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尾鳍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91720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7 03:16
提供一种双尾鳍船(1),具备:左右一对尾鳍(2),设置于船尾的船底(4);螺旋桨(10),设置于左右一对尾鳍(2)各自的后方;及翅片(20),在各个螺旋桨(10)的前方,相对于尾鳍(2)仅设置在船宽方向内侧(C)一侧,从螺旋桨(10)的旋转中心呈放射状地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双尾鳍船(1),具备:左右一对尾鳍(2),设置于船尾的船底(4);螺旋桨(10),设置于左右一对尾鳍(2)各自的后方;及翅片(20),在各个螺旋桨(10)的前方,相对于尾鳍(2)仅设置在船宽方向内侧(C)一侧,从螺旋桨(10)的旋转中心呈放射状地延伸。【专利说明】双尾鳍船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船尾的船底设置的左右一对尾鳍分别设置有螺旋桨轴的双尾鳍船。本申请主张在2014年11月1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33257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双尾鳍船,在船尾的船底设置左右一对尾鳍并在左右的尾鳍间形成通道状的船底凹部,并且在左右一对尾鳍分别设有螺旋桨轴。在这样的双尾鳍船中,为了改善推进性能,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在左右的尾鳍之间设置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翅片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在左右的尾鳍间,在两侧由尾鳍包围的通道上的部分处经过的液流接触于翅片,由此产生升力,将该升力的一部分利用为前进力而提高推进性能。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左右一对尾鳍的内侧壁面设置翅片的结构。该翅片相对于在左右的尾鳍间产生的纵涡流以具有冲角的方式设置。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纵涡流与翅片接触,而产生具有前进方向分量的升力,因此通过该前进方向分量,提高推进性會K。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螺旋桨的前方设有船首侧比船尾侧的直径大的筒状的管道的结构。根据该结构,通过筒状的管道,对向螺旋桨的液流进行整流,提高推进性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国专利第542669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0655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434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为了改善推进性能而提出了各种方案,但是船底下方的液流根据船身的船尾船底的形状等而发生各种变化。其结果是,即使应用例如专利文献I?3公开的结构,推进性能也未必升高,有时反而会下降。因此,一直要求推进性能的进一步的改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推进性能的双尾鳍船。【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双尾鳍船的特征在于,具备:左右一对尾鳍,设置于船尾的船底;螺旋桨,设置于左右一对所述尾鳍各自的后方;及翅片,在各个所述螺旋桨的前方,相对于所述尾鳍仅设置在船宽方向内侧,从所述螺旋桨的旋转中心呈放射状地延伸。这样,翅片在螺旋桨的前方,相对于尾鳍仅设置在船宽方向内侧,由此通过翅片,能够在螺旋桨的前方且在尾鳍处增强或减弱船宽方向内侧的流动。由此,能够增加左右的螺旋桨的伴流增益。在上述双尾鳍船中,可以是,相对于所述尾鳍靠船宽方向内侧的流动比相对于所述尾鳍靠船宽方向外侧的流动慢。在这样的结构的双尾鳍船中,能够降低仅设置在所述尾鳍的船宽方向内侧的翅片的固有阻力,在螺旋桨的前方通过翅片使尾鳍的船宽方向内侧的慢的流动增速或减速,由此能够有效地增加螺旋桨的伴流增益,能够提高推进性能。在上述双尾鳍船中,可以是,在左右一对所述尾鳍中的每个尾鳍处,所述翅片增强在所述螺旋桨的前方在所述尾鳍的所述船宽方向内侧产生的向上的流动。这样,通过将翅片设于增强在尾鳍的船宽方向内侧产生的向上的流动的区域,由此能够有效地增加螺旋桨的伴流增益,能够提高推进性能。在上述双尾鳍船中,可以是,所述螺旋桨的旋转方向设为在所述螺旋桨的上部从船宽方向外侧朝向船宽方向内侧旋转的内旋。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翅片增强的在尾鳍的船宽方向内侧产生的向上的流动的与螺旋桨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流动增强。因此,能够有效地增加螺旋桨的伴流增益,能够提尚推进性能。在上述双尾鳍船中,可以是,在左右一对所述尾鳍中的每个尾鳍处,所述翅片减弱在所述螺旋桨的前方在所述尾鳍的所述船宽方向内侧产生的向上的流动。这样,通过将翅片设于减弱在尾鳍的船宽方向内侧产生的向上的流动的区域,能够有效地增加螺旋桨的伴流增益,能够提高推进性能。在上述双尾鳍船中,可以是,所述螺旋桨的旋转方向设为在所述螺旋桨的上部从船宽方向内侧朝向船宽方向外侧旋转的外旋。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螺旋桨在其上部从船宽方向内侧朝向船宽方向外侧旋转的外旋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翅片,在螺旋桨的前方减弱尾鳍的船宽方向内侧的流动,由此,与螺旋桨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流动变弱,使左右的螺旋桨的伴流增益增加,能够提高推进性能。在上述双尾鳍船中,可以是,所述双尾鳍船还具备筒状的管道,所述筒状的管道在所述螺旋桨的前方跨所述尾鳍的所述船宽方向内侧和所述船宽方向外侧而设置,从船首侧朝向船尾侧而外径逐渐缩小。通过这样构成,借助在管道内通过,朝向螺旋桨的流动增速。由此,在管道处产生前进方向的推力,因此能够提高推进性能。在上述双尾鳍船中,可以是,所述双尾鳍船还具备半圆筒状的管道,所述半圆筒状的管道在所述螺旋桨的前方仅设置在所述尾鳍的所述船宽方向内侧,从船首侧朝向船尾侧而外径逐渐缩小。通过这样构成,借助在管道内通过而朝向螺旋桨的流动被增速,产生前进方向的推力,因此能够提高推进性能。并且,根据该结构,在尾鳍的船宽方向外侧不存在管道。因此,与管道向尾鳍的船宽方向外侧露出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管道的固有阻力。其结果是,管道产生的推力增加,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推进性能。在上述双尾鳍船中,可以是,所述管道支承于所述翅片的外周侧的端部或中间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尾鳍船,通过翅片使相对于尾鳍靠船宽方向内侧的流动增速或减速,来使螺旋桨的伴流增益增加,由此能够改善推进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双尾鳍船的从左舷侧观察船尾部分右舷侧而得到的左侧视图。图2是从后方观察上述双尾鳍船的船尾部分而得到的后视图,是示出图1的截面D1-D1、截面D2-D2、截面D3-D3、截面D4-D4的图。图3是表示详细地解析左右一对螺旋桨在从船尾侧观察下内旋地旋转的、某双尾鳍船的左舷侧的螺旋桨的跟前处的流场的结果而得到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双尾鳍船的从后方观察船尾部分的后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双尾鳍船的从左舷侧观察船尾部分右舷侧的左侧视图。图6是从后方观察图5所示的双尾鳍船的船尾部分的后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双尾鳍船的从左舷侧观察船尾部分右舷侧的左侧视图。图8是从后方观察图7所示的双尾鳍船的船尾部分的后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从后方观察双尾鳍船的船尾部分而得到的后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从后方观察双尾鳍船的船尾部分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双尾鳍船。(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左舷侧观察双尾鳍船的船尾部分右舷侧的左侧视图。图2是从后方观察上述双尾鳍船的船尾部分的后视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双尾鳍船I具备尾鳍2和螺旋桨10。双尾鳍船I的船身的船尾Ib即船尾船身3的船底4具有随着从船首(未图示)侧朝向船尾Ib侧而逐渐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4s。而且,船尾船身3的船底4的船宽方向的宽度尺寸形成为随着从船首(未图示)侧朝向船尾Ib侧而逐渐变小。尾鳍2在船底4的倾斜面4s上沿船宽方向隔出间隔、隔着船宽方向内侧C而对称地设置左右一对。左右一对尾鳍2分别以从船尾船身3的船底4的倾斜面4s朝向下方延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尾鳍船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尾鳍船,其中,具备:左右一对尾鳍,设置于船尾的船底;螺旋桨,设置于左右一对所述尾鳍各自的后方;及翅片,在各个所述螺旋桨的前方,相对于所述尾鳍仅设置在船宽方向内侧,从所述螺旋桨的旋转中心呈放射状地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