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180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左管的左侧管壁内有一与左管腔并行的独立细小隧道,其上端有位于气管套囊上端左侧管壁上的开口,底端位于支气管套囊上端左侧管壁内。高强度细线底端固接于隧道底端,即支气管套囊上端左侧管壁内,另一端经隧道从其上端细孔引出,末端固接拉环。隧道直径0.3~0.6mm,细孔直径也为0.3~0.6mm,细线的直径为0.1~0.3mm。细线从管壁引出长度为1.5~2.5cm。拉环内环直径为1.5~2.5cm。本导管插入气管后,通过拉环抽紧细线,细线即将导管管端向上拉起,可以调整管端与水平夹角,45°~90°,无论患者状况如何,管端均能正确对准左支气管开口,使管端顺利插入左主支气管内,提高左支气管插管的成功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左双腔支气管导管(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为一种左双腔支气管导管。(二)技术背景肺隔离技术是胸科手术麻醉时确保病人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双腔支气管导管是实施肺隔离术时最主要和最理想的器具。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健侧支气管,左右支气管的通气路径被分隔开,可以进行单侧肺通气或双侧肺分别通气。患侧肺的分泌物和血液不会流入健侧支气管。手术结束关胸前无需将导管退入气管内即可进行患侧肺的试漏与肺复张。基于人的生理结构,左右支气管不完全对称。左主支气管长轴与气管长轴的水平夹角,正常成年人平均为45°,右主支气管长轴与气管长轴的水平夹角,正常成年人平均为25°。故现设计了左右不同的双腔支气管导管。尽管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已制成水平左倾45°角,但导管插入气管内之后,在体温条件下,管端变软,预成型的角度容易消失,使管端易滑入夹角较小的右主支气管内。生理性变异或病理性原因,左主支气管长轴与气管长轴的水平夹角可能大于45°,甚至超过75°,在未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盲插过程中,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管端难以进入左主支气管。另外因解剖变异或疾病影响,使喉头位置偏高,插管喉镜难以暴露声门区,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无法调高接近声门,也会导致插管失败。(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管端角度可调的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各种病人其管端均易于置入左支气管内。本技术设计的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左右二管,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左右二管分离;中段左右二管粘合成一体,但左右二管腔仍相互隔离,右管在中段底部有向右开口;下段仅为单独的左管,下段底端有左管开口。下段与中段有向左45°的夹角,相当于气管与左支气管的夹-->角。中段下1/3部位至右管开口之间二管体外壁有气管套囊,置管后气管套囊位于气管中下段;下段左管外壁有支气管套囊,置管后支气管套囊置入左支气管。导管右管的下开口位于气管套囊下方,置管后朝向患者右侧支气管开口。左管下开口位于管端,置管后位于患者左侧支气管内。置管后,仅向气管套囊内充气时,导管中段外壁与患者气管壁之间的缝隙被气管套囊封闭,患者呼吸的气流只能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管腔。支气管套囊充气后,导管下段管端外壁与患者左支气管壁间的缝隙被封闭,左右两侧肺的通气径路被分隔开。由于支气管套囊的阻隔作用,患侧肺引流到气管下段及隆突部位的分泌物和血液不会流入健侧支气管,通过导管的右管腔可以吸引患侧分泌物,并对患侧进行通气。手术结束关胸前无需将导管退入气管内即可进行患侧肺的试漏与肺复张。本技术设计的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左管的左侧管壁内有一与左管腔并行的独立细小隧道,其上端有位于气管套囊上端左侧管壁上的、与外界相通的细孔开口,底端位于支气管套囊上端左管左侧管壁内。高强度细线的一端固接于隧道底端,即支气管套囊上端左管左侧管壁内,另一端通过隧道、从其上端细孔引出。引出的细线末端固接拉环。隧道直径0.3~0.6mm,其上端细孔直径与隧道相配合也为0.3~0.6mm,隧道内壁和细孔孔壁光滑,便于细线滑动。高强度细线的直径为0.1~0.3mm。高强度细线从管壁细孔引出的长度为1.5~2.5cm,便于单人单手操作。拉环内环直径为1.5~2.5cm,便于套在操作者的右中指或无名指上进行操作。本左双腔支气管导管使用时,当导管插入气管后,通过拉环抽紧细线,细线即将导管管端向上拉起,可以调整管端与水平夹角,45°~90°,无论患者左主支气管长轴与气管长轴的水平夹角如何,管端均能正确对准左支气管开口,使管端顺利插入左主支气管内。患者喉头和声门偏高引起暴露与插管困难时,亦可抽紧细线,使管端抬高,容易接近声门。在无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条件时,使用本技术的左双腔支气管导管也可提高左支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纵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A-A横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1B-B横剖面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实施例如图1和图3至5所示,1为右管,2为左管,上段左管2、右管1分离;中段左右二管2、1粘合成一体,但左右二管腔相互隔离,右管1在中段底部有向右开口;下段为单独的左管2,下段底端有左管2的开口。下段与中段有向左45°的夹角。中段下1/3部位至右管1开口之间二管体外壁有气管套囊5;下段左管2外壁有支气管套囊6。本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左管2的左侧管壁内有一与左管2管腔并行的独立细小隧道,其上端有位于气管套囊5上端、左管2左侧管壁上的、与外界相通的细孔开口,底端位于支气管套囊6上端左侧管壁内。高强度细线4的一端固接于隧道底端,即支气管套囊6上端左侧管壁内,另一端通过隧道、从其上端细孔引出。引出的细线4末端固接拉环3。隧道直径0.3~0.6mm,其上端细孔直径与小隧道相配合也为0.3~0.6mm,隧道内壁和细孔孔壁光滑。高强度细线4的直径为0.1~0.3mm。高强度细线4从管壁细孔引出的长度为1.5~2.5cm,便于单人单手操作。拉环3内环直径为1.5~2.5cm。本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实施例使用状态如图2所示,拉动细线4调整左管2下段与水平夹角为45°~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左管(2)、右管(1),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左右二管(2、1)分离;中段左右二管(2、1)粘合成一体,但左右二管(2、1)管腔相互隔离,右管(1)在中段底部有向右开口;下段仅为单独的左管(2),下段底端有右管(1)开口,下段与中段有向左45°的夹角,中段下1/3部位至右管(1)开口之间二管体外壁有气管套囊(5);下段左管(2)外壁有支气管套囊(6),其特征在于:    左管(2)的左侧管壁内有一与左管(2)管腔并行的独立细小隧道,其上端有位于气管套囊(5)上端、左管(2)左侧管壁上的、与外界相通的细孔开口,底端位于支气管套囊(6)上端左管左侧管壁内;高强度细线(4)的一端固接于隧道底端,即支气管套囊(6)上端左管左侧管壁内,另一端通过隧道、从其上端细孔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左管(2)、右管(1),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左右二管(2、1)分离;中段左右二管(2、1)粘合成一体,但左右二管(2、1)管腔相互隔离,右管(1)在中段底部有向右开口;下段仅为单独的左管(2),下段底端有右管(1)开口,下段与中段有向左45°的夹角,中段下1/3部位至右管(1)开口之间二管体外壁有气管套囊(5);下段左管(2)外壁有支气管套囊(6),其特征在于:左管(2)的左侧管壁内有一与左管(2)管腔并行的独立细小隧道,其上端有位于气管套囊(5)上端、左管(2)左侧管壁上的、与外界相通的细孔开口,底端位于支气管套囊(6)上端左管左侧管壁内;高强度细线(4)的一端固接于隧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葆怡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