.5μm的范围内的值,使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的添加量为规定范围内的值,且作为(C)成分的分散剂为具有规定极性基的化合物,使作为(C)成分的分散剂的添加量为规定范围内的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眩性硬涂膜。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防眩性、且即使在适用于高清晰度显示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抑制产生眩光的防眩性硬涂膜。
技术介绍
以往,布劳恩管(CRT)或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等的显示器,屏幕会反射来自外部的入射光(以下有时称为“外光”),而发现会有不易辨认显示图像的问题。尤其近年来,随着显示器的大型化,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课题。因此,作为解决这种外光反射问题的一个手段,实施使用具有防眩性硬涂层的构件的技术。该防眩性硬涂层的形成方法可大致区分为三种:(1)在形成硬涂层时,通过物理方法,使硬涂层的表面粗糙化的方法;(2)在硬涂层形成用的硬涂剂中混入填料的方法;(3)在硬涂层形成用的硬涂剂中混入不相溶的两种成分,利用其相分离的方法。这些方法中的任一种皆通过在硬涂层的表面形成微细凹凸,抑制外光的镜面反射,防止荧光灯等的外光的反射,而尤其以(2)在硬涂层中混入填料的方法为主流(参考例如专利文献1~2)。即,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防眩性硬涂膜,其特征为,在透明塑料薄膜的表面具有硬涂层,所述硬涂层由含有(A)含有(a)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与(b)反应性二氧化硅微粒的活性能量射线感应型组合物、(B)球状有机微粒、及(C)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极性基的分散剂的硬涂层形成材料所形成,且该硬涂层的厚度大于(B)球状有机微粒的平均粒径。另外,文献中认为(B)球状有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6~10μm的范围内的值。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防眩性硬涂膜,其特征为,在透明塑料薄膜的表面具有硬涂层,所述硬涂层由使用含有(A)活性能量射线感应型组合物及(B)球状有机微粒的硬涂层形成材料所形成,且将该硬涂层的总雾度值定为20%以下,“总雾度值-内部雾度值”的值定为-10~+1%的范围。另外,文献中认为(B)球状有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10μm的范围内的值。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49052号公报(专利的权利要求)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75081号公报(专利的权利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发现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防眩性硬涂膜虽然可得到所规定的防眩性,然而球状有机微粒的平均粒径大造成容易发生屏幕有眩光感(以下有时称为“眩光”)的问题。发现了尤其在适用于高分辨率的高清晰度显示器的情况下,难以抑制眩光的发生,存在识别屏幕时舒适性降低的问题。另外还发现了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防眩性硬涂膜不仅并未充分考虑球状有机微粒的平均粒径的数值范围,而且在硬涂层形成材料中也并未添加分散剂,因此存在难以充分控制球状有机微粒的沉降状况的问题。结果发现,不仅难以稳定地获得规定的防眩性,就算是在能够获得规定防眩性的情况下,球状有机微粒也容易从硬涂层表面过度脱落,而无法得到充分的耐擦伤性,甚至防眩性也容易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人等鉴于以上所述状况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用来形成防眩性硬涂层的防眩性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以规定比例添加具有规定体积平均粒径的树脂微粒,同时以规定比例添加规定的分散剂,可维持优异的防眩性,并且能够有效抑制眩光的发生,进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性硬涂膜,其具有优异的防眩性,并且即使在适用于高清晰度显示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抑制眩光的发生。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防眩性硬涂膜,其是在塑料基材的表面具备防眩性硬涂层的防眩性硬涂膜,其特征为,防眩性硬涂层是由含有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作为(C)成分的分散剂与作为(D)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的防眩性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固化物所构成,并且使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2.5μm的范围内的值,使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的添加量为相对于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100重量份为0.1~2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且作为(C)成分的分散剂为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极性基的化合物,且极性基为选自由羧基、羟基、磺酸基、伯胺基、仲胺基、叔胺基、酰胺基、季铵盐基、吡啶鎓盐基、锍盐基及鏻盐基所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使作为(C)成分的分散剂的添加量为相对于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100重量份为0~2重量份(但是0重量份除外)的范围内的值,由此可解决上述问题。即,如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膜,则在用来形成防眩性硬涂层的防眩性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以规定比例添加有具有较小体积平均粒径的树脂微粒,因此即使在适用于高清晰度显示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抑制眩光的发生。另外,由于以规定比例添加规定分散剂,因此能够有效地控制涂布于塑料基材表面的防眩性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涂膜中的树脂微粒的沉降情况,不仅能够稳定地形成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的微细凹凸,将树脂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限定在较小的范围,而且还可得到优异的防眩性。因此,只要是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膜,则具有优异的防眩性,而且即使在适用于高清晰度显示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抑制眩光的发生。另外,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膜时,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优选为选自由丙烯酸聚合物树脂微粒、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树脂微粒、苯乙烯聚合物树脂微粒及聚硅氧烷树脂微粒所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能够在防眩性硬涂层的表面更稳定地形成微细凹凸。另外,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膜时,防眩性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为含有作为(E)成分的二氧化硅微粒,而且优选为使作为(E)成分的二氧化硅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2~500nm的范围内的值,并且使作为(E)成分的二氧化硅微粒的添加量为相对于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100重量份为10~20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在将防眩性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塑料基材表面时,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涂膜中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的沉降情况,在防眩性硬涂层的表面更稳定地形成微细凹凸。另外,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膜时,防眩性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为含有作为(F)成分的增滑剂,而且优选为使作为(F)成分的增滑剂的添加量为相对于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100重量份为0.05~2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可提高防眩性硬涂膜的耐擦伤性。另外,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膜时,作为(F)成分的增滑剂优选为硅油及改性硅油、或它们中的任一种。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可进一步提高防眩性硬涂膜的耐擦伤性。另外,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膜时,优选为使防眩性硬涂层的膜厚为0.5~6μm的范围内的值。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能够获得实际使用所须的硬度,并能够抑制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的固化收缩造成的卷曲,以及能够抑制弯曲防眩性硬涂膜时造成的防眩性硬涂层的龟裂。附图说明图1(a)~(b)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硬涂膜所提供的图。图2为用于说明树脂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与防眩性硬涂膜的眩光及防眩性之间的关系所提供的图。图3(a)~(e)为用于说明防眩性硬涂膜的眩光的评价方法所提供的图。图4(a)~(b)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2中的树脂微粒的粒度分布图所提供的图。图5为用于说明比较例1中的树脂微粒的粒度分布图所提供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眩性硬涂膜,其是在塑料基材的表面具备防眩性硬涂层的防眩性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性硬涂层是由含有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作为(C)成分的分散剂及作为(D)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的防眩性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固化物所构成,且使所述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2.5μm的范围内的值,使所述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的添加量为相对于所述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100重量份为0.1~2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且所述作为(C)成分的分散剂为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极性基的化合物,且所述极性基为选自由羧基、羟基、磺酸基、伯胺基、仲胺基、叔胺基、酰胺基、季铵盐基、吡啶鎓盐基、锍盐基及鏻盐基所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使所述作为(C)成分的分散剂的添加量为相对于所述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100重量份为0~2重量份(但是0重量份除外)的范围内的值。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防眩性硬涂膜,其是在塑料基材的表面具备防眩性硬涂层的防眩性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性硬涂层是由含有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作为(C)成分的分散剂及作为(D)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的防眩性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固化物所构成,且使所述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2.5μm的范围内的值,使所述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的添加量为相对于所述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100重量份为0.1~2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且所述作为(C)成分的分散剂为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极性基的化合物,且所述极性基为选自由羧基、羟基、磺酸基、伯胺基、仲胺基、叔胺基、酰胺基、季铵盐基、吡啶鎓盐基、锍盐基及鏻盐基所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使所述作为(C)成分的分散剂的添加量为相对于所述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100重量份为0~2重量份(但是0重量份除外)的范围内的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为(B)成分的树脂微粒为选自由丙烯酸聚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本达己星野弘气大類知生所司悟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