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金属外壳边缘的抛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94838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7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金属外壳边缘的抛光结构,包括工作台、输送组件、置物台和抛光组件,置物台通过步进电机驱动间歇旋转,金属外壳通过输送组件输送至靠近旋转台处,机械手组件将金属外壳抓取至抛光组件处,抛光组件通过水平移动装置来回运动对金属外壳边缘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抛光,且该水平移动装置的移动精度可控性高,对金属外壳边缘进行抛光更均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抛光结构自动化程度高、空间设计合理、针对金属外壳边缘抛光效果均匀一致,抛光品质统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外壳抛光加工设备的
,尤其是一种涉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码相机等智能设备,对其金属外壳边缘以及折角面进行打磨抛光的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生产商对智能设备的硬件、软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各大品牌的智能手机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为了突出产品的差别,各生产商对智能手机的外观也做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考虑到光洁度和美观度等要求,一般这种智能产品的金属外壳都需要经过外壳表面的机械处理,使其光滑平整并达到亮化等效果。传统的这种机械处理,如打磨、抛光等工作,大多采用人工对金属外壳表面进行直接的处理,但由于人工处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打磨抛光精确度难以控制,对金属外壳的对称性外形的美观度,难以保持统一水平;另外,由于打磨抛光处理容易增加工厂内的粉尘污染,对工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克服上述人工机械处理所带动的缺陷,加工厂商采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自动抛光机对金属外壳进行机械处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解决了上述人工处理所带来的缺陷。但由于现有的自动抛光机,其主要针对加工工件的外表平面上的打磨抛光处理,现有市场上还不具有针对金属外壳边缘以及折角面进行打磨抛光的整体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金属外壳边缘的抛光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对金属外壳边缘的抛光结构,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安装有输送组件、置物台、抛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台为旋转台,该旋转台包括置物台面,该置物台面上方设有至少3个置物工位,各个置物工位之间等距分布于置物台面上,置物台面下方安装有驱动置物台间歇式周向转动的步进电机,该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与所述各自2个相邻置物工位之间的角位移适配,所述抛光组件位于旋转台的后方,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入带和输出带,该输入带和输出带分别位于旋转台的左侧和右侧,输入带的输出端以及输出带的输入端均设有机械手组件,所述抛光组件包括抛光轮、动力电机,动力电机和抛光轮之间通过传输皮带连接,动力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于工作台上,所述电机座上还设有水平移动装置,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水平移动电机,水平移动电机输出轴通过传输皮带连接有传动轴,该传动轴与水平移动电机输出轴平行,传动轴相对于传输皮带的另一端设有锥齿轮,锥齿轮啮合有伞形齿轮,伞形齿轮设有齿轮轴,齿轮轴与传动轴相互垂直,齿轮轴设有扩大端部,该扩大端部呈立式柱体结构,该扩大端部外周分布有齿牙,所述电机座上设有水平背板,该水平背板上设有与齿轮轴扩大端部上的齿牙啮合的纵向齿牙。上述结构中,置物工位之间的等距分布,是指角位移相等,S卩3个置物工位之间的角位移为180°,4个置物工位之间的角距离则为90°,该角位移与步进电机的角距配合,实现电机的间歇步进可以实现一个置物工位的转换,金属外壳经输送组件运输到旋转台附近,通过机械手组件将金属外壳抓取至抛光组件处,抛光组件通过水平移动装置来回运动对金属外壳边缘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抛光,且该水平移动装置的移动精度可控性高,对金属外壳边缘进行抛光更均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电机座上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蜗轮蜗杆传动组件,蜗轮外周与蜗杆相互啮合,蜗杆端部设有手轮,蜗轮中心设有连接轴,电机座上设有与连接轴对应的安装孔,该安装孔中设有轴套,轴套内孔设有与连接轴端部配合的内螺纹。上述该抛光组件通过升级装置来调节抛光轮的上下高度使其可以根据金属外壳边缘的上缘或者下缘位置进行调节,由于该金属外壳边缘的上下缘之间的距离较小,故而该升降装置的精度要求相对比较高,本专利技术采用手轮驱动蜗杆转动,来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轴套转动,蜗杆转动一圈、蜗轮转动一格,而轴套则上升一圈,该轴套外螺纹的间距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进行设置,可以达到高度上更精确地调整,适宜对金属外壳上下缘之间进行抛光,尤其是折角或者圆弧角处进行抛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械手组件包括抓取组件和安装座,该安装座包括立柱,该立柱上安装有水平导轨,该水平导轨朝向输送组件的侧面设有轨道,该立柱上安装有水平导轨和可驱动水平导轨做上下升降运动的导轨气缸,立柱上还设有可驱动滑块沿着轨道朝靠近或远离旋转台方向往复移动的滑块气缸,所述抓取组件包括吸附盘,吸附盘上安装有吸附嘴,该吸附嘴的出口端朝向传输组件,吸附嘴的入口端通过胶管与电磁阀连接,吸附盘通过吸附座与滑块连接,该吸附座设有沿输送带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滑块扣接于该滑道中,且安装座上还设有驱动吸附座沿着滑块轴向做靠近或远离输送带方向运动的吸附座气缸。上述机械手组件中的吸附座沿着滑块朝外移动到达金属外壳上方,并通过水平导轨沿着立柱下降靠近输送带,然后通过吸附盘的吸嘴吸起金属外壳,吸附座和吸盘吸住金属外壳后,水平导轨沿着立柱上升,此时滑块带动吸附座沿着水平导轨朝旋转台方向移动到位后放下金属外壳,旋转台旋转将金属外壳旋转至抛光组件处,抛光组件通过金属外壳边缘进行抛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输入带位于旋转台的左侧,且输出带与旋转台呈相切关系形成L型工作空间,输入带包括输送架、输送皮带和输入驱动电机,输送架与旋转台等高,输送架两侧分别安装有主动辊筒和传动辊筒,所述输送皮带安装于主动辊筒和传动辊筒上,主动辊筒一端通过皮带轮与输入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输出带位于旋转台右侧且由旋转台处向右水平延伸而出。上述结构中,输入带与旋转台之间的工作空间,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在该区域内进行操作和观察,而上述输出带沿着旋转头处向右水平延伸而出的结构,则是充分利用安装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输送皮带上分布有放置槽,该放置槽中粘附有橡胶块,该橡胶块的外表面设有间隔设置的橡胶带,所述橡胶块的外形与金属外壳内侧凹腔边缘适配,橡胶带与金属外壳内侧凹腔底面抵接。上述结构中,输送皮带上通过放置槽的设置,使得金属外壳安放于输送皮带上就能保证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因人工放置时出现偏移,导致机械手吸附起来后无法正确地将其放置于旋转头的置物工位上,另外,放置槽中的橡胶块可以起到增加金属外壳与放置槽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避免在输送过程中滑落,同时该橡胶块起到承托和限位防滑落功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电机座截面呈“7”型结构,电机座包括水平安装板和竖直安装板,动力电机设置在水平安装板上,竖直安装板上设有可供抛光轮固定的轮座,所述竖直安装板朝向升降装置一侧设有连接凸块,该连接凸块底部开设有与连接轴配合的安装孔,连接轴端部设有连接套,该连接套外周设有与安装孔配合的外螺纹。动力电机安装于水平安装板上,抛光轮则安装在电机座右侧,动力电机和抛光轮分别安装于该竖直安装板两侧对其重量进行平衡,蜗轮蜗杆则安装于“7”字型的底部,增加电机座下方重量,保持电机座底部的稳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整机装上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整机去掉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置物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机械手组件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输送皮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输送皮带的一个工位上为空的放置槽结构,另一个为安装有橡胶块和橡胶带的放置槽,其他工位均放有金属外壳; 附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对金属外壳边缘的抛光结构,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安装有输送组件、置物台、抛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台为旋转台,该旋转台包括置物台面,该置物台面上方设有至少3个置物工位,各个置物工位之间等距分布于置物台面上,置物台面下方安装有驱动置物台间歇式周向转动的步进电机,该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与所述各自2个相邻置物工位之间的角位移适配,所述抛光组件位于旋转台的后方,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入带和输出带,该输入带和输出带分别位于旋转台的左侧和右侧,输入带的输出端以及输出带的输入端均设有机械手组件,所述抛光组件包括抛光轮、动力电机,动力电机和抛光轮之间通过传输皮带连接,动力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于工作台上,所述电机座上还设有水平移动装置,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水平移动电机,水平移动电机输出轴通过传输皮带连接有传动轴,该传动轴与水平移动电机输出轴平行,传动轴相对于传输皮带的另一端设有锥齿轮,锥齿轮啮合有伞形齿轮,伞形齿轮设有齿轮轴,齿轮轴与传动轴相互垂直,齿轮轴设有扩大端部,该扩大端部呈立式柱体结构,该扩大端部外周分布有齿牙,所述电机座上设有水平背板,该水平背板上设有与齿轮轴扩大端部上的齿牙啮合的纵向齿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智元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