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6556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0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漏电保护电路,涉及电路领域,所述电路包括:交流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路、漏电检测电路、复位电路、旁路电路、漏电测试电路、电流互感器及负载;交流电源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穿过电流互感器,漏电检测电路的两端与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线圈的两端连接,漏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旁路电路与交流电源连接,复位电路与漏电检测电路连接,漏电测试电路与电流互感器的原边线圈的两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且漏电保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漏电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漏电是用电器外壳和市电火线间由于某种原因连通后和地之间有一定的电位差而产生的,当发生漏电时,容易引起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为空气净化器供电时,也不外乎需要对漏电进行保护。现有技术中的漏电保护装置主要包括脱扣杆、线圈组件和按钮组件,其中线圈组件配置用于使脱扣杆从初始位置转动到脱扣位置,以实现断路器脱扣,按钮组件配置用户使脱扣杆从脱扣位置转动到初始位置,从而实现漏电保护。但上述漏电保护装置是从机械结构上实现漏电保护的,漏电保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其电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且漏电保护效果好。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包括:交流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路、漏电检测电路、复位电路、旁路电路、漏电测试电路、电流互感器及负载;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后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漏电检测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线圈的两端连接,所述漏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旁路电路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所述复位电路与所述漏电检测电路连接,所述 漏电测试电路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原边线圈的两端连接。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三极管Q1和电桥DR,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桥DR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桥DR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零线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桥DR的第三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作为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桥DR的第四端作为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进一步,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线圈KM、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1、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2、电阻R4、电阻R5和发光二极管D2,所述继电器线圈KM的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线圈KM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5与所述电桥DR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常开触点KM1的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端连接,所述第一常开触点KM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T1,作为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输出端,所述第二常开触点KM2的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零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常开触点KM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交流互感器T1,作为所述交流电源的零线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线圈KM的一端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常开触点KM1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常开触点KM2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进一步,所述漏电检测电路包括漏电保护器LW54123、三极管Q2、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二极管D3、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所述漏电保护器LW54123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互感器T1的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并通过并联的电阻R7和电容C2接地,所述漏电保护器LW54123的第6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3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 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漏电保护器LW54123的第8引脚通过电阻R8与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阻R3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漏电保护器LW54123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9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线圈的两端并联,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一端与所述漏电保护器LW54123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和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所述漏电保护器LW54123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漏电保护器LW54123第4引脚和所述漏电保护器LW54123的第5引脚均通过所述电容C6接地,所述漏电保护器LW54123的第7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7接地,所述漏电保护器LW54123的第3引脚接地,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线圈的两端作为所述漏电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漏电保护器LW54123的第8引脚作为所述漏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进一步,所述漏电测试电路包括:电阻R12和按键K1,所述电阻R12的一端与所述电流互感器T1的原边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按键K1与所述电流互感器T1的原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所述复位电路包括:按键K2、电解电容C9和电容C8,所述按键K2的一端与所述漏电保护器LW54123的第8引脚连接,所述按键K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9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阻R3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8的一端与所述漏电保护器LW54123的第8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所述旁路电路包括:压敏电阻ZNR1、压敏电阻ZNR2、保险丝TF和发光二极管D6,所述保险丝TF的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端连接,所述保险 丝TF的另一端通过依次串联的所述压敏电阻ZNR1的一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ZNR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压敏电阻NSR2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地线连接。本技术的漏电保护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漏电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成本低。2.本技术的漏电保护电路能够通过漏电检测电路检测电流互感器是否漏电,且当检测到电流互感器漏电时,断开开关电路,停止给负载供电,漏电保护效果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漏电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且漏电保护效果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体电路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漏电保护电路包括:交流电源101、控制电路102、开关电路103、漏电检测电路104、复位电路105、旁路电路106、漏电测试电路107、电流互感器T1及负载109。所述交流电源101与所述控制电路10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102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电路10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103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T1后与所述负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路、漏电检测电路、复位电路、旁路电路、漏电测试电路、电流互感器及负载;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后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漏电检测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线圈的两端连接,所述漏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旁路电路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所述复位电路与所述漏电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漏电测试电路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原边线圈的两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路、漏电检测电路、复位电路、旁路电路、漏电测试电路、电流互感器及负载;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后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漏电检测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线圈的两端连接,所述漏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旁路电路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所述复位电路与所述漏电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漏电测试电路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原边线圈的两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三极管Q1和电桥DR,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桥DR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桥DR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零线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桥DR的第三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作为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桥DR的第四端作为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线圈KM、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1、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2、电阻R4、电阻R5和发光二极管D2,所述继电器线圈KM的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线圈KM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5与所述电桥DR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常开触点KM1的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端连接,所述第一常开触点KM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T1,作为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输出端,所述第二常开触点KM2的一端与所述交流 电源的零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常开触点KM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交流互感器T1,作为所述交流电源的零线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线圈KM的一端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常开触点KM1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常开触点KM2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电路包括漏电保护器LW54123、三极管Q2、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二极管D3、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所述漏电保护器LW54123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互感器T1的副边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峰胥麟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田瑞麟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