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膜机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78018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镀膜机支架,解决了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支架、中支架与支撑杆,上支架与支撑杆之间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杆,中支架与支撑杆之间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杆,若干第一连接杆与若干第二连接杆一一对应,上支架与中支架之间以及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均设有用于将挂杆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镀膜机支架,不仅可以在上支架与中支架之间固定挂杆,同时也可以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固定挂杆,从而实现支架的内外均可以进行固定挂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镀膜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镀膜机支架,解决了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支架、中支架与支撑杆,上支架与支撑杆之间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杆,中支架与支撑杆之间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杆,若干第一连接杆与若干第二连接杆一一对应,上支架与中支架之间以及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均设有用于将挂杆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本技术的一种镀膜机支架,不仅可以在上支架与中支架之间固定挂杆,同时也可以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固定挂杆,从而实现支架的内外均可以进行固定挂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镀膜的效率。【专利说明】一种镀膜机支架
本技术涉及镀膜机,特别涉及一种镀膜机支架。
技术介绍
镀膜机主要指一类需要在较高真空度下进行的镀膜,具体包括很多种类,包括真空离子蒸发,磁控溅射,MBE分子束外延,PLD激光溅射沉积等很多种。主要思路是分成蒸发和溅射两种。蒸发镀膜一般是对靶材加热使表面组分以原子团或离子形式被蒸发出来,并且沉降在基片表面,通过散点、岛状结构、迷走结构、层状生长形成薄膜。对于溅射类镀膜,可以简单理解为利用电子或高能激光轰击靶材,并使表面组分以原子团或离子形式被溅射出来,并且最终沉积在基片表面,经历成膜过程,最终形成薄膜。在镀膜过程中,通过会将需要镀膜的产品放置的挂杆上,然后在安置到支架上,通常只能将挂杆固定在支架的外围上,从而便于将膜镀在产品的表面。但是整个支架的内部空间利用率低,整个镀膜效率低下,所以目前所使用的镀膜机支架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空间利用率且提高镀膜效率的镀膜机支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种镀膜机支架,包括上支架、中支架与支撑杆,所述上支架与支撑杆之间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杆,所述中支架与支撑杆之间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杆,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与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一一对应,所述上支架与中支架之间以及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均设有用于将挂杆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采用上述方案,不仅可以在上支架与中支架之间固定挂杆,同时也可以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固定挂杆,从而实现支架的内外均可以进行固定挂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尚链I旲的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支耳与第二支耳,所述第一支耳位于上支架与第一连接杆上,且所述第一支耳上设有供挂杆穿设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耳位于中支架与第二连接杆上,且所述第二支耳上设有供挂杆插入固定的第一固定槽。采用上述方案,将挂杆插入至第一通孔中并被限定在挂杆中,之后在将挂杆靠近第一固定槽的一端插入第一固定槽,由于第一固定槽不是对穿的通孔,故挂杆由于其重力而被限定在第一固定槽内,实现固定的功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杆呈周向设置于上支架与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杆呈周向设置于中支架与支撑杆之间。采用上述方案,周向设置后能增加更多供挂杆安装的位置,提高整个支架的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作为优选,还包括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与支撑杆之间设有若干第三连接杆,所述中支架与下支架之间以及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之间均设有用于将挂杆固定的第二固定组件。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三支耳与第四支耳,所述第三支耳位于中支架与第二连接杆上,且所述第三支耳上设有供挂杆穿设的第二通孔,所述第四支耳位于下支架与第三连接杆上,且所述第四支耳上设有供挂杆插入固定的第二固定槽。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连接杆呈周向设置于下支架与支撑杆之间采用上述方案,多设置一层支架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多的防止挂杆,提高产品的镀膜的效率,大大提高支架的使用率。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架与中支架之间的距离以及中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挂杆的长度。采用上述方案,能合理的保证挂杆固定在上支架与中支架以及中支架与下支架上,提高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其脱落的情况。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不仅可以在上支架与中支架之间固定挂杆,同时也可以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固定挂杆,从而实现支架的内外均可以进行固定挂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镀膜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镀膜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支架、中支架与下支架三者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上支架;2、中支架;3、下支架;4、支撑杆;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第三连接杆;8、第一固定组件;81、第一支耳;82、第二支耳;83、第一通孔;84、第一固定槽;9、第二固定组件;91、第三支耳;92、第四支耳;93、第二通孔;94、第二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镀膜机支架,包括上支架1、中支架2、下支架3与支撑杆4,上支架1、中支架2与下支架3均为圆环状,而支撑杆4位于上支架1、中支架2与下支架3的中心位置,上支架1、中支架2与下支架3为同轴心设置,即以支撑杆4为轴心。上支架I与支撑杆4之间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杆5,中支架2与支撑杆4之间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杆6,下支架3与支撑杆4之间设有若干第三连接杆7,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与第三连接杆7均采用扁平的杆状,使得更加容易安装以及固定挂杆,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与第三连接杆7均优选设置为四根,通过四根的设置能有效的保证其内部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也不会发生挂杆上的产品相互碰撞而避免无法镀膜的情况,且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以及第三连接杆7均一一对应,从而方便将挂杆能依次的固定在第一连接杆5与第二连接杆6之间以及第二连接杆6与第三连接杆7之间。第一连接杆5呈周向设置于上支架I与支撑杆4之间;第二连接杆6呈周向设置于中支架2与支撑杆4之间。第三连接杆7呈周向设置于下支架3与支撑杆4之间。周向设置后能增加更多供挂杆安装的位置,提高整个支架的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上支架I与中支架2之间以及第一连接杆5与第二连接杆6之间均设有用于将挂杆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8。中支架2与下支架3之间以及第二连接杆6与第三连接杆7之间均设有用于将挂杆固定的第二固定组件9。第一固定组件8包括第一支耳81与第二支耳82,第一支耳81位于上支架I与第一连接杆5上,且第一支耳81上设有供挂杆穿设的第一通孔83,第二支耳82位于中支架2与第二连接杆6上,且第二支耳82上设有供挂杆插入固定的第一固定槽84。第二固定组件9包括第三支耳91与第四支耳92,第三支耳91位于中支架2与第二连接杆6上,且第三支耳91上设有供挂杆穿设的第二通孔93,第四支耳92位于下支架3与第三连接杆7上,且第四支耳92上设有供挂杆插入固定的第二固定槽94。第一固定组件8与第二固定组件9的结构均相同。位于中支架2上的第二支耳82与第三支耳91分别位于中支架2的两侧,位于第二连接杆6上的第二支耳82与第三支耳91也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杆6的两侧。设置在两侧能方便固定,由于上支架I与中支架2之间的距离以及中支架2与下支架3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挂杆的长度,所以设置在同侧,会对其他的挂杆安装产生影响,避免两者发生碰撞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镀膜机支架,包括上支架(1)、中支架(2)与支撑杆(4),所述上支架(1)与支撑杆(4)之间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杆(5),所述中支架(2)与支撑杆(4)之间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杆(6),其特征是: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5)与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6)一一对应,所述上支架(1)与中支架(2)之间以及第一连接杆(5)与第二连接杆(6)之间均设有用于将挂杆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昌法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威力真空镀膜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