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及其换热方法。所述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左分料板和第一右分料板,第一左分料板和第一右分料板间隔开地设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左腔室的壁上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左腔室或第一右腔室的壁上设有第一出料口;和多个第一换热管,多个第一换热管的左端与多个第一左通孔相连且右端与多个第一右通孔相连;以及加压浸出釜,加压浸出釜的进釜前液进口与第一出料口连通;冷凝水贮槽和酸度检测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可以有效地、长时间地对进釜前液进行加热,具有加热效果好、出料稳定、容易控制、振动小等优点,有效地、顺利地进行加压浸出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还涉及所述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的换热方法。
技术介绍
在进行加压浸出时,进釜前液需要加热。现有的用于加热进釜前液的板式换热器存在出料不稳定、控制困难、振动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在进行加压浸出时,进釜前液需要加热。目前,都是利用板式换热器对进釜前液进行加热。由于板式换热器的厚度较薄,容易变形损坏,且容易结晶,不耐高温(温度需要250摄氏度以下)、不耐高压(压力需要2.5Mpa以下)且抗磨蚀能力较弱,因此板式换热器容易发生堵塞,导致板式换热器出料不稳定、控制困难。而且,板式换热器易渗漏,处理量小,拆卸不方便,易堵塞,只能处理干净的介质。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出料稳定、加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容易控制的优点的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利用所述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实施的换热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左分料板和第一右分料板,所述第一左分料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左通孔,所述第一右分料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右通孔,所述第一左分料板和所述第一右分料板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便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分隔为第一左腔室、第一右腔室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左腔室和所述第一右腔室之间的第一换热腔,其中所述第一换热腔的壁上设有加热介质进口和加热介质出口,所述第一左腔室的壁上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左腔室或所述第一右腔室的壁上设有第一出料口 ;和多个第一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设在所述第一换热腔内,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左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第一左通孔相连,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右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第一右通孔相连;以及加压浸出釜,所述加压浸出釜的进釜前液进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可以有效地、长时间地对该进釜前液进行加热,可以具有加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出料稳定、容易控制的优点,可以有效地、顺利地进行加压浸出反应。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进一步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在所述第一左腔室内以便将所述第一左腔室分隔为彼此隔绝的第一进料腔和第一出料腔,所述第一进料腔的壁上设有所述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设在所述第一出料腔的壁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左分料板和所述第一右分料板竖直地设置,所述第一隔板水平地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水平地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水平地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管由2507双相不锈钢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介质进口位于所述加热介质出口的右侧,优选地,所述加热介质进口邻近所述第一右分料板,所述加热介质出口邻近所述第一左分料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折流板,多个所述第一折流板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一换热腔内,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折流板相对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折流板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横截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介质出口处设有疏水阀,所述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进一步包括冷凝水贮槽,所述冷凝水贮槽的进口与所述疏水阀的出口连通,优选地,所述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冷凝水贮槽内的冷凝水的酸度的酸度检测器,所述酸度检测器设在所述冷凝水贮槽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器串联或并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进一步包括:加热介质总管;多个加热介质支管,多个所述加热介质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介质总管相连,多个所述加热介质支管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加热介质进口对应地相连;和多个第一开关阀,多个所述第一开关阀对应地设在多个所述加热介质支管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进一步包括:进釜前液总管,所述进釜前液总管与所述加压浸出釜的进釜前液进口相连;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一个的第一出料口相连且另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另一个的第一进料口相连;多个进釜前液支管,多个所述进釜前液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釜前液总管相连,多个所述进釜前液支管中的第一个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第一个的所述第一进料口相连,多个所述进釜前液支管中的最后一个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最后一个的所述第一出料口相连,多个所述进釜前液支管的其余部分的另一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管一一对应地相连,其中所述进釜前液总管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进釜前液支管之间的部分上设有第二开关阀,每个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位于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进釜前液支管之间的部分上设有第三开关阀,每个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位于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进釜前液支管之间的部分上设有第四开关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进釜前液支管中的第一个上设有第五开关阀,多个所述进釜前液支管中的最后一个上设有第六开关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进一步包括加热介质进管和至少一个加热介质输送管,所述加热介质进管与第一个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加热介质进口相连,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一个的加热介质出口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另一个的加热介质进口通过所述加热介质输送管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左分液板和第二右分液板,所述第二左分液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左通孔,所述第二右分液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右通孔,所述第二左分液板和所述第二右分液板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以便将所述第二容纳腔分隔为第二左腔室、第二右腔室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左腔室和所述第二右腔室之间的第二换热腔,其中所述第二换热腔的壁上设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所述第二左腔室的壁上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加压浸出釜的浸出矿浆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左腔室或所述第二右腔室的壁上设有第二出料口;和多个第二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设在所述第二换热腔内,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左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第二左通孔相连,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右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第二右通孔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进一步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在所述第二左腔室内以便将所述第二左腔室分隔为彼此隔绝的第二进料腔和第二出料腔,所述第二进料腔的壁上设有所述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设在所述第二出料腔的壁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或并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进一步包括:冷却介质总管;多个冷却介质支管,多个所述冷却介质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介质总管相连,多个所述冷却介质支管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冷却介质进口一一对应地相连;和多个第七开关阀,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左分料板和第一右分料板,所述第一左分料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左通孔,所述第一右分料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右通孔,所述第一左分料板和所述第一右分料板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便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分隔为第一左腔室、第一右腔室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左腔室和所述第一右腔室之间的第一换热腔,其中所述第一换热腔的壁上设有加热介质进口和加热介质出口,所述第一左腔室的壁上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左腔室或所述第一右腔室的壁上设有第一出料口;和多个第一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设在所述第一换热腔内,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左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第一左通孔相连,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右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第一右通孔相连;以及加压浸出釜,所述加压浸出釜的进釜前液进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书岩,黄云东,武军,陈鹏,张晓涛,李衍林,赵鹏飞,秦鸣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