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涛专利>正文

便携式医用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120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医疗用输液装置,由推进机构和输液瓶两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推进机构上、下夹板间的摆轮经擒纵叉与擒纵轮相连,在擒纵轮轴的下部固接的拉绳经过轮至活塞上部的推板,擒纵轮轴的上部沿轴螺纹配合的是开关触片,内壳和外壳构成壁腔卧入的弹簧外露端压触推板,其外壳的开口端螺纹连接输液瓶的上端外口处。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便于推广应用,使输液的患者实现行动自如。(*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医用输液器本技术属医疗用输液装置。在对于有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常需要输液,将药液输入人体需要一定的压强,目前广泛采用使输液瓶中液面高于输液点一定距离来获得输液所需压强。存在的缺点是不能随身携带,使输液时的行动受限制,易出现回血现象。本申请人曾公开的91222544.0号技术专利,虽克服了上述缺点,但该项技术是以盘簧为动力,驱动在擒纵调速机构控制下的螺杆,有节奏地推进输液瓶中的活塞来输液。仍存在着螺杆的传动效率低,须选用较大负荷的盘簧,增加了实施难度,使用时由于螺杆的伸缩增加摩擦会降低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输液时由病人随身携带,易于实施,使用寿命长的输液器。本技术的技术要点是,它由推进机构和输液瓶两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推进机构上、下夹板(16、23)间的摆轮(7)经擒纵叉(24)与擒纵轮(21)相连,在擒纵轮轴(19)的下部固接的拉绳(28)经过轮(27)至活塞(29)上部的推板(1),擒纵轮轴(19)的上部沿轴螺纹配合的是开关触片(17),与开关触片(17)对应固定于擒纵轮轴(19)上端的是连报警蜂鸣器的开关触头(18);由型内壳(6)和型外壳(9)构成壁腔卧入的弹簧(2)外露端压触推板(1),内壳(6)与外壳(9)构成壁腔封密端压接上夹板(16)后用推进机构的压盖(12)螺纹紧固,其外壳(9)的开口端螺纹连接输液瓶(31)的上端外口处。本技术出现后,输液患者使用它,可以不必担心输液瓶中液面低于人体输液点而出现的回血现象发生。输液临近结束时,可蜂鸣报警。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便于推广应用,使输液的患者实现行动自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快慢调节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报警开关触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快慢调节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上夹板结构(含蜂鸣器、电池等的位置)示意图;图7为图6的A-A视图;图8为图6的B-B视图;图9为图6的C-C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输液瓶结构示意图。从附图可见,缠绕在擒纵轮轴(19)上的拉绳(28),从下夹板(23)位于轴心线上的孔穿出通过推板(1)拉住弹簧(2)的另一端;摆轮轴(5)上的游丝(10)从快慢调节器(11)中穿过;报警器中的开关触片(17)与擒纵轴(19)螺纹配合,其使用方法和工作过程是:取下输液瓶上的密封盖(33),推板(1)将弹簧(2)压缩回推进机构的内壳(6)与外壳(9)构成的壁腔内后,通过螺纹将推进机构紧固在输液瓶上,成图(1)所示的状态。这时,弹簧(2)的弹力通过推板(1)及拉绳(28)作用于擒纵轮轴(19)上,擒纵轮轴(19)产生扭矩并通过棘轮将扭矩传给擒纵轮有节奏地转动,轴(19)同擒纵轮(21)一起有节奏地转动释放拉住弹簧(2)的绳(28),弹簧(2)随拉绳(28)的释放有节奏地推进输液瓶中的活塞(29)将输液瓶(3)中的药液通过输液管(30)输入人或动物的体内。本技术通过调节游丝(10)的振动长度,改变擒纵轮(21)和擒纵轮轴(19)的转动频率来调节输液速度,其方法是:快慢调节器(11)可在驱动轮(13)上过轴心线的径向槽中滑动,绳(15)缠绕在轴(14)上并且两端绷紧在调节器(11)上,转动驱动轮(13),调节器(11)在随驱动轮(13)转动的同时使绳(15)的一端向轴(14)上缠绕,另一端从轴(14)上释-->放,因此,调节器(11)在随轮(13)转动时沿(13)上的径向槽滑动,因此转动驱动轮(13)时,调节器(11)做螺距与游丝(10)螺距相同的平面螺旋运动,调节器(11)在做平面螺旋运动时,改变了(11)与游丝(10)的接触部位,游丝的振动长度因此而改变,在驱动轮(13)上还刻有表示时间的刻度。在输液的同时,擒纵轮轴(19)通过螺纹传动将报警开关触片(17)推向开关触头(18),当输液临近结束时,开关触片(17)被推至与(18)接触,接通电源(32)的蜂鸣器(31)响报警,开关触片(17)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它是因为当(17)与(18)接触后,输液瓶中还有一部分药液没输完,需轴(19)继续转动,轴(19)将继续推动已与(18)接触的(17),此时(17)上的弹片通过弹性变形继续移动才能使轴(19)的转动得以继续进行,这样设计是为了从报警输液结束有一段时间用来通知医护人员,在输液时被上紧的盘簧(20)在向推进器内压缩弹簧(2)时使轴(19)做与输液时相反的转动将拉绳(28)缠绕在擒纵轮轴(19)上,盘簧(20)带动(19)转动时,报警开关(17)沿(19)上的螺纹回到原位,棘轮(25)的作用是输液时传递扭矩,而在盘簧(20)带动(19)转动时使擒纵轮(21)与(19)分离。在推进机构的上、下夹板(16、23)间设有立柱(4)和两个对称的立柱(22),共计三个立柱。图中的8为擒纵叉轴,26为棘爪。输液结束后,将推进机构从输液瓶上取下,再次使用时,推板将弹簧压回推进机构内,装在输液瓶上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医用输液器,具有推进机构和输液瓶,其特征是推进机构上、下夹板(16、23)间的摆轮(7)经擒纵叉(24)与擒纵轮(21)相连,在擒纵轮轴(19)的下部固接的拉绳(28)经过轮(27)至活塞(29)上部的推板(1),擒纵轮轴(19)的上部沿轴螺纹配合的是开关触片(17),与开关触片(17)对应固定于擒纵轮轴(19)上端的是连报警蜂鸣器的开关触头(18);由*型内壳(6)和*型外壳(9)构成壁腔卧入的弹簧(2)外露端压触推板(1),内壳(6)与外壳(9)构成壁腔封密端压接上夹板(16)后用推进机构的压盖(12)螺纹紧固,其外壳(9)的开口端螺纹连接输液瓶(31)的上端外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医用输液器,具有推进机构和输液瓶,其特征是推进机构上、下夹板(16、23)间的摆轮(7)经擒纵叉(24)与擒纵轮(21)相连,在擒纵轮轴(19)的下部固接的拉绳(28)经过轮(27)至活塞(29)上部的推板(1),擒纵轮轴(19)的上部沿轴螺纹配合的是开关触片(17),与开关触片(17)对应固定于擒纵轮轴(19)上端的是连报警蜂鸣器的开关触头(18);由型内壳(6)和型外壳(9)构成壁腔卧入的弹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洪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