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与钢板复合型腹板工字梁,包括上翼缘、下翼缘及复合腹板,所述复合腹板包括若干个钢板和钢管,所述钢板和钢管之间交替间隔焊接连接,所述钢管内填充混凝土,所述上翼缘和下翼缘均为矩形,复合腹板上部与上翼缘焊接连接,复合腹板下部与下翼缘焊接连接。本工字梁采用钢管混凝土与平钢板的复合腹板,一方面能够提高承载梁的整体稳定性能,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其自身的抗弯、抗扭、抗变形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与钢板复合型腹板工字梁,包括上翼缘、下翼缘及复合腹板,所述复合腹板包括若干个钢板和钢管,所述钢板和钢管之间交替间隔焊接连接,所述钢管内填充混凝土,所述上翼缘和下翼缘均为矩形,复合腹板上部与上翼缘焊接连接,复合腹板下部与下翼缘焊接连接。本工字梁采用钢管混凝土与平钢板的复合腹板,一方面能够提高承载梁的整体稳定性能,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其自身的抗弯、抗扭、抗变形能力。【专利说明】钢管混凝土与钢板复合型腹板工字梁
本技术主要涉及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腹板工字承载梁,具体是钢管混凝土与钢板复合型腹板工字梁。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建筑行业突飞猛进,人们对建筑结构中所需承重构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传统建筑行业中,一般钢结构中承载梁大都采用热乳工字钢、热乳或焊接H型钢、热乳方钢管、焊接波纹腹板梁及焊接箱梁等形式。对于热乳工字钢、热乳或焊接H型钢及焊接波纹腹板梁等均采用平直钢板或者波纹钢板作为腹板,由于平直钢板和波纹钢板的面外抗弯能力较差,因此导致以上形式承载梁的稳定性、抗弯性能及抗扭性能较弱,不能满足某些特殊高承载力结构的要求。如果通过增加腹板厚度来提高腹板的面外抗弯性能,会大大增加承载梁的用钢量,也会增大承载梁自重,造成钢材浪费,增加造价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目前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结合现有技术,从实际应用出发,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与钢板复合型腹板工字梁,采用钢管混凝土与平钢板的复合腹板,一方面能够提高承载梁的整体稳定性能,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其自身的抗弯、抗扭、抗变形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钢管混凝土与钢板复合型腹板工字梁,包括上翼缘、下翼缘及复合腹板,所述复合腹板包括若干个钢板和钢管,所述钢板和钢管之间交替间隔焊接连接,所述钢管内填充混凝土,所述上翼缘和下翼缘均为矩形,复合腹板上部与上翼缘焊接连接,复合腹板下部与下翼缘焊接连接。所述钢管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上翼缘宽度的3/4。所述钢管的横截面为矩形,钢管宽度方向对角线长度是上翼缘宽度的3/4。所述上翼缘和下翼缘是乳制钢板,上翼缘和下翼缘的厚度是6mm-18mm。若干个所述钢管之间的焊接间距是500mm-100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各部件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连接牢靠,加工方便,该承载梁用钢量少、承载性能好;由于复合腹板中钢管混凝土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承载梁的整体稳定性,增强其抗弯、抗剪、抗扭、抗变形性能;本技术中结构尺寸设计合理,在保证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可尽可能的节约成本;复合腹板承载梁可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及系列化生产,提高生产加工制作效率,节约制作和施工成本;在确保构件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钢管为圆形时横截面剖面图;附图3为本技术钢管为矩形时横截面剖视图;附图4为附图2中A-A结构剖视图;附图5为附图2中B-B结构剖视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上翼缘;2、下翼缘;3、复合腹板;31、钢管;32、钢板;33、混凝土。【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附图1?5所示,钢管混凝土与钢板复合型腹板工字梁,包括上翼缘1、下翼缘2及复合腹板3,所述复合腹板3包括若干个钢板32和钢管31,所述钢板32和钢管31之间交替间隔焊接连接,所述钢管31内填充混凝土 33,所述上翼缘I和下翼缘2均为矩形,复合腹板3上部与上翼缘I焊接连接,复合腹板3下部与下翼缘2焊接连接。本技术的钢管31内部填充高强度混凝土33,目的在于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上翼缘I和下翼缘2为乳制普通结构钢板,其厚度为6.0mm至18.0mm,分别位于工字梁的上部和下部,中间由复合腹板3将两者彼此连接在一起;复合腹板3是由钢管31和钢板32交替焊接而成,其中,钢管31为薄壁无缝圆钢管或方钢管,其管壁厚度为6.0mm至12.0mm;若为圆钢管直径为上、下翼缘宽度的3/4,若为方钢管其对角线长度为上、下翼缘宽度的3/4,本尺寸为兼顾耗材成本及承重强度所设计的最佳尺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钢板32为乳制普通结构钢板,其厚度为6.0mm-18.0mm;两者通过角焊缝焊接在一起,且在钢板32与钢管31的焊接处两侧均需角焊缝焊接。钢板31与钢管31的间隔即钢板32的宽度为500mm-1000mm;钢管31的内部需填充高强混凝土33,内填高强混凝土33为自密实高强混凝土,其强度不低于C60。本技术的制作过程为:根据实际需要尺寸,截取等尺寸的上翼缘I和下翼缘2;根据实际需要尺寸,截取所需个数等尺寸的钢板32,截取所需个数等尺寸的钢管31;首先,将钢板32和钢管31交替间隔采用双侧角焊缝形式焊接在一起,焊接时,需保证所有钢板32均处于同一平面内,形成的平面恰好过圆钢管31的中轴线或者与方形钢管对角线重合,且上下边缘与钢管31上下边缘平齐;随后,将焊接在一起的钢板32和钢管31放置于下翼缘2上,钢板平面中心线必须与下翼缘2的中心线重合,将钢板32和钢管31分别与下翼缘2上面相接触部位均采用角焊缝形式焊接在一起;之后,向钢管31内部灌注高强混凝土 3,在填充时,需要一边灌注一边采用振动棒振捣,或采用铁器敲打钢管31管壁,确保高强混凝土 33的密实度;完成后高温养护5-10小时;然后,将上翼缘I盖于上部,将钢板32和钢管31分别与上翼缘I下面相接触部位均采用角焊缝形式焊接在一起。本技术与传统工字梁相比,该新型承载梁整体稳定性能好、承载力更高、抗弯、抗剪、抗扭、抗变形性能更强;同时,该高强承载梁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能;加工复合腹板的流程简单,能够实现标准化设计和工厂化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主权项】1.钢管混凝土与钢板复合型腹板工字梁,包括上翼缘(I)、下翼缘(2)及复合腹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腹板(3)包括若干个钢板(32)和钢管(31),所述钢板(32)和钢管(31)之间交替间隔焊接连接,所述钢管(31)内填充混凝土(33),所述上翼缘(I)和下翼缘(2)均为矩形,复合腹板(3)上部与上翼缘(I)焊接连接,复合腹板(3)下部与下翼缘(2)焊接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与钢板复合型腹板工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31)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上翼缘宽度的3/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与钢板复合型腹板工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31)的横截面为矩形,钢管(31)宽度方向对角线长度是上翼缘宽度的3/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与钢板复合型腹板工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I)和下翼缘(2)是乳制钢板,上翼缘(I)和下翼缘(2)的厚度是6mm-18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与钢板复合型腹板工字梁,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钢管(31)之间的焊接间距是500mm-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钢管混凝土与钢板复合型腹板工字梁,包括上翼缘(1)、下翼缘(2)及复合腹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腹板(3)包括若干个钢板(32)和钢管(31),所述钢板(32)和钢管(31)之间交替间隔焊接连接,所述钢管(31)内填充混凝土(33),所述上翼缘(1)和下翼缘(2)均为矩形,复合腹板(3)上部与上翼缘(1)焊接连接,复合腹板(3)下部与下翼缘(2)焊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生志,刘辉,陶祥令,黄勇,鲍英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