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进的梳理机的给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6784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1 01:01
一种结构改进的梳理机的给棉装置,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梳理机包括梳理机机架、开棉辊和均棉辊,给棉装置包括给棉辊,支承在给棉辊支承墙板上;给棉辊罩,对应于给棉辊的上方;压棉辊,支承在给棉辊罩上;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设在梳理机机架上;过渡传动轴,与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连接,特点:在给棉辊罩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给棉辊罩增强腹板;在给棉辊罩端面封板上固定有涨紧轮座,该涨紧轮座对应于导轨座的右侧,并且在涨紧轮座上转动地设置有涨紧轮。缩短调整时间,增进梳理机的工作效率;保障给棉辊罩的整体调整效果;减轻作业强度;避免产生挠度而影响给棉效果;简化结构,保障给棉辊传动链条的运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纺织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梳理机的给棉装置
技术介绍
前述梳理机的给棉装置也称梳理机的喂棉装置,如业界所知,成套无纺织产品(如无纺布、无纺毡)生产设备主要包括开松机、梳理机、铺网机以及针刺机或水刺机,梳理机介于开松机与铺网机之间,由梳理机将开松机开松后的无纺织纤维梳理并输送至铺网机,由铺网机铺叠成所需厚度的棉网后送针刺机或水刺机对纤维进行缠结性刺合,形成无纺产品。关于梳理机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如授权公告号CN1313660C(以纤维垫的形式多路喂纤维的盖板梳理机)、CN2816061Y(全固定盖板梳理机)、CN100510211C(一种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公开号CN11811027A(具有可平移运动的覆盖装置的梳理机)和CN103882563A(新型高速梳理机),等等。梳理机的给棉装置介于开松机与梳理机的开棉辊之间,由给棉辊(也称喂棉辊)、给棉辊罩和压棉辊构成,开松机开松后的纤维经输送帘送至给棉辊,进而由给棉辊引至开棉辊。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梳理机的给棉装置的技术信息,典型的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509157B推荐的“梳理机的给棉机构”,该专利方案的建树之处在于将先有技术中的下给棉方式改为上给棉方式,因为下给棉方式的给棉装置至少存在以下四点弊端,其一,进棉不顺,易损伤纤维,加上需要由两对挟棉辊协同将纤维挟持并供给后方的给棉辊,因而对纤维的损伤甚为严重;其二,下给棉的给棉路径表现为S形,给棉路径长,影响开棉辊的开棉效率;其三,由于两对挟棉辊需由动力驱动其运动,因而电能消耗大;四是由于给棉不稳定,因而影响后续的开棉效果。对此可具体参见该CN101509157B的说明书第0003段。尽管上述CN101509157B客观上能体现其说明书第0013段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难以对给棉辊罩的倾角进行调整,因为对给棉辊罩除了上下调整外通常还需对其作倾角调整(业界习惯称圆弧调整),对给棉辊罩作倾角调整的目的在于改变给棉辊与开棉辊之间的三角区的隙道大小,隙道越大给棉辊向开棉辊喂送的纤维的量在单位时间内便越大,反之亦然。图3所示为已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梳理机的给棉装置的示意图,包括转动地支承在梳理机机架1上的给棉辊2、对应于给棉辊2的长度方向的上方设置的给棉辊罩3、转动地支承在给棉辊罩3上的并且对应于给棉辊2朝向进棉口的一侧(图示状态的右侧)的上方的压棉辊4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并且还分别对应于给棉辊罩3的两端端面的位置与给棉辊罩3连接的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当要依据纤维的变化和/或工艺要求控制由给棉辊2向开棉辊10喂送纤维的量时,即改变纤维在单位时间内向开棉辊10喂送的量时,那么由工人(通常由保钳工担任)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进行调整,使给棉辊罩3的倾角发生改变,最终使给棉辊2与开棉辊10之间的三角区10a的大小改变,例如给棉辊罩3进入三角区10a下方的程度越大,那么棉量便相对越小,反之同例。但是由于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分别位于梳理机机架1的两则并且彼此之间是独立的,因此工人调整需分别对两个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操作,从而产生以下技术问题:其一,由于是对两个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单独操作,因而对给棉辊罩3的调整时间冗长,影响梳理机的工作效率,因为调整是在梳理机处于停机状态下进行的,而且在调整的时间段内,开松机、铺网机乃至针刺机俱处于停机状态;其二,由于对两个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分别操作,因而难以保障整个给棉辊罩3的水平程度,一旦出现一端高而另一端低的哪怕是微渺的倾斜情形,那么给棉辊2的给棉量的均匀性受到影响,即给棉量出现此多彼少或彼多此少现象,目前的解决办法是由工人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反复微调;其三,由于前述调整操作属于两边操作即两次操作,因而工人的作业强度较大,并且调整效果还受工人的经验、责任心、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上述由图3所示结构导致的技术问题由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499115A推荐的“梳理机的给棉装置”所弥补,但是该CN104499115A仍存在以下两点缺憾:其一,由于给棉辊罩的长度是与给棉辊相适应的,又由于所要加工的无纺织产品的幅面越大(即门幅越大),给棉辊也相应越长,给棉辊罩同例,因而冗长的给棉辊罩易出现挠度,影响给棉装置的给棉效果;其二,由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给棉辊、开棉辊、压棉辊以及对应于给棉辊与开棉辊之间的长度方向的下方即对应于前述三角区的底部的均棉辊三者形成一个同步的传动体系,因而传动带(通常为传动链条)相对较长,于是为了确保传动带的传动效果,便在机架上设置相应的涨紧轮座,在涨紧轮座上转动地设置涨紧轮,涨紧轮与传动带接触。直接在机架上设置涨紧轮虽然能使传动带获得期望的涨紧效果,但是致使机架结构复杂并且制作难度增大以及有失经济性。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继续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同时对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同步调整而藉以显著缩短调整时间并且避免影响梳理机工作效率、有利于充分保障对给棉辊罩的调整效果而藉以避免倾斜现象并进而保障给棉辊得以均匀给棉和有益于体现单边操作而藉以减轻工人的作业强度、有便于确保给棉辊罩的整体刚性而藉以避免产生挠度和有善于将涨紧轮以给棉辊罩为载体设置而藉以简化机架的结构改进的梳理机的给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结构改进的梳理机的给棉装置,所述的梳理机包括梳理机机架、开棉辊和均棉辊,在梳理机机架的两侧并且在彼此面对面的位置各设置有一给棉辊支承墙板,开棉辊在对应于给棉辊支承墙板的左侧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梳理机机架上,所述的给棉装置包括一给棉辊,该给棉辊对应于所述开棉辊的长度方向的右侧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给棉辊支承墙板上;一给棉辊罩,该给棉辊罩对应于所述给棉辊的长度方向的上方;一压棉辊,该压棉辊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给棉辊罩上并且对应于给棉辊朝向进棉口的一侧的上方;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该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给棉辊罩的两端端面的位置并且在与给棉辊罩相连接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的梳理机机架上,一过渡传动轴,该过渡传动轴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之间的位置与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均棉辊在对应于所述开棉辊与给棉辊之间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梳理机机架上,在所述的给棉辊罩的两端端面上各固定有一给棉辊罩端面封板,在该给棉辊罩端面封板上并且朝向所述给棉辊支承墙板的一侧固定有一导轨座,在该导轨座上固定有一导轨,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棉辊罩的长度方向并且位于给棉辊罩的给棉辊罩腔内以间隔状态设置有给棉辊罩增强腹板;在所述给棉辊罩端面封板上固定有一涨紧轮座,该涨紧轮座对应于所述导轨座的右侧,并且在涨紧轮座上转动地设置有一涨紧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给棉辊的两端各通过给棉辊轴转动地支承在给棉辊轴轴承座上,而给棉辊轴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的给棉辊支承墙板上;在对应于给棉辊罩的长度方向的底部设置有一弧形板,该弧形板的端部与所述给棉辊罩端面封板的下部固定,并且该弧形板的弧形板腔朝向所述的给棉辊,该弧形板腔与给棉辊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给棉通道,所述的压棉辊转动地支承在给棉辊罩端面封板上,所述的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与所述给棉辊罩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结构改进的梳理机的给棉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进的梳理机的给棉装置,所述的梳理机包括梳理机机架(1)、开棉辊(10)和均棉辊(20),在梳理机机架(1)的两侧并且在彼此面对面的位置各设置有一给棉辊支承墙板(11),开棉辊(10)在对应于给棉辊支承墙板(11)的左侧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梳理机机架(1)上,所述的给棉装置包括一给棉辊(2),该给棉辊(2)对应于所述开棉辊(10)的长度方向的右侧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给棉辊支承墙板(11)上;一给棉辊罩(3),该给棉辊罩(3)对应于所述给棉辊(2)的长度方向的上方;一压棉辊(4),该压棉辊(4)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给棉辊罩(3)上并且对应于给棉辊(2)朝向进棉口的一侧的上方;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该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给棉辊罩(3)的两端端面的位置并且在与给棉辊罩(3)相连接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的梳理机机架(1)上,一过渡传动轴(6),该过渡传动轴(6)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之间的位置与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传动连接,所述的均棉辊(20)在对应于所述开棉辊(10)与给棉辊(2)之间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梳理机机架(1)上,在所述的给棉辊罩(3)的两端端面上各固定有一给棉辊罩端面封板(31),在该给棉辊罩端面封板(31)上并且朝向所述给棉辊支承墙板(11)的一侧固定有一导轨座(311),在该导轨座(311)上固定有一导轨(31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棉辊罩(3)的长度方向并且位于给棉辊罩(3)的给棉辊罩腔(33)内以间隔状态设置有给棉辊罩增强腹板(331);在所述给棉辊罩端面封板(31)上固定有一涨紧轮座(314),该涨紧轮座(314)对应于所述导轨座(311)的右侧,并且在涨紧轮座(314)上转动地设置有一涨紧轮(31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进的梳理机的给棉装置,所述的梳理机包括梳理机机架(1)、开棉辊(10)和均棉辊(20),在梳理机机架(1)的两侧并且在彼此面对面的位置各设置有一给棉辊支承墙板(11),开棉辊(10)在对应于给棉辊支承墙板(11)的左侧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梳理机机架(1)上,所述的给棉装置包括一给棉辊(2),该给棉辊(2)对应于所述开棉辊(10)的长度方向的右侧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给棉辊支承墙板(11)上;一给棉辊罩(3),该给棉辊罩(3)对应于所述给棉辊(2)的长度方向的上方;一压棉辊(4),该压棉辊(4)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给棉辊罩(3)上并且对应于给棉辊(2)朝向进棉口的一侧的上方;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该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给棉辊罩(3)的两端端面的位置并且在与给棉辊罩(3)相连接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的梳理机机架(1)上,一过渡传动轴(6),该过渡传动轴(6)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之间的位置与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传动连接,所述的均棉辊(20)在对应于所述开棉辊(10)与给棉辊(2)之间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梳理机机架(1)上,在所述的给棉辊罩(3)的两端端面上各固定有一给棉辊罩端面封板(31),在该给棉辊罩端面封板(31)上并且朝向所述给棉辊支承墙板(11)的一侧固定有一导轨座(311),在该导轨座(311)上固定有一导轨(31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棉辊罩(3)的长度方向并且位于给棉辊罩(3)的给棉辊罩腔(33)内以间隔状态设置有给棉辊罩增强腹板(331);在所述给棉辊罩端面封板(31)上固定有一涨紧轮座(314),该涨紧轮座(314)对应于所述导轨座(311)的右侧,并且在涨紧轮座(314)上转动地设置有一涨紧轮(31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梳理机的给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棉辊(2)的两端各通过给棉辊轴(21)转动地支承在给棉辊轴轴承座(211)上,而给棉辊轴轴承座(211)固定在所述的给棉辊支承墙板(11)上;在对应于给棉辊罩(3)的长度方向的底部设置有一弧形板(32),该弧形板(32)的端部与所述给棉辊罩端面封板(31)的下部固定,并且该弧形板(32)的弧形板腔朝向所述的给棉辊(2),该弧形板腔与给棉辊(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给棉通道(321),所述的压棉辊(4)转动地支承在给棉辊罩端面封板(31)上,所述的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与所述给棉辊罩端面封板(31)连接;在所述过渡传动轴(6)的一端固定有一用于驱使所述的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工作的手轮(6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梳理机的给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给棉辊罩调整机构(5)各包括调整架(51)、蜗轮箱支架(52)、蜗轮箱(53)、调整螺杆(54)、蜗杆轴(55)、蜗杆轴链轮(56)、主动链轮(57)、涨紧链轮(58)和传动链条(59),调整架(51)的下端通过调整架轴套(51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给棉辊轴(21)上,中部与所述的导轨座(311)固定,而顶部设置有一给棉辊罩上下调整机构(7),该给棉辊罩上下调整机构(7)与导轨座(3111)连接,蜗轮箱支架(52)在对应于所述给棉辊支承墙板(11)的左侧的位置与给棉辊支承墙板(11)固定,并且在该蜗轮箱支架(52)的顶部以纵向状态固定有一链轮支架(521),所述的过渡传动轴(6)转动地支承在该链轮支架(521)朝向所述给棉辊罩(3)的一侧的上部,蜗轮箱(53)固定在蜗轮箱座(531)上,而该蜗轮箱座(531)铰接在蜗轮箱座托架(532)上,蜗轮箱座托架(532)固定在所述的蜗轮箱支架(52)的上部,调整螺杆(54)朝向蜗轮箱(53)的一端与蜗轮箱(53)传动配合,而调整螺杆(54)朝向调整架(51)的一端配设有一调整螺杆螺母(541),该调整螺杆螺母(541)连接在调整架(51)上,蜗杆轴(55)与蜗轮箱(53)传动配合并且探出蜗轮箱(53),蜗杆轴链轮(56)固定在螺杆轴(55)上,主动链轮(5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成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伟成非织造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