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及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891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及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其中,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包括阀片本体,阀片本体设置有进油口、回油口、负载反馈口、主级安全阀孔和次级安全阀孔;主级安全阀孔与主级安全阀杆之间形成主级进油腔、主级回油腔、主级弹簧侧腔和主级无弹簧侧腔;次级安全阀孔与次级安全阀杆之间形成次级进油腔、次级回油腔、次级弹簧侧腔和次级无弹簧侧腔;在进油口与主级弹簧侧腔和次级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设置阻尼或堵,对应的,在负载反馈口与主级弹簧侧腔和次级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设置堵或阻尼。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交换堵和阻尼的位置就能够适用定量泵负载敏感系统或变量泵负载敏感系统,增强了多路阀的主机适应性,实现一阀多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及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及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
技术介绍
负载敏感系统是一种感受系统压力-流量需求,且仅提供所需求的流量和压力的液压回路。负载敏感多路阀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核心元件,位于泵和执行元件之间,当各执行元件工作时,工作流量只与阀芯开度相关,而与负载压力无关。目前负载敏感多路阀阀体外形虽然简单,但其内部油道设计有形状各异的复杂内腔及窄长异形孔槽,铸造工艺极复杂且通用性差,因此设计结构合理、紧凑,通用性强,性能可靠的多路阀阀体在工程机械领域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目前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其阀体包括控制进油口P、回油口T,先导油道、高压油道、低压油道等,首联工作时,工作油口的压力通过相应换向阀阀杆上的油孔进入信号油腔,再经梭阀引出,工作油压即信号油压传递到进油联,再反馈给负载敏感泵,实现系统的负载敏感功能。现有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多针对单一工程机械主机产品设计,一种主机产品对应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一种主机产品功能的需求,对应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的阀体。并且,一般只具有安全阀的功能,功能形式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及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其能够提高主机适应性,实现一阀多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其包括阀片本体,所述阀片本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回油口和负载反馈口,所述阀片本体内设置有主级安全阀孔和次级安全阀孔;所述主级安全阀孔与其内部设置的主级安全阀杆之间至少形成主级进油腔、主级回油腔、主级弹簧侧腔和主级无弹簧侧腔;所述主级进油腔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主级无弹簧侧腔连通,所述主级回油腔与所述回油口连通;所述次级安全阀孔与其内部设置的次级安全阀杆之间至少形成次级进油腔、次级回油腔、次级弹簧侧腔和次级无弹簧侧腔;所述次级进油腔与所述次级无弹簧侧腔连通,所述次级回油腔与所述回油口连通;所述进油口通过油道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所述负载反馈口通过油道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根据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泵的不同,选择性如下设置:所述进油口(5)连通变量泵,在所述进油口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设置阻尼,在所述负载反馈口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设置堵;或者,所述进油口(5)连通定量泵,在所述进油口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设置堵,在所述负载反馈口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设置阻尼。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且设置阻尼或堵的油道设置在所述主级安全阀杆内,所述负载反馈口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且设置堵或阻尼的油道设置在所述阀片本体内。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阀片本体上还设置有中位卸荷阀孔,所述中位卸荷阀孔与其内部的中位卸荷阀杆之间至少形成中位卸荷进油腔、中位卸荷回油腔、中位卸荷弹簧侧腔和中位卸荷无弹簧侧腔,所述中位卸荷进油腔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中位卸荷无弹簧侧腔连通,所述中位卸荷回油腔与所述回油口连通,所述中位卸荷弹簧侧腔与所述负载反馈口连通。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阀片本体上还设置有动态阻尼阀孔,所述动态阻尼阀孔与其内部设置的动态阻尼阀杆之间至少形成动态阻尼进油腔、动态阻尼回油腔、动态阻尼弹簧侧腔和动态阻尼无弹簧侧腔;所述动态阻尼进油腔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动态阻尼进油腔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油道上设置有阻尼孔道,在所述阻尼孔道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油道上旁接有连通所述动态阻尼无弹簧侧腔的油道,在所述阻尼孔道与所述动态阻尼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旁接有连通所述动态阻尼弹簧侧腔的油道,所述动态阻尼回油腔连通所述回油口。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阀片本体上还设置LS测压口,所述LS测压口连通所述负载反馈口。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阀片本体上还设置有进油测压口,所述进油测压口连通所述进油口。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负载反馈口、所述LS测压口和所述进油测压口均布置在所述阀片本体的同一侧。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级安全阀孔和所述中位卸荷阀孔贯穿整个所述阀片本体,且所述主级安全阀孔和所述中位卸荷阀孔穿出所述阀片本体的端部位于所述阀片本体的同一侧。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为两个,两个所述进油口连通,贯穿整个所述阀片本体,所述回油口为两个,两个所述回油口连通,贯穿整个所述阀片本体。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回油口内设置阀杆形成单向阀。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回油口采用法兰连接油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中的主级安全阀孔与其内部设置的主级安全阀杆形成主级安全阀,所述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中的次级安全阀孔与其内部设置的次级安全阀杆形成次级安全阀。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中的中位卸荷阀孔与其内部的中位卸荷阀杆形成中位卸荷阀。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中的动态阻尼阀孔与其内部设置的动态阻尼阀杆形成动态阻尼阀,所述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中的阻尼孔道内设置有阻尼。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采用负载敏感模块设计,使负载敏感多路阀只需交换堵和阻尼的位置就能够适用定量泵负载敏感系统或变量泵负载敏感系统,增强多路阀的主机适应性,实现一阀多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的负载敏感模块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的负载敏感模块的局部剖视示意图。附图中标号:1-主级安全阀孔;2-次级安全阀孔;3-中位卸荷阀孔;4-动态阻尼阀孔;5-进油口;6-回油口;7-负载反馈口;8-LS测压口;9-进油测压口;10-阻尼;11-堵;21-第一油道;22-第二油道;23-第三油道;24-第四油道;25-第五油道;26-第六油道;27-第七油道;28-第八油道;29-第九油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的示意性实施例,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包括阀片本体,阀片本体上至少设置有进油口5、回油口6和负载反馈口7,阀片本体内至少设置有主级安全阀孔1和次级安全阀孔2。如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及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阀片本体,所述阀片本体上设置有进油口(5)、回油口(6)和负载反馈口(7),所述阀片本体内设置有主级安全阀孔(1)和次级安全阀孔(2);所述主级安全阀孔(1)与其内部设置的主级安全阀杆之间至少形成主级进油腔、主级回油腔、主级弹簧侧腔和主级无弹簧侧腔;所述主级进油腔与所述进油口(5)和所述主级无弹簧侧腔连通,所述主级回油腔与所述回油口(6)连通;所述次级安全阀孔(2)与其内部设置的次级安全阀杆之间至少形成次级进油腔、次级回油腔、次级弹簧侧腔和次级无弹簧侧腔;所述次级进油腔与所述次级无弹簧侧腔连通,所述次级回油腔与所述回油口(6)连通;所述进油口(5)通过油道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所述负载反馈口(7)通过油道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根据与所述进油口(5)连通的泵的不同,选择性如下设置:在所述进油口(5)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设置阻尼(10),在所述负载反馈口(7)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设置堵(11);或者,在所述进油口(5)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设置堵(11),在所述负载反馈口(7)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设置阻尼(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阀片本体,所述阀片本体上设置有进油口(5)、回油口(6)和负载反馈口(7),所述阀片本体内设置有主级安全阀孔(1)和次级安全阀孔(2);所述主级安全阀孔(1)与其内部设置的主级安全阀杆之间至少形成主级进油腔、主级回油腔、主级弹簧侧腔和主级无弹簧侧腔;所述主级进油腔与所述进油口(5)和所述主级无弹簧侧腔连通,所述主级回油腔与所述回油口(6)连通;所述次级安全阀孔(2)与其内部设置的次级安全阀杆之间至少形成次级进油腔、次级回油腔、次级弹簧侧腔和次级无弹簧侧腔;所述次级进油腔与所述次级无弹簧侧腔连通,所述次级回油腔与所述回油口(6)连通;所述进油口(5)通过油道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所述负载反馈口(7)通过油道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根据与所述进油口(5)连通的泵的不同,选择性如下设置:所述进油口(5)连通变量泵,在所述进油口(5)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设置阻尼(10),在所述负载反馈口(7)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设置堵(11);或者,所述进油口(5)连通定量泵,在所述进油口(5)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设置堵(11),在所述负载反馈口(7)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的油道上设置阻尼(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5)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且设置阻尼(10)或堵(11)的油道设置在所述主级安全阀杆内,所述负载反馈口(7)与所述主级弹簧侧腔和所述次级进油腔连通、且设置堵(11)或阻尼(10)的油道设置在所述阀片本体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本体上还设置有中位卸荷阀孔(3),所述中位卸荷阀孔(3)与其内部的中位卸荷阀杆之间至少形成中位卸荷进油腔、中位卸荷回油腔、中位卸荷弹簧侧腔和中位卸荷无弹簧侧腔,所述中位卸荷进油腔与所述进油口(5)和所述中位卸荷无弹簧侧腔连通,所述中位卸荷回油腔与所述回油口(6)连通,所述中位卸荷弹簧侧腔与所述负载反馈口(7)连通。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本体上还设置有动态阻尼阀孔(4),所述动态阻尼阀孔(4)与其内部设置的动态阻尼阀杆之间至少形成动态阻尼进油腔、动态阻尼回油腔、动态阻尼弹簧侧腔和动态阻尼无弹簧侧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璇边斌邵宗光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