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固定式吸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184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固定式吸氧管,该吸氧管由第一管头部(1)、汇合部(2)和延伸部(3)构成一U型结构,其中延伸部(3)稍向第一管头部(1)弯曲,然后向外延伸一挂耳弯部(4),其特征在于第一管头部(1)的头部的管壁向外扩张形成一圆滑的泡状凸起(5);延伸部(3)上与泡状凸起(5)等高处的管壁也向外扩张形成一圆滑的泡状凸起(5),该泡状凸起(5)的顶上布有与管内孔相通的小孔。由于两泡状凸起(5)等高,且二者的间距离略小于鼻翼厚度,可将管头部稳稳的固定在鼻腔内,无须借助外物固定。(*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插入鼻腔内的呼吸器具,具体涉及吸氧管。
技术介绍
临床上常用的吸氧管有双头和单头的2种。前者适用于轻度缺氧者,使用时将吸氧管的两个管头插入鼻孔,横管绕过脸部在头后侧汇合成一管接氧气管。这种管的缺点是容易脱落、固定不方便,且横跨鼻唇沟的管容易阻碍患者正常呼吸。后者适用于重度缺氧者,使用时将管插入鼻孔,外面用胶布固定。管子置于鼻孔中,会有较重的异物感或痒感,外贴胶布既不美观,也不舒适,还有可能引发某些患者的过敏现象,同时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国家知识产权局1991年10月2日公开了一项技术专利“鼻钩式吸氧管”(申请号91208182.1),该吸氧管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孔式,其结构呈鱼钩状,由管头部、降部、弯部、升部、外弯部、鼻上管、接口部组成,本身有弹性,利用管头部与外弯部之间的距离稍比人体鼻翼边缘小,使管头卡入鼻腔;另一种是双孔式,其结构呈u状,由左头部、右头部、三管汇合部、鼻上管、接口管组成,利用距离稍比人体鼻柱边缘小的两头部卡入鼻腔进行固定。这种吸氧管虽然解决了目前所用吸氧管容易脱落,需要用胶布固定的缺点,但是该吸氧管仅靠头部与外管部或两头部来卡住鼻边缘,其头部出口端是管状口,不但固定的效果不理想,还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固定式吸氧管。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固定式吸氧管,该吸氧管由第一管头部、汇合部和延伸部构成一U型结构,其中延伸部稍向第一管头部弯曲,然后向外延伸一挂耳弯部,其特征在于第一管头部的头部的管壁向外扩张形成一圆滑的泡状凸起;延伸部上与泡状凸起等高处的管壁也向外扩张形成一圆滑的泡状凸起,该泡状凸起的顶上布有与管内孔相通的小孔。本技术所述的自固定式吸氧管还可以在汇合部向外延伸一与汇合部(2)相通的第二管头部,并稍向第一管头部弯曲,与所述的U型结构共同构成ω型结构;其中第二管头部的头部的管壁同样向外扩张形成一圆滑的泡状凸起,其顶上布有与管内相通的小孔。本技术所述的自固定式吸氧管,其中挂耳弯部是波纹状管,可以调节吸氧管的方向、长度和角度,以适用于不同体位、不同脸型患者的需要。本技术所述的自固定式吸氧管,所述的泡状凸起的大小为正常人鼻孔的1/3~1/2,-->有利于患者在吸氧的同时呼吸新鲜空气。正常人的外鼻位于面部中央,下端隆起,凸向前方,称为鼻尖;鼻尖的下方为鼻小柱。鼻小柱为鼻中隔前下部的游离缘,亦称为鼻中隔的可动部分。鼻小柱和两侧的鼻翼围成两个鼻孔。鼻小柱与鼻中隔软骨之间略凹向中线,比较薄。本技术头部呈圆滑泡状凸起,约为正常人鼻孔的1/3-1/2大小,利于患者在吸氧的同时呼吸新鲜空气,几乎没有异物感。所述泡状凸起的顶上布有小孔,利于通气,不容易被鼻腔分泌物堵塞。第一管头部和延伸部构成的U型结构的两开口端均有圆滑泡状凸起,其封闭侧内径比鼻翼稍大,以减轻管对人体的压迫感;开口侧内径比鼻翼稍小,可两泡状凸起稳稳的夹持固定在鼻腔内,无须借助外物固定;延伸部在与管头部等高处所设的泡状凸起正好可以钩挂于鼻翼的凹窝处也起到固定作用;延伸部沿脸部走向耳后,挂耳弯部挂于耳朵上,既起进一步固定作用,也减轻鼻子的负重。挂耳弯部为波纹状管还可以调节吸氧管的方向、长度和角度,以适用于不同体位、不同脸型患者的需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固定式吸氧管还可以是双孔式的,即有两个管头部同时供两个鼻孔吸氧。使用时稍稍撑开两头,以便顺利通过鼻小柱,然后利用吸氧管材质本身的弹性恢复原状,吸氧管就能固定在鼻小柱与鼻中隔软骨之间的凹陷处,不用力拉扯,吸氧管不会自行脱出。在制作本技术时,考虑不同年龄的患者需要,可以制作大、中、小3种不同的型号。附图说明图1为自固定式吸氧管双孔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自固定式吸氧管双孔管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自固定式吸氧管单孔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自固定式吸氧管单孔管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例1参见图1,第一头部1、汇合部2和延伸部3三者构成一U型结构,延伸部3稍向第一头部1弯曲,然后向外延伸一挂耳弯部4;第一管头部1的头部的管壁向外扩张形成一圆滑的泡状凸起5,延伸部3上与泡状凸起5等高处的管壁也向外扩张形成一圆滑的泡状凸起5,两泡状凸起5间距离略小于鼻翼厚度,其大小为正常人鼻孔的1/3~1/2,顶上布有与管内孔相通的小孔。使用时将管头部和延伸部稍稍撑开,放入一侧鼻孔内,然后将延伸部的泡状凸起5固定在同侧鼻翼上,延伸部3沿脸部走向耳后,根据人的脸型调整波纹状弯管部,挂于耳上,如图2所示。例2-->参见图3,第一头部1、第二管头部1′、汇合部2和延伸部3四者构成一ω型管,延伸部3稍向第一头部1弯曲,然后向外延伸一挂耳弯部4。使用时将两管头部1和1′稍稍撑开,放入两鼻孔内,然后将延伸部3的泡状凸起5挂在一侧鼻翼上,延伸部3沿脸部走向耳后,根据人的脸型调整波纹状弯管部,挂于耳上,如图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固定式吸氧管,该吸氧管由第一管头部(1)、汇合部(2)和延伸部(3)构成一U型结构,其中延伸部(3)稍向第一管头部(1)弯曲,然后向外延伸一挂耳弯部(4),其特征在于第一管头部(1)的头部的管壁向外扩张形成一圆滑的泡状凸起(5);延伸部(3)上与泡状凸起(5)等高处的管壁也向外扩张形成一圆滑的泡状凸起(5),该泡状凸起(5)的顶上布有与管内孔相通的小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固定式吸氧管,该吸氧管由第一管头部(1)、汇合部(2)和延伸部(3)构成一U型结构,其中延伸部(3)稍向第一管头部(1)弯曲,然后向外延伸一挂耳弯部(4),其特征在于第一管头部(1)的头部的管壁向外扩张形成一圆滑的泡状凸起(5);延伸部(3)上与泡状凸起(5)等高处的管壁也向外扩张形成一圆滑的泡状凸起(5),该泡状凸起(5)的顶上布有与管内孔相通的小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固定式吸氧管,其特征在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德彪蔡晶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