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地面力学土槽试验台用测试履带行走机构,包括车架,车架中部的前端设有前轴承支撑座,车架中部的后端设有后轴承支撑座,后轴承支撑座上通过轴承安装有后履带驱动轴,前轴承支撑座上通过轴承安装有前履带驱动轴,前履带驱动轴的外端套装有前连接法兰,前履带驱动轴的中部套装有履带驱动链轮,后履带驱动轴外端的横截面为六方形或四方形,后履带驱动轴的外端套装有后连接法兰,后履带驱动轴的里端与前履带驱动轴的里端分别与盘式扭矩传感器的端面安装相连,盘式扭矩传感器的壳体通过扭矩传感器固定板与车架安装相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土槽试验台对其进行受力状态测量,可真实的模拟履带实际的运行状态,模拟实验的真实度高的车辆地面力学土槽试验台用测试履带行走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01620299966
【技术保护点】
车辆地面力学土槽试验台用测试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515),车架(515)的底端自左向右并列设置有4‑8个负重轮(516),每个负重轮(516)的圆周面位于左右竖直方向,每个负重轮(516)的轮轴的轴线位于前后水平方向,每个负重轮(516)的圆周面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车架(515)中部的前端设有前轴承支撑座(537),车架(515)中部的后端设有后轴承支撑座(536),后轴承支撑座(536)上通过轴承安装有后履带驱动轴(541),后履带驱动轴(541)的轴线位于前后水平方向,所述前轴承支撑座(537)上通过轴承安装有前履带驱动轴(548),前履带驱动轴(548)的轴线与后履带驱动轴(541)的轴线相互重合;前履带驱动轴(548)外端的横截面为六方形或四方形,前履带驱动轴(548)的外端套装有前连接法兰(529),前履带驱动轴(548)的中部套装有履带驱动链轮(539),所述后履带驱动轴(541)外端的横截面为六方形或四方形,后履带驱动轴(541)的外端套装有后连接法兰(525),后履带驱动轴(541)的里端与前履带驱动轴(548)的里端分别与盘式扭矩传感器(506)的端面安装相连,盘式扭矩传感器(506)的壳体通过扭矩传感器固定板(508)与所述车架(515)安装相连;所述履带驱动链轮(539)通过环形的履带传动链(503)与履带从动链轮(555)传动相连,履带传动链(503)通过履带传动链张紧装置(504)张紧,履带传动链张紧装置(504)固定在所述车架(515)上,履带从动链轮(555)套装在履带端轴(554)的中部,履带端轴(554)的轴线位于前后水平方向,履带端轴(554)的二端分别利用一个履带端轴轴承座(563)与所述车架(515)右端的上部安装相连,履带端轴(554)的中部套装有履带驱动轮(501),履带驱动轮(501)与环形的履带(502)右端的上部相啮合,履带(502)的环形面位于左右竖直方向,履带(502)的上、下条带分别位于水平方向,履带(502)左端上部的内表面与诱导轮(513)的圆周面相配合,诱导轮(513)可转动地安装在诱导轮架(514)的左端,诱导轮架(514)可滑动地安装在二个滑轨(522)的滑道上,二个滑轨(522)的滑道位于左右水平方向,二个滑轨(522)通过固定架(512)固定在所述车架(515)左侧的上部,二个滑轨(522)的右端沿前后水平方向固定有横挡梁,横挡梁上沿前后水平方向旋装有二个顶进螺栓(511),二个顶进螺栓(511)的左端分别顶在所述诱导轮架(514)的右端;所述车架(515)左侧的前部与左前托带轮架(532)的底端固定相连,左前托带轮架(532)的顶端可转动地设有左前托带轮(533),左前托带轮(533)的圆周面位于左右竖直方向,左前托带轮(533)的圆周面的顶端可与履带(502)的上条带的底端相配合,所述车架(515)左侧的后部与左后托带轮架(510)的底端固定相连,左后托带轮架(510)的顶端可转动地设有左后托带轮(509),左后托带轮(509)的圆周面位于左右竖直方向,左后托带轮(509)的圆周面的顶端可与履带(502)的上条带的底端相配合;所述车架(515)右侧的前部与右前托带轮架(530)的底端固定相连,右前托带轮架(530)的顶端可转动地设有右前托带轮(531),右前托带轮(531)的圆周面位于左右竖直方向,右前托带轮(531)的圆周面的顶端可与履带(502)的上条带的底端相配合,所述车架(515)右侧的后部与右后托带轮架(507)的底端固定相连,右后托带轮架(507)的顶端可转动地设有右后托带轮(505),右后托带轮(505)的圆周面位于左右竖直方向,右后托带轮(505)的圆周面的顶端可与履带(502)的上条带的底端相配合;每个所述负重轮(516)的圆周面的底端与履带(502)的下条带的上端面相配合;每个负重轮(516)分别套装在一个负重轮轴上,每个负重轮轴的轴线分别位于前后水平方向,每个负重轮轴的前后二端分别安装在一个负重轮支撑件(517)的下部,每个负重轮支撑件(517)的顶端端面上分别固定有橡胶垫(518),每个负重轮支撑件(517)采用多个穿过对应的橡胶垫(518)的螺栓固定在所述车架(51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别尔德别克·吾赞,何建军,李炯,贾小平,于魁龙,金嗣淳,刘西侠,杨月婷,宋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