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质沙雷氏菌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356791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1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所述粘质沙雷氏菌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M 2015634,保藏日期2015年10月22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田间自然死亡的蛴螬进行虫体表面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将其匀浆,加无菌水涂布于NA培养基平板上培养,挑取单菌落纯化获得粘质沙雷氏菌菌株TC‑1;本发明专利技术粘质沙雷氏菌作为生物杀虫剂、种子包衣剂和肥料添加剂使用,减少农业生产中农药残留、靶生物抗药性及面源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粘质沙雷氏菌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微生物源农药(microbial insecticide)是指利用微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用来杀虫、灭鼠、灭菌、除草等的制剂,主要包括真菌源、细菌源、病毒源、线虫源及抗生素类农药。微生物源杀虫剂具有低毒、污染轻、部分药物选择性高等优点,符合农药从传统的有机化学物质向“环境和谐农药”或“生物合理性农药”转化的发展趋势,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及使用者的青睐。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是一种重要的昆虫致病菌,并作为害虫的病原微生物受到生物防治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人们已从为害植物地上器官的多种有害昆虫体内分离获得了具有杀虫活性的粘质沙雷氏菌中国专利CN104109649A公开了一种粘质沙雷氏菌NlM280及作为杀虫剂的应用,粘质沙雷氏菌NlM280发酵培养获得的菌悬液或菌悬液离心后的上清液可应用于褐飞虱或二化螟的防治;对褐飞虱采用注射和饲喂该菌菌悬液或发酵上清液的结果表明,其菌悬液注射对褐飞虱的致死率2天可达100%,饲喂菌悬液3天致死率为79.8%;该菌株发酵液的上清液在55℃以下处理均不影响其致病效果,注射发酵上清液致死率2天时可达97.2%,饲喂发酵上清液效果滞后,6天时致死率达84.2%。菌悬液和发酵上清液喷施水稻后饲喂二化螟,对二化螟的致死率4天时可达80.0%以上。中国专利105331566A公开了一种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质沙雷氏菌S-JS1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粘质沙雷氏菌S-JS1固体培养菌体或发酵培养获得的菌悬液均可应用于褐飞虱、甜菜夜蛾和斜 纹夜蛾的防治;对褐飞虱采用喷雾该菌菌悬液的结果表明,其菌悬液8×109cfu/ml对褐飞虱3龄若虫、长翅成虫和短翅成虫的校正死亡率5天可达67.47%、63.58%和78.28%;添加100μl浓度为108cfu/ml的该菌株发酵液到饲料块(1×1×1cm)中,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3龄幼虫取食5天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5.64%和32.20%;9天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36%和62.06%。但是,上述专利粘质沙雷氏菌对地下害虫的防治作用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粘质沙雷氏菌的分离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粘质沙雷氏菌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粘质沙雷氏菌,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武汉大学,保藏编号CCTCCNO:M2015634,保藏日期2015年10月22日。一种上述的粘质沙雷氏菌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自田间自然死亡的蛴螬浸入70-75%乙醇10-15s,然后浸入0.08-0.12%升汞3-5min,进行虫体表面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将其匀浆,加无菌水3-6ml,取200μL,涂布于NA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48h,挑取单菌落纯化获得粘质沙雷氏菌菌株TC-1;所述的NA培养基组成为:牛肉膏3.0g,蛋白胨5.0g,酵母粉3.0g,蔗糖10.0g,琼脂粉15g,蒸馏水1000mL。一种粘质沙雷氏菌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的粘质沙雷氏菌作为蛴螬杀虫剂的应用。一种粘质沙雷氏菌作为种子包衣剂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粘质沙雷氏菌对植物地下害虫有致病性,作为蛴螬杀虫剂杀虫效果好;菌株TC-1对蛴螬有明显的毒性,当浓度达1×109cfu/ml时,校正死亡率达97.14%,半致死浓度为1.62×108cfu/ml;菌株TC-1具有杀线活性,72h秀丽线虫的致死率达93.3%;同时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致死作用明显,处理96h矫正死亡率分别是72.2%、94.6%、83.8%;而且家蚕对本专利技术菌株TC-1有拒食反应,说明菌株TC-1可以防止害虫对蔬菜的损害。2.本专利技术粘质沙雷氏菌作为生物杀虫剂、种子包衣剂和肥料添加剂使用,减少农业生产中农药残留、靶生物抗药性及面源污染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菌株TC-1的扫描电镜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菌株TC-1在NA培养基上48h的菌落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菌株TC-1的16S rDNA序列PCR扩增电泳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菌株TC-1的系统发育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粘质沙雷氏菌,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CCTCC M 2015634,保藏日期2015年10月22日。实施例1粘质沙雷氏菌的分离及回接感染实验(1)采集自田间自然死亡的蛴螬浸入70%乙醇10s,然后浸入0.1%升汞4min,进行虫体表面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将其匀浆,加无菌水5ml,取200μL,涂布于NA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h,挑取单菌落纯化获得细菌菌株TC-1;所述的NA培养基组成为:牛肉膏3.0g,蛋白胨5.0g,酵母粉3.0g,蔗糖10.0g,琼脂粉15g,蒸馏水1000mL,pH值7.0,121℃高压灭菌25min;(2)将菌株TC-1接种到NB培养基中,在28℃180rpm下摇床培养2d,获得菌株TC-1细菌悬浮液,将细菌悬浮液浓度调至109cfu/ml,加入到土壤中,混拌均匀,使土壤含菌量达到1×109cfu/g,以土豆块为饲料喂养蛴螬,观察并收集死虫,对死虫进行病原菌的再分离,方法同步骤(1)所述;所述的NB培养基的组成:牛肉膏3.0g,蛋白胨5.0g,酵母粉3.0g,蔗糖10.0g,蒸馏水1000mL,pH值7.0,121℃高压灭菌25min。结果分析:根据科赫氏法则,用分离的病原菌株TC-1纯培养物回接感染植食性蛴螬,蛴螬与菌体接触48h后开始死亡,84h达到死亡高峰,幼虫感病后行动迟缓不活跃,基本停食,蛴螬死亡后体表变红,身体逐渐软化。从感病而死的蛴螬体中重新分离培养,所得的再分离细菌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等方面都与原接种的菌株TC-1一致,据此确认蛴螬为菌株TC-1感染致死。实施例2菌株的鉴定1.菌株的形态分析:菌株TC-1接种于NA培养基上于28℃恒温培养48h,观察单菌落形态、大小、色泽:菌株TC-1呈短杆状(参见图1),无芽孢,有荧光,革兰氏染色阴性,周生鞭毛,具有运动性。在NA培养基上48h后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边沿整齐,表面隆起(参见图2),玫红色;2.菌株的生理生化测定:对菌株TC-1进行乳糖、木胶糖、阿拉伯糖、棉籽糖、蜜二糖、山梨醇、西蒙氏枸橼酸盐、胆汁七叶苷、丙二酸盐、苯丙氨酸脱氨酸、侧金盏花醇、鸟氨酸、赖氨酸脱羧酶、赖氨酸、精氨酸脱羧酶、甲基红、硫化氢、尿素等28种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测定方法:按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肠杆菌科细菌生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测定及结果判定。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见下表1):菌株TC-1兼性好氧;甲基红试验、氧化酶、尿素及硫化氢反应阴性;苯丙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酸酶、鸟氨酸脱酸酶及精氨酸脱羧酶反应呈阳性;该菌能利用蔗糖、葡萄糖、木糖、甘露醇、山梨醇产酸,不能利用阿拉伯糖、乳糖、蜜二糖作为唯一碳源;能利用侧金盏花醇、西蒙氏枸橼酸盐、胆汁七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质沙雷氏菌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56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质沙雷氏菌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5634。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粘质沙雷氏菌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集自田间自然死亡的蛴螬浸入70-75%乙醇10-15s,然后浸入0.08-0.12%升汞3-5min,进行虫体表面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将其匀浆,加无菌水3-6ml,取200μL涂布于NA培养基平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爱丽王坦黄思良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