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收线器,包括外壳、转轴、收线器主体、发条、耳机线;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分别设置在外壳的两端,且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上均开设有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收线器主体,且外壳上表面设置有金属盖;所述金属盖表面设置有第三小孔;所述发条放置在收线器主体内部,且发条一端与收线器主体内壁固定连接,发条的另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发条与收线器主体通过弹针固定连接;该耳机收线器,它采用在收线器主体设置有发条结构,将发条一端与转轴连接,发条的另一端与收线器主体连接,在转动收线器主体后其能自动返回,方便耳机线的缠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收线器,包括外壳、转轴、收线器主体、发条、耳机线;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分别设置在外壳的两端,且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上均开设有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收线器主体,且外壳上表面设置有金属盖;所述金属盖表面设置有第三小孔;所述发条放置在收线器主体内部,且发条一端与收线器主体内壁固定连接,发条的另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发条与收线器主体通过弹针固定连接;该耳机收线器,它采用在收线器主体设置有发条结构,将发条一端与转轴连接,发条的另一端与收线器主体连接,在转动收线器主体后其能自动返回,方便耳机线的缠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专利说明】一种耳机收线器
本技术涉及耳机配件应用
,尤其是一种耳机收线器。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在使用手机听歌或者接听电话时通常需要用到耳机,耳机在取用时,由于耳机线较长容易缠绕在一起,因此给人们带来很大困扰;另外,耳机在不用的时候需要进行整理,一般长细线在整理时比较麻烦,而且不容易整齐放置,常会与其他物品缠绕在一起,既不利于下次使用,又容易造成耳机线的损坏,从而影响耳机的使用寿命;现在市面上常见的耳机收线器有“面条线”和“三角线”;“三角线”线材的防缠绕效果较好,能够较好的恢复自然状态,但是价格比传统常规的圆形耳机线材的耳机价格高;“面条线”有一定的防缠绕效果,但是还是容易发生一定程度的缠绕,而且“面条线”的柔韧度不够好,影响佩戴时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难以人们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耳机收线器,它采用在收线器主体设置有发条结构,将发条一端与与转轴连接,发条的另一端与收线器主体连接,在转动收线器主体后其能自动返回,方便耳机线的缠绕。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机收线器,包括外壳、第一PCB板、第二PCB板、转轴、收线器主体、弹针、发条、耳机线、金属盖、第四小孔、长方块、第一小孔、第二小孔和第三小孔;所述第一 PCB板和第二 PCB板分别设置在外壳的两端,且第一 PCB板和第二 PCB板上均开设有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所述第一 PCB板内表面设置有长方块;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收线器主体,且外壳上表面设置有金属盖;所述金属盖表面设置有第三小孔;所述发条放置在收线器主体内部,且发条一端与收线器主体内壁固定连接,发条的另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依次穿过第一小孔、第三小孔、发条和第二小孔,且第一 PCB板、金属盖、收线器主体、发条和第二 PCB板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发条与收线器主体通过弹针固定连接;耳机线一端缠绕在收线器主体外围,且耳机线的另一端穿过开设在外壳上的第四小孔。进一步,所述第一小孔、第三小孔和第四小孔的半径与转轴A端的半径相等。进一步,所述第二小孔的半径与转轴B端的半径相等。进一步,所述长方块设置有2个,且关于第一小孔对称分布。进一步,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进一步,所述收线器主体为圆柱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耳机收线器,它采用在收线器主体设置有发条结构,将发条一端与与转轴连接,发条的另一端与收线器主体连接,在转动收线器主体后其能自动返回,方便耳机线的缠绕;发条与收线器主体通过弹针固定连接,便于转动收线器主体返回时返回角度的控制;其耳机线一端缠绕在收线器主体外围,耳机线的另一端穿过开设在外壳上的第四小孔与外部插头接触,只需轻轻拉动外部耳机线即可使收线器主体转动;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壳不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收线器主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转轴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弹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金属盖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PCB板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外壳、2-第一PCB板、3-第二PCB板、4-转轴、5-收线器主体、6-弹针、7-发条、8-耳机线、9-金属盖、11-第四小孔、21-长方块、22-第一小孔、31-第二小孔、91-第三小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耳机收线器,包括外壳1、第一PCB板2、第二PCB板3、转轴4、收线器主体5、弹针6、发条7、耳机线8、金属盖9、第四小孔11、长方块21、第一小孔22、第二小孔31和第三小孔91;所述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分别设置在外壳I的两端,且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上均开设有第一小孔22和第二小孔31;所述第一 PCB板2内表面设置有长方块21 ;所述外壳I内部设置有收线器主体5,且外壳I上表面设置有金属盖9;所述金属盖9表面设置有第三小孔91;所述发条7放置在收线器主体5内部,且发条7—端与收线器主体5内壁固定连接,发条7的另一端与转轴4连接;所述转轴4依次穿过第一小孔22、第三小孔91、发条7和第二小孔31,且第一 PCB板2、金属盖9、收线器主体5、发条7和第二 PCB板3通过转轴4固定连接;所述发条7与收线器主体5通过弹针6固定连接;耳机线8—端缠绕在收线器主体5外围,且耳机线8的另一端穿过开设在外壳I上的第四小孔11;所述第一小孔22、第三小孔91和第四小孔11的半径与转轴4A端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二小孔的半径31与转轴4B端的半径相等;所述长方块21设置有2个,且关于第一小孔22对称分布;所述外壳I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收线器主体5为圆柱体结构。本技术采用将发条7放置带收线器主体5内部,且发条7—端固定在收线器主体5上,发条7另一端固定在转轴4上,将耳机线8缠绕在收线器主体5表面,将收线器主体5放置在外壳I内部进行固定,在使用时,通过拉伸耳机线8即可调节耳机线8的长度,操作简单。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耳机收线器,包括外壳(I)、第一PCB板(2)、第二PCB板(3)、转轴(4)、收线器主体(5)、弹针(6)、发条(7)、金属盖(9)、第四小孔(11)、长方块(21)、第一小孔(22)、第二小孔(31)和第三小孔(91);其特征是:所述第一 PCB板(2)和第二 PCB板(3)分别设置在外壳(I)的两端,且第一 PCB板(2)和第二 PCB板(3)上均开设有第一小孔(22)和第二小孔(31);所述第一PCB板(2)内表面设置有长方块(21);所述外壳(I)内部设置有收线器主体(5),且外壳(I)上表面设置有金属盖(9);所述金属盖(9)表面设置有第三小孔(91);所述发条(7)放置在收线器主体(5)内部,且发条(7)—端与收线器主体(5)内壁固定连接,发条(7)的另一端与转轴(4)连接;所述转轴(4)依次穿过第一小孔(22)、第三小孔(91)、发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收线器,包括外壳(1)、第一PCB板(2)、第二PCB板(3)、转轴(4)、收线器主体(5)、弹针(6)、发条(7)、金属盖(9)、第四小孔(11)、长方块(21)、第一小孔(22)、第二小孔(31)和第三小孔(91);其特征是:所述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分别设置在外壳(1)的两端,且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上均开设有第一小孔(22)和第二小孔(31);所述第一PCB板(2)内表面设置有长方块(21);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收线器主体(5),且外壳(1)上表面设置有金属盖(9);所述金属盖(9)表面设置有第三小孔(91);所述发条(7)放置在收线器主体(5)内部,且发条(7)一端与收线器主体(5)内壁固定连接,发条(7)的另一端与转轴(4)连接;所述转轴(4)依次穿过第一小孔(22)、第三小孔(91)、发条(7)和第二小孔(31),且第一PCB板(2)、金属盖(9)、收线器主体(5)、发条(7)和第二PCB板(3)通过转轴(4)固定连接;所述发条(7)与收线器主体(5)通过弹针(6)固定连接;耳机线(8)一端缠绕在收线器主体(5)外围,且耳机线(8)的另一端穿过开设在外壳(1)上的第四小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华尔赛弹簧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