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捞油管柱,放置在捞油井内用于打捞油液,捞油管柱(1)的进油口处设置有聚油器(2),聚油器(2)与捞油管柱(1)固定连接在一起,聚油器(2)呈向外扩大的喇叭型,聚油器进油口的内径大于捞油管柱(1)的内径,进油口顶端的侧壁均靠近捞油井的筒壁,捞油井中的油液通过聚油器进入捞油管柱(1)中以提高捞油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捞油管柱,确保了捞油过程中及捞油后恢复液面过程中,油液沿井筒流动时,可使油液到达动(静)液面附近时更多的汇集于油管内,捞油效率达到90%以上,最终实现提升捞油效率、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捞油管柱,放置在捞油井内用于打捞油液,捞油管柱(1)的进油口处设置有聚油器(2),聚油器(2)与捞油管柱(1)固定连接在一起,聚油器(2)呈向外扩大的喇叭型,聚油器进油口的内径大于捞油管柱(1)的内径,进油口顶端的侧壁均靠近捞油井的筒壁,捞油井中的油液通过聚油器进入捞油管柱(1)中以提高捞油效率。本技术的一种捞油管柱,确保了捞油过程中及捞油后恢复液面过程中,油液沿井筒流动时,可使油液到达动(静)液面附近时更多的汇集于油管内,捞油效率达到90%以上,最终实现提升捞油效率、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专利说明】一种榜油管柱
本技术涉及一种井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捞油管柱。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具有较多的捞油井,累计捞油工作量巨大,用于捞油的捞油管柱大部分为普通的机抽管柱(底带31//喇叭口)。现有的捞油管柱的油管进液口处面积远小于油套环空面积,井内液体沿井筒流动的过程中,油液更多的富集于油套环空内,进入油管内的油液少,影响了捞油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捞油效率的捞油管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捞油管柱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捞油管柱,放置在捞油井内用于打捞油液,捞油管柱的进油口处设置有聚油器,聚油器与捞油管柱固定连接在一起,聚油器呈向外扩大的喇叭型,聚油器进油口的内径大于捞油管柱的内径,进油口顶端的侧壁均靠近捞油井的筒壁,捞油井中的油液通过聚油器进入捞油管柱中以提高捞油效率。进一步,聚油器的外径为160_210mm。进一步,聚油器的长度为350-450mm,钢级S135。本技术的一种捞油管柱的优点在于:I)通过优化捞油管柱的设计,确保了捞油过程中及捞油后恢复液面过程中,油液沿井筒流动时,可使油液到达动(静)液面附近时更多的汇集于油管内,捞油效率达到90%以上,最终实现提升携油效率、提尚米收率的目的;2)即使在油井供液能力变差情况下,也能够在相同捞油周期内捞油量较本技术的捞油管柱前平均增加1.2t,捞油效率大幅提升,具有较大推广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捞油管柱的使用效果图;图2为本技术的捞油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捞油管柱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其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捞油管柱,放置在捞油井内用于打捞油液,捞油管柱I的进油口处设置有聚油器2,聚油器2与捞油管柱I固定连接在一起,聚油器2呈向外扩大的喇叭型,聚油器进油口的内径远大于捞油管柱I的内径,进油口顶端的侧壁可延伸至靠近捞油井的筒壁,与捞油井之间的间隙较小,捞油井中的油液通过聚油器的聚拢进入捞油管柱I中,以实现捞油的目的,提高了捞油效率。进一步,本技术的聚油器2的长度为350-450mm,钢级S135,外径为160-210mm,略小于95//套管的内径,优选的聚油器长度为400_,考虑到油液比水轻,捞油井的井壁会对液体流动具有粘滞作用,本技术的捞油管柱的聚油器,可使油液到达动(静)液面附近时更多的汇集于油管内,捞油效率达到90%以上(捞油效率??油管截面积/95//套管截面积),相比较现有技术的捞油管柱进油口较小,进油口与捞油井的筒壁间隙较大,进油口面积远小于油套环空面积,捞油井内的油液汇集于井筒流动的过程中,从捞油管柱的外侧流出,而本技术的油液聚拢在捞油管柱内,实现了提升捞油效率、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捞油管柱,通过优化捞油管柱的设计,确保了捞油过程中及捞油后恢复液面过程中,油液沿井筒流动时,可使油液到达动(静)液面附近时更多的汇集于油管内,捞油效率达到90%以上,最终实现提升捞油效率、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即使在油井供液能力变差情况下,也能够在相同捞油周期内捞油量较本技术的捞油管柱前平均增加1.2t,捞油效率大幅提升,具有较大推广应用前景。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捞油管柱,放置在捞油井内用于打捞油液,其特征在于,捞油管柱(I)的进油口处设置有聚油器(2),聚油器(2)与捞油管柱(I)固定连接在一起,聚油器(2)呈向外扩大的喇叭型,聚油器进油口的内径大于捞油管柱(I)的内径,进油口顶端的侧壁均靠近捞油井的筒壁,捞油井中的油液通过聚油器进入捞油管柱(I)中以提高捞油效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捞油管柱,其特征在于,聚油器(2)的外径为160-2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捞油管柱,其特征在于,聚油器(2)的长度为350-450mm,钢级S135o【文档编号】E21B17/00GK205422558SQ201520945848【公开日】2016年8月3日【申请日】2015年11月24日【专利技术人】任文博, 李勇, 宋正聪, 杨小辉, 徐鑫, 于国龙, 刘聪, 谷旭, 郭文肖, 程洪, 蒋林, 刘刚波, 张准行, 赵想安, 董茂泰, 袁键, 田磊, 魏贤通, 赵跃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捞油管柱,放置在捞油井内用于打捞油液,其特征在于,捞油管柱(1)的进油口处设置有聚油器(2),聚油器(2)与捞油管柱(1)固定连接在一起,聚油器(2)呈向外扩大的喇叭型,聚油器进油口的内径大于捞油管柱(1)的内径,进油口顶端的侧壁均靠近捞油井的筒壁,捞油井中的油液通过聚油器进入捞油管柱(1)中以提高捞油效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文博,李勇,宋正聪,杨小辉,徐鑫,于国龙,刘聪,谷旭,郭文肖,程洪,蒋林,刘刚波,张准行,赵想安,董茂泰,袁键,田磊,魏贤通,赵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