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受油器罩、受油器体、操作油管、行程反馈杆、操作腔进油管、位移传感器六部分;受油器体与行程反馈杆固定在操作油管上;高压油通过操作腔进油管注油经受油器体进入操作油管,最终进入转轮体内的叶片操作腔;转轮叶片的角度通过操作油管带动受油器体上的行程反馈杆移动,并最终通过位移传感器来反映桨叶实际的安放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新颖,安装使用方便,节能、环保、工作效率高、安全、免维护,节约运行成本,是水轮机受油器的一大创新,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具体来讲是一种转桨式水轮机用新型随动式受油器。
技术介绍
国内很多转桨式机组水电站,由于传统结构的水轮机受油器在运行过程中浮动瓦磨损量较大,使得浮动瓦与操作油管之间的间隙加大,高压油大量泄漏,导致调速器油压装置油泵频繁启动。一方面因水轮机传统受油器浮动瓦磨损严重导致高压油泄漏量增大,油压装置的油泵因频繁启动而大大减小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因水轮机传统受油器浮动瓦磨损严重导致高压油泄漏量增大,将可能出现水轮机转轮桨叶因失压而无法操作叶片的现象,严重时会对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威胁。由于主轴密封漏水严重后将直接对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威胁,增加了事故隐患,维护工作量也增大,频繁停机维护必将带来电站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提高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水电站安全运行要求,必须确保受油器的高可靠性。因此需要对水轮机受油器结构作进一步地优化,减小磨损和漏油量,增加可靠性,确保能够满足水电站长时间正常安全运行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大多数转桨式机组传统受油器结构上存在的安装时憋劲、浮动瓦磨损严重、漏油量大、使用寿命短、频繁停机检修维护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实现结构设计上对受油器磨损和漏油量的合理控制、大大减小了受油器的漏油量,确保受油器工作的可靠性,实现机组正常安全稳定运行,最终提高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技术立足于现有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实践,通过对现有水轮机传统受油器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并在真机试验中得到验证,最终优化设计出的一种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将原浮动瓦与操作油管之间的轴向移动和相对转动优化为仅保留相对转动一项的设计思想,通过减少轴承与操作油管之间的运动量来减少磨损,从而最终达到控制二者之间的间隙,进而控制二者之间的漏油量。该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免维护、可靠性高,节约运行成本。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其特征在于:该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包括受油器罩、受油器体、操作油管、行程反馈杆、操作腔进油管、位移传感器六部分;受油器体与行程反馈杆固定在操作油管上。高压油通过操作腔进油管注油经受油器体进入操作油管,最终进入转轮体内的叶片操作腔。转轮叶片的角度通过操作油管带动受油器体上的行程反馈杆移动,并最终通过位移传感器来反映桨叶实际的安放角度。
本技术的优越性在于:通过改进优化,在此提供一种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该技术克服了大多数转桨式机组传统受油器结构上存在的安装时憋劲、浮动瓦磨损严重、漏油量大、使用寿命短、频繁停机检修维护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实现结构设计上对受油器磨损和漏油量的合理控制、大大减小了受油器的漏油量,确保受油器工作的可靠性,实现机组正常安全稳定运行,最终提高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设计原理先进,结构简单、布置合理,可靠性高,运行成本低廉,实现了水轮机受油器高可靠性。该技术可靠性高,安全性好,节能效果及经济效益显著,实现了水能清洁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极具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原理图
图2是本技术中位移传感器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大多数转桨式机组传统受油器结构上存在的安装时憋劲、浮动瓦磨损严重、漏油量大、使用寿命短、频繁停机检修维护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实现结构设计上对受油器磨损和漏油量的合理控制、大大减小了受油器的漏油量,确保受油器工作的可靠性,实现机组正常安全稳定运行,最终提高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如图1-2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该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包括受油器罩1、受油器体2、操作油管3、行程反馈杆4、操作腔进油管5、位移传感器6六部分;受油器体2与行程反馈杆4固定在操作油管3上。高压油通过操作腔进油管注油经受油器体2进入操作油管3,最终进入转轮体内的叶片操作腔。转轮叶片的角度通过操作油管3带动受油器体2上的行程反馈杆4移动并最终通过位移传感器6来反映桨叶实际的安放角度。
首先,水轮机运行时油压装置压力油通过操作腔进油管5经受油器体2进入操作油管3的操作油腔并最终到达转轮体中的桨叶活塞腔内。
其次,在机组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调速器操作桨叶使之转动以适应各种工况下的水流,这时操作油管3因桨叶转动而上下轴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受油器体2因结构设计上将之与操作油管3联为一体,故它至跟随操作油管3联动,无相对轴向移动,仅作相对转动。
最后,固定在操作油管3上的受油器体2带动其上的行程反馈杆4移动并最终通过位移传感器6来反映桨叶实际的安放角度。
本技术通过改进优化,在此提供一种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设计原理先进,结构简单,布置合理,运行成本低廉,实现设计上对受油器磨损量和漏油量的合理控制、大大减小了漏油量,确保了受油器的可靠性。该技术可靠性高,安全性好,节能效果及经济效益显著,实现了水能清洁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极具推广价值。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其特征在于:该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包括受油器罩(1)、受油器体(2)、操作油管(3)、行程反馈杆(4)、操作腔进油管(5)、位移传感器(6)六部分;受油器体(2)与行程反馈杆(4)固定在操作油管(3)上;高压油通过操作腔进油管注油经受油器体(2)进入操作油管(3),最终进入转轮体内的叶片操作腔;转轮叶片的角度通过操作油管(3)带动受油器体(2)上的行程反馈杆(4)移动,并最终通过位移传感器(6)来反映桨叶实际的安放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其特征在于:该新型随动式水轮机受油器包括受油器罩(1)、受油器体(2)、操作油管(3)、行程反馈杆(4)、操作腔进油管(5)、位移传感器(6)六部分;受油器体(2)与行程反馈杆(4)固定在操作油管(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凌云,杨玲,
申请(专利权)人:峨眉山建南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