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折弯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65013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0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折弯测试装置,通过采用转动连接的固定板与活动板来定位工件并带动工件实现折弯,工件折弯角度可由0°-180°,达到最小的折弯半径,避免了夹具本身对折弯处的夹持磨损等问题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有效提高测试精度,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设置调节部件分别调整固定板与活动板水平状态下的相对高度,实现在折弯工件时以调整工件的折弯半径,适用于不同的折弯测试需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较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薄膜耐折强度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耐折弯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耐折性(folding endurance)指的是在一定应力作用下,纸张、纸板、塑料片材或薄膜在一定温度下承受反应弯曲或折叠时的耐久性。它是检验材料在交变应力和应变作用下抵抗局部结构变化和内部缺陷发展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实用性。目前,现有技术中已有薄膜耐折强度测试仪,该测试仪通过将试片两端固定于机体上,下夹具施于所需的荷重,使试片承受一定的张力,下夹具在试片垂直状态下向左右两边往复折弯试样,最大弯折角度为135度,直到折断试片为止,在折弯过程中自动计数,以测定试片的耐折强度。这种测试方式存在两点不足,具体如下:1、由于夹具为机械加工,具体折弯半径由机械加工件决定,不能达到薄膜的最小折弯半径;且弯折角度由于机械加工件的原因,也不能实现180度弯折,测试精度不高。2、这种夹具夹紧样品时,会夹紧并接触样品的两个面,测试时会造成试片的相应磨损,影响测试效果,致使测试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测试精度不高。因此,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薄膜折弯测试装置,使得样品折弯角度达到180°,同时避免夹具本身对折弯处的夹持磨损等问题,有效提高测试精度,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折弯测试装置,通过采用转动连接的固定板与活动板来定位工件,并带动工件实现折弯,工件折弯角度可由0°-180°,达到最小的折弯半径,避免了夹具本身对折弯处的夹持磨损等问题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有效提高测试精度,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根据本技术的目的提出的一种耐折弯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板;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夹持片,所述夹持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活动板上以固定工件;测试所述工件时,所述工件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板的所述夹持片上,通过驱动所述活动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反复开合以折弯所述工件,所述工件弯折角度由0°-180°。优选的,所述耐折弯测试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板转动使所述活动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反复开合。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活动板,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驱动所述活动板转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成180°水平设置,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贴合成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齿条以及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齿条往复运动带动所述齿轮正反转,实现所述活动板往复转动。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板水平设置时相对的端部分别固定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连接有第一调节部件,所述第一调节部件调整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高度,和/或所述活动板相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高度,以调整折弯半径。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板设置于固定平台上,所述固定平台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二调节部件,所述第二调节部件用以支撑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活动板,并调节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板相对所述固定平台的垂直高度以匹配所述折弯半径。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与所述第二调节部件均为带刻度的刻度调整螺丝,所述刻度调整螺丝旋接于所述调节板和所述固定平台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纵向设置有回型孔,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板上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插入所述回型孔内形成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活动连接及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耐折弯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所述活动板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板在水平放置时两者之间为镂空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耐折弯测试装置的优点是:通过采用转动连接的固定板与活动板来定位工件并带动工件实现折弯,工件折弯角度可由0°-180°,达到最小的折弯半径,避免了夹具本身对折弯处的夹持磨损等问题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有效提高测试精度,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设置调节部件分别调整固定板与活动板水平状态下的相对高度,实现在折弯工件时以调整工件的折弯半径,适用于不同的折弯测试需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较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耐折弯测试装置的折弯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耐折弯测试装置的打开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耐折弯测试装置的闭合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固定板与活动板打开时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固定板与活动板闭合时的结构图。图6为图4中A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耐折弯测试装置图。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1、机体 2、固定平台 3、耐折弯测试装置 4、驱动机构 5、镂空31、第一固定板 32、活动板 33、第二固定板 34、转轴 35、第一调节部件 36、回型孔 37、限位部件 38、夹持片 39、第一连接件 40、第二连接件 21、调节板 22、第二调节部件41、驱动电机 42、凸轮 43、连杆 44、齿条 45、齿轮具体实施方式目前,现有技术中已有薄膜耐折强度测试仪,将试片两端固定于机体上,下夹具施于所需的荷重,使试片承受一定的张力,下夹具在试片垂直状态下向左右两边往复折弯试样,弯折角度为135度,直到折断为止,并自动计数。这种方式目前有两点不足,由于夹具为机械加工,具体折弯半径由机械加工件决定,不能达到薄膜的最小折弯半径;弯折角度由于机械加工件的原因,也不能实现180度弯折,测试精度不高。其次,这种夹具夹紧样品时,会夹紧并接触样品的两个面,测试时会造成试片的相应磨损,影响测试效果,致使测试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测试精度不高。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耐折弯测试装置,通过采用转动连接的固定板与活动板来定位工件,并带动工件实现折弯,工件折弯角度可由0°-180°,达到最小的折弯半径,避免了夹具本身对折弯处的夹持磨损等问题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有效提高测试精度,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6,如图所示,一种耐折弯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31,活动板32,活动板32与第一固定板31转动连接。夹持片38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板31及活动板32上以固定工件。其中,该装置适用测试的工件为纸张、纸板、塑料片材或薄膜等片状物。通过反复折弯工件以检测工件的耐折弯强度。耐折弯测试装置3设置于机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折弯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板;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夹持片,所述夹持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活动板上以固定工件;测试所述工件时,所述工件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板的所述夹持片上,通过驱动所述活动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反复开合以折弯所述工件,所述工件弯折角度由0°‑1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折弯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板;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夹持片,所述夹持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活动板上以固定工件;测试所述工件时,所述工件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板的所述夹持片上,通过驱动所述活动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反复开合以折弯所述工件,所述工件弯折角度由0°-18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折弯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折弯测试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板转动使所述活动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反复开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折弯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活动板,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驱动所述活动板转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成180°水平设置,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贴合成平行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折弯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齿条以及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齿条往复运动带动所述齿轮正反转,实现所述活动板往复转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折弯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板水平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守军崔国东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