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的后壳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后壳的初胚壳体,其中初胚壳体的内腔尺寸与需要制成的后壳的内腔尺寸相同;在初胚壳体上开设天线槽;将预先注塑成型的、用于填充至天线槽处的塑胶填充件粘贴于初胚壳体的内表面上的天线槽内;对粘贴塑胶填充件的初胚壳体进行结构成型加工,制成所需结构的后壳。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后壳。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后壳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预先注塑好的塑胶填充件来填充天线槽,替代了要求较高的嵌件注塑工艺,在保证后壳强度和外观的同时,降低了制造难度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后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等)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越来越时尚。其中,铝合金后壳由于其阳极色彩丰富,质感好,重量轻,所以应用越来越普及。但在保有移动终端外观表现力的同时,如何降低制造成本,也成为给移动终端厂家考量的问题。目前这种类型的铝合金后壳通常是通过下面的方法制造的:1、用全CNC(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的方式加工铝合金型材(或者通过锻压铝合金后CNC),制造出后壳的金属初胚;2、对这种金属初胚进行纳米处理;3、用这种纳米处理后的金属初胚,进行嵌件注塑;4、对注塑后的工件,进行CNC加工,外表面阳极氧化等其他后处理工序,形成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后壳。这种制造方法加工的移动终端的后壳,都要对铝合金初胚进行纳米处理,并进行嵌件注塑。其工艺对模具和设备的要求很高,制备工艺复杂,不容易提高良率,且CNC加工工站较多,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后壳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后壳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后壳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后壳的初胚壳体,其中所述初胚壳体的内腔尺寸与需要制成的后壳的内腔尺寸相同;在所述初胚壳体上开设天线槽;将预先注塑成型的、用于填充至天线槽处的塑胶填充件粘贴于所述初胚壳体的内表面上的天线槽内;对粘贴所述塑胶填充件的所述初胚壳体进行结构成型加工,制成所需结构的后壳。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后壳,包括:后壳本体,所述后壳本体上开设有天线槽;粘贴于所述后壳本体的内表面的塑胶填充件,所述塑胶填充件设置于所述后壳本体开设有天线槽的位置处,所述塑胶填充件包括:连接部和嵌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天线槽两侧的、所述后壳本体的内表面连接,所述嵌入部嵌入在所述天线槽中。这样,通过采用预先注塑好的塑胶填充件来填充天线槽,并实现后壳的完整性,替代了要求较高的嵌件注塑,制备工艺简单,在保证后壳强度和外观的同时,降低了制造难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良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的后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后壳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铝合金板材示意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初胚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进行内部特征加工后的初胚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5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进行内部特征加工后的初胚壳体的主视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进行内部特征加工后的初胚壳体的侧视图;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塑胶填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塑胶填充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1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粘贴有塑胶填充件的初胚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粘贴有塑胶填充件的初胚壳体的主视图;图13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粘贴有塑胶填充件的初胚壳体的侧视图;图14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完成侧孔加工的初胚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5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6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后壳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第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后壳的制备方法。如图2所示,该移动终端的后壳的制备方法包括:S201、制备后壳的初胚壳体。其中,初胚壳体的内腔尺寸与需要制成的后壳的内腔尺寸相同。其中,可通过对制备后壳的板材进行冲压和拉伸工艺,制成初胚壳体。首先通过冲压工艺冲压制备后壳的板材,然后通过拉伸工艺,对冲压后的板材进
行拉伸并达到后盖需要的内腔尺寸。优选地,初胚壳体的材质为铝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S202、在初胚壳体上开设天线槽。一般在初胚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一个天线槽。其中,可采用CNC(数控机床)技术加工天线槽以及后壳的其他内部特征(如扣位、耳机孔等)。S203、将预先注塑成型的、用于填充至天线槽处的塑胶填充件粘贴于初胚壳体的内表面上的天线槽内。也就是,将预先注塑成型的塑胶填充件粘贴于初胚壳体的内表面,且塑胶填充件的部分结构填充于天线槽内。具体地,塑胶填充件包括:连接部和嵌入部,连接部与天线槽两侧的、初胚壳体的内表面粘接,嵌入部嵌入在天线槽内,同样与天线槽粘接,这样既实现了对天线槽的填充,又通过塑胶填充件将初胚壳体连接为一个整体。其中,采用粘贴方式,能够使塑胶填充件与初胚壳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能够保证后壳内部的美观,更有助于减少对后壳内部空间的占用。优选地,可使用胶水或热熔胶实现塑胶填充件与初胚壳体之间的粘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塑胶填充件可采用普通塑料材料制成,如聚酰胺(俗称尼龙,Polyamide,简称P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等,相比嵌件注塑时所用的材料,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其中,塑胶填充件上可开设特征结构,如摄像头孔、闪光灯孔、耳机孔等,以满足后壳的使用要求,具体情况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预先注塑成型的塑胶填充件来填充天线槽,并通过将塑胶填充件粘贴于初胚的内表面,实现后壳的完整性,和要求较高的嵌件注塑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后壳的制备工艺对模具和设备的要求较低,制备工艺简单,同时降低了成产成本。S204、对粘贴塑胶填充件的初胚壳体进行结构成型加工,制成所需结构的后壳。在完成塑胶填充件的粘贴后,可进一步对初胚壳体进行结构成型加工,制成所需结构的后壳。例如,加工粘贴塑胶填充件的初胚壳体的外观面,对完成
外观面加工的初胚壳体进行侧孔加工,对完成侧孔加工的初胚壳体的外表面进行研磨、喷沙和阳极氧化处理等其他后续工序。其中,外观面和侧孔的加工可采用CNC技术,以提高加工精度。进一步地,在S201中,所制成的初胚壳体的边缘处形成有多个向外延伸的固定部,且部分固定部的位置与天线槽的位置对应。在开设天线槽时,可先通过固定部将初胚壳体固定在加工台上,然后在初胚壳体上开设天线槽。其中,开设的天线槽延伸至与天线槽长度方向的位置对应的固定部上,因为固定部的存在,使初胚壳体仍保持为一个整体。在对粘贴塑胶填充件的初胚壳体进行结构成型加工的过程中,再切除初胚壳体的边缘处的多个固定部。进一步地,在S203中,需使塑胶填充件填充于天线槽中的嵌入部外露于初胚壳体的外表面,因此,在粘贴塑胶填充件后,需加工初胚壳体的外表面与嵌入部的外露部分(即嵌入部外露于初胚壳体外表面的部分)之间的平整度,以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的后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后壳的初胚壳体,其中所述初胚壳体的内腔尺寸与需要制成的后壳的内腔尺寸相同;在所述初胚壳体上开设天线槽;将预先注塑成型的、用于填充至天线槽处的塑胶填充件粘贴于所述初胚壳体的内表面上的天线槽内;对粘贴所述塑胶填充件的所述初胚壳体进行结构成型加工,制成所需结构的后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的后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后壳的初胚壳体,其中所述初胚壳体的内腔尺寸与需要制成的后壳的内腔尺寸相同;在所述初胚壳体上开设天线槽;将预先注塑成型的、用于填充至天线槽处的塑胶填充件粘贴于所述初胚壳体的内表面上的天线槽内;对粘贴所述塑胶填充件的所述初胚壳体进行结构成型加工,制成所需结构的后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后壳的初胚壳体的步骤包括:对制备后壳的板材进行冲压和拉伸工艺,制备所述初胚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备后壳的初胚壳体的步骤中,所制成的所述初胚壳体的边缘处形成有多个向外延伸的固定部,且部分所述固定部的位置与所述天线槽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在所述初胚壳体上开设天线槽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初胚壳体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于加工台,在所述初胚壳体上开设天线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粘贴所述塑胶填充件的所述初胚壳体进行结构成型加工的步骤包括:切除所述初胚壳体的边缘处的多个所述固定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粘贴所述塑胶填充件的所述初胚壳体进行结构成型加工的步骤包括:加工粘贴所述塑胶填充件的所述初胚壳体的外观面;对完成外观面加工的初胚壳体进行侧孔加工;对完成侧孔加工的初胚壳体的外表面进行研磨、喷沙和阳极氧化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立东,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