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葛勇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9927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9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包括桥面,所述桥面中段底部通过两个底柱固定支撑,所述桥面的上段插入有空心管,且空心管内安装有第一加强筋,空心管的下侧设有抗震底座,两个所述底柱之间设有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与桥面的下底面之间安装有第三加强筋。此新型桥梁结构通过加入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使得桥面的表面承重能力加强,在底部抗震底座的辅助下,使得当桥面的承重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该桥梁具有自动减缓压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桥梁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桥梁结构

技术介绍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计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其中桥梁的建设属于土木工程范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桥梁的运用也不仅仅局限于在水上,在城市化的建设中,桥梁经常会运用到陆路上,由此上下间隔一段距离,将道路隔开,实现运输的高效化,但是随着车流量的增多,桥梁的安全问题也一直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桥梁稳固性不高,导致其寿命和载重率降低,从而增高了维修成本和提高了事故发生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桥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桥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包括桥面,所述桥面中段底部通过两个底柱固定支撑,所述桥面的上段插入有空心管,且空心管内安装有第一加强筋,空心管的下侧设有抗震底座,两个所述底柱之间设有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与桥面的下底面之间安装有第三加强筋,且底柱上端通过第二加强筋固定连接有立柱,立柱穿通桥面,并延伸至桥面的上侧,两根立柱之间设有吊索,所述吊索通过吊杆与桥面固定成型,所述桥面两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侧柱。
优选的,所述桥面呈中部凸起型,且桥面的最高点与桥面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小于50厘米。
优选的,所述桥面的两端端部开有排水槽,桥面的两侧面上设有排水孔,且排水槽与排水孔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三加强筋呈交叉状结构排列。
优选的,所述底柱的上侧设有预留槽,该预留槽位于桥面内腔中,且预留槽呈凸字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呈倾斜矩阵结构排列,第一加强筋与桥面之间的倾斜角为R,其中0<R<90。
优选的,所述抗震底座包括相互交叉安装的减震弹性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此新型桥梁结构通过加入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使得桥面的表面承重能力加强,在底部抗震底座的辅助下,使得当桥面的承重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该桥梁具有自动减缓压力的作用;通过设置中部呈凸起型的桥面,使得在雨水时节,桥梁上的水可从桥面流入排水槽,积水从排水孔流出桥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
图3为桥面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桥面、101空心管、102排水孔、103抗震底座、104第一加强筋、105预留槽、106第二加强筋、107排水槽、2立柱、3底柱、301第三加强筋、302拱形结构、4侧柱、5吊索、6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包括桥面1,所述桥面1呈中部凸起型,且桥面1的最高点与桥面1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小于50厘米,所述桥面1的两端端部开有排水槽107,桥面1的两侧面上设有排水孔102,且排水槽107与排水孔102相互连通,所述桥面1中段底部通过两个底柱3固定支撑,所述底柱3的上侧设有预留槽105,该预留槽105位于桥面1内腔中,且预留槽105呈凸字型,预留槽105的设置使得桥面1的接触面之间免去热涨冷缩对桥梁造成的伤害,通过设置中部呈凸起型的桥面1,使得在雨水时节,桥梁上的水可从桥面1流入排水槽107,积水从排水孔102流出桥面1,所述桥面1的上段插入有空心管101,且空心管101内安装有第一加强筋104,所述第一加强筋104呈倾斜矩阵结构排列,第一加强筋104与桥面1之间的倾斜角为R,其中0<R<90,空心管101的下侧设有抗震底座103,所述抗震底座103包括相互交叉安装的减震弹性件,两个所述底柱3之间设有拱形结构302,所述拱形结构302与桥面1的下底面之间安装有第三加强筋301,所述第三加强筋301呈交叉状结构排列,且底柱3上端通过第二加强筋106固定连接有立柱2,立柱2穿通桥面1,并延伸至桥面1的上侧,两根立柱2之间设有吊索5,所述吊索5通过吊杆6与桥面1固定成型,所述桥面1两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侧柱4,通过加入第一加强筋104、第二加强筋106和第三加强筋301,使得桥面1的表面承重能力加强,在底部抗震底座103的辅助下,使得当桥面1的承重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该桥梁具有自动减缓压力的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包括桥面(1),所述桥面(1)中段底部通过两个底柱(3)固定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1)的上段插入有空心管(101),且空心管(101)内安装有第一加强筋(104),空心管(101)的下侧设有抗震底座(103),两个所述底柱(3)之间设有拱形结构(302),所述拱形结构(302)与桥面(1)的下底面之间安装有第三加强筋(301),且底柱(3)上端通过第二加强筋(106)固定连接有立柱(2),立柱(2)穿通桥面(1),并延伸至桥面(1)的上侧,两根立柱(2)之间设有吊索(5),所述吊索(5)通过吊杆(6)与桥面(1)固定成型,所述桥面(1)两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侧柱(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包括桥面(1),所述桥面(1)中段底部通过两个底柱(3)固定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1)的上段插入有空心管(101),且空心管(101)内安装有第一加强筋(104),空心管(101)的下侧设有抗震底座(103),两个所述底柱(3)之间设有拱形结构(302),所述拱形结构(302)与桥面(1)的下底面之间安装有第三加强筋(301),且底柱(3)上端通过第二加强筋(106)固定连接有立柱(2),立柱(2)穿通桥面(1),并延伸至桥面(1)的上侧,两根立柱(2)之间设有吊索(5),所述吊索(5)通过吊杆(6)与桥面(1)固定成型,所述桥面(1)两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侧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1)呈中部凸起型,且桥面(1)的最高点与桥面(1)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小于50厘米。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勇
申请(专利权)人:葛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