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构思新颖,结构独特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盘装置,在引流盘(2)上有一压力嵴(4),其作用是对早期房水引流起阻挡作用,从而防止或减少术后早期浅前房、低眼压的发生,贯通孔(3)增加了房水引流面积,并防止后期引流盘的移动,引流盘(2)两侧的连接孔(5)便于手术失败后再次手术连接其他引流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盘适用于青光眼,尤其是顽固性青光眼的治疗,其手术效果好。可解决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殊有效的疗法治疗此类青光眼的问题。(*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青光眼房水引流盘本技术涉及的是青光眼房水引流盘装置,适用于治疗青光眼,尤其适用于治疗顽固性青光眼(难治性青光眼)。众所周知,具有病理性高眼压或视乳头血流灌注不良引起视神经损害及视功能障碍者即称为青光眼。眼球内房水由睫状突分泌,在正常情况下,房水生成率、房水排出率及眼内容物的体积三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眼球内具有一定压力称眼压,正常保持在10~21mmHg;如果三者动态平衡失调,房水循环通路任何部位受阻,则导致眼压升高超过24mmHg,进而引起视神经乳头发生病理性改变,最终导致失明。若为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出现剧烈眼痛,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视力锐减等症状,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甚至致盲。采用常规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如小梁切除术)可以使青光眼的眼压降低,但有时术后由于围绕着巩膜造瘘口的纤维组织形成,或造瘘口被虹膜、睫状体或玻璃体堵塞,或某些患者术后形成的包囊型滤过泡及扁平形滤过泡等,均可导致手术失败。还有一些对常规的滤过性手术疗效甚差的青光眼,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无晶体/人工晶体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少年性青光眼、葡萄膜炎性青光眼,外伤性青光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症、多次滤过性手术失败的青光眼及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青光眼等,这些被称为“顽固性青光眼”或难治性青光眼,对其采用置入青光眼房水引流物的方法加以治疗。经房水引流物流出的房水可导向后部球结膜间隙、静脉或眼眶组织内而被吸收,以达到降低并维持眼压在一定的水平,保持视功能的目的。目前使用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物有两种:一种是有阀门装置,另一种是无阀门装置。1、无阀门装置该装置是将长约20-30mm的硅胶管(内径0.3mm,外径0.63mm)一端连于围绕眼球赤道部180°~360°的槽状硅胶带槽内(槽沟面向巩膜)或其它开头与不同大小的巩膜外附着物上,另一端管口剪成斜面置入前房内,长2.5~3.0mm。-->在临床应用中,术后可出现浅前房、前房出血、引流管口被纤维组织堵塞、白内障、引流管与角膜内皮接触等并发症。2、有阀门装置将带阀门的长管连接在90°~180°的巩膜外附着物上。它包括:a)一个开放的硅胶管(外径0.64mm,内径0.3mm);b)具有槽状的硅胶带或其它形状的引流盘。手术时,将小管的一端置入前房,另一端封闭处有一“十字”形裂隙的单向引流的压力敏感性阀门,将阀门固定于槽状硅胶带中或引流盘上,阀门的开放压力为11mmHg,关闭压为9mmHg。在临床应用中亦发现该装置可引起浅前房、低眼压及脉络脱离等术后并发症。另外,设置的阀门性能不稳定,有时能打开,有时打不开,打不开时造成房水引流不畅,眼压不能降低。总结以上两种青光眼房水引流置入物,都有置入前房的引流管和在眼球赤道部后的巩膜外的附着物。引流管的末端可有也可无阀门。这类结构的置入物在临床应用中带来了诸如上述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痛苦。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结构上对置入物加以改进,不但使眼压降低,且持久稳定,进而解决顽固性青光眼患者的疾苦,防止患者失明。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青光眼房水引流盘,通过巩膜外附着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盘上前端增添一突出的压力嵴,以对手术后房水的引流设置障碍,起到房水引流缓冲作用,进而促进术后早期能恢复前房,减少或避免术后低眼压等并发症而完成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参照附图1,本技术是由房水引流管(1)、引流盘(2)、贯通孔(3)、压力嵴(4)、连接孔(5)、盘的固定缘(6)、缝合固定孔(7)、和周边嵴(8)组成。压力嵴(4)位于引流盘(2)的前方,面积约为18mm2,其形状可为三角形,也可为弧形,其突起的高度约为0.4mm,比周边嵴(8)低0.3mm,该压力嵴(4)将引流盘(2)分成两部分,其作用是对手术后早期房水流出起一定的阻拦及缓冲作用,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术后早期浅前房以及低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贯通孔(3)位于引流盘(2)的中央,贯穿于引流盘(2)的上下表面,其数量可以为1个,2个或2个以上,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其作用是术后可增加房水引流面积,同时将房水引入到引流盘的上下表面及四周,有利于形成弥散状态的功能性房水引流滤过泡,以维持术后正常眼压状态。术后晚期,由于贯通孔中增生的纤维组织象“铆钉”一样,起着限制后部滤过泡高度与容量的作用,这就防止了后期引流盘(2)移动,同时也减少了患者术后的不适症状。连接孔(5)位于引流盘(2)的两侧,其作用是便于单盘手术失败后再次手术时连接其他引流盘变成双盘或三盘引流装置,如果单盘手术成功,则没有必要使用连接孔(5)。引流盘(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扇形,但以扇形为最好,因为这种形状较易安装和固定。引流盘(2)的大小弧度适中,与两条眼外肌间隙及巩膜弯曲度基本吻合,手术后不影响眼外肌的运动,不给患者以不适的感觉。另外引流盘(2)的四周边缘具有高起的周边嵴(8),可形成眼球赤道部后的滤过泡,利于引流房水。在引流盘(2)和引流管(1)之间有一固定缘(6),起固定引流盘(2)和引流管(1)的作用。同时固定缘(6)上设置两个缝合固定孔(7)便于手术时缝线及埋置线结。在临床应用中,将本技术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盘(2)置入在两条眼外肌之间,先将引流管的前端插入前房内,房水经引流管(1)引入引流盘(2)的压力嵴(4)内,再向引流盘(2)的上表面弥散并可通过贯通孔(3)向下表面弥散,使眼压稳步地降低。如果第一次手术失败,可利用侧方的连接孔(5)与另一引流盘连接,在另处再形成一新的滤过泡。本技术的构思新颖,结构独特,适用于青光眼患者,尤其是顽固性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其术后降眼压效果确切,减少了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保存患者的视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青光眼房水引流盘,由房水引流管(1)、引流盘(2)组成、其特征在于引流盘(2)上有压力嵴(4),其形状可为三角形,也可为弧形、T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光眼房水引流盘,由房水引流管(1)、引流盘(2)组成、其特征在于引流盘(2)上有压力嵴(4),其形状可为三角形,也可为弧形、T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盘,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盘(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幼芹,许淑云,段宣初,孙加林,胡光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橡胶制品设计研究院,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