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供电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6303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9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供电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T、电位器RP1、可控精密稳压源VS、继电器J、电阻R1、电容C1和三极管VT1,所述电容C1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和变压器T线圈L1,变压器T线圈L1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触点J‑1,继电器J触点J‑1另一端连接负载RL,负载RL另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二极管D1正极、电容C2、电容C3和三极管VT2发射极,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二极管D2正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VS和变压器T作为检测电路,没有使用任何芯片元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是一种智能供电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现在电气设备的普及,给工农业生产、国防事业、科技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加快了社会的发展,人们步入了电气化时代,也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也越来越离不开这些电器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器设备的精度也逐渐提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如何保护好这些电器设备的不受外界的干扰,成了当今科技发展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的电网正在普及,庞大的电网系统给了我们许多方便,但是随着接入电网的用户增多,和用户电器的多样化,也造成了电网电压的不稳定,忽高忽低的电压,也成了损坏电器设备的主要因素,如何在电压变化较大时保护好用电设备,成了人们现在研究的一个方向,现有的很多过压保护电路采用NE555作为控制芯片,结构复杂,成本高,抗干扰能力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供电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供电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T、电位器RP1、可控精密稳压源VS、继电器J、电阻R1、电容C1和三极管VT1,所述电容C1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和变压器T线圈L1,变压器T线圈L1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触点J-1,继电器J触点J-1另一端连接负载RL,负载RL另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二极管D1正极、电容C2、电容C3和三极管VT2发射极,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阻R1、三极管VT1发射极、二极管D3负极、继电器J线圈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正极,发光二极管LED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继电器J线圈另一端和三极管VT2集电极,三极管VT2基极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1集电极和电容C3另一端,三极管VT1基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和可控精密稳压源VS的K极,可控精密稳压源VS的A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一端、电容C4和变压器T线圈L2,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4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和电位器RP1另一端,电位器RP1滑片连接可控精密稳压源VS的参考极。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S采用TL43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继电器J触点J-1为常闭触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VS和变压器T作为检测电路,没有使用任何芯片元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附图说明图1为智能供电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智能供电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T、电位器RP1、可控精密稳压源VS、继电器J、电阻R1、电容C1和三极管VT1,所述电容C1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和变压器T线圈L1,变压器T线圈L1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触点J-1,继电器J触点J-1另一端连接负载RL,负载RL另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二极管D1正极、电容C2、电容C3和三极管VT2发射极,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阻R1、三极管VT1发射极、二极管D3负极、继电器J线圈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正极,发光二极管LED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继电器J线圈另一端和三极管VT2集电极,三极管VT2基极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1集电极和电容C3另一端,三极管VT1基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和可控精密稳压源VS的K极,可控精密稳压源VS的A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一端、电容C4和变压器T线圈L2,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4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和电位器RP1另一端,电位器RP1滑片连接可控精密稳压源VS的参考极;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S采用TL431;所述继电器J触点J-1为常闭触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本技术主要采用VS和变压器T作为检测电路,当用电量在正常值以内时,变压器T线圈L2两端电压低,经整流后在电位器RP1端输出电压不足以使TL431导通,继电器J不工作,当用电量超负荷时,变压器T线圈L1上电流增加,变压器T线圈L2两端电压也升高,使TL431导通,从而VT1和VT2也导通,继电器J吸合,使负载RL断电,从而起到过压保护的作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供电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T、电位器RP1、可控精密稳压源VS、继电器J、电阻R1、电容C1和三极管VT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和变压器T线圈L1,变压器T线圈L1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触点J‑1,继电器J触点J‑1另一端连接负载RL,负载RL另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二极管D1正极、电容C2、电容C3和三极管VT2发射极,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阻R1、三极管VT1发射极、二极管D3负极、继电器J线圈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正极,发光二极管LED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继电器J线圈另一端和三极管VT2集电极,三极管VT2基极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1集电极和电容C3另一端,三极管VT1基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和可控精密稳压源VS的K极,可控精密稳压源VS的A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一端、电容C4和变压器T线圈L2,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4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和电位器RP1另一端,电位器RP1滑片连接可控精密稳压源VS的参考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供电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T、电位器RP1、可控精密稳压源VS、继电器J、电阻R1、电容C1和三极管VT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和变压器T线圈L1,变压器T线圈L1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触点J-1,继电器J触点J-1另一端连接负载RL,负载RL另一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二极管D1正极、电容C2、电容C3和三极管VT2发射极,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阻R1、三极管VT1发射极、二极管D3负极、继电器J线圈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正极,发光二极管LED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善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骊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