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流道锥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7267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双流道锥形阀,包含阀座(1)和设置在阀座(1)上的阀芯,设置在阀芯上部的阀罩(5),阀座上方设有环形凹槽(12),阀座下方设有与环形凹槽连通的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含有内环形阀芯(2)、密封圈(3)和外环形阀芯(4);内环形阀芯(2)的外部为圆柱面(21),其内部下端设有凸起的内环形台(22),外部圆柱面(21)上开有沟槽(26);外环形阀芯的内部为圆柱面(41),高度与内环形阀芯(2)的高度相同外部下端设有凸起的外环形台(42),密封圈(3)装在内环形阀芯2外部圆柱面开的沟槽(26)内;内环形阀芯(2)装在外环形阀芯(4)内,且内环形阀芯(2)和外环形阀芯(4)之间能相对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便利、能减少阀组在工作现场的维修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双流道锥形阀,包含阀座(1)和设置在阀座(1)上的阀芯,设置在阀芯上部的阀罩(5),阀座上方设有环形凹槽(12),阀座下方设有与环形凹槽连通的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含有内环形阀芯(2)、密封圈(3)和外环形阀芯(4);内环形阀芯(2)的外部为圆柱面(21),其内部下端设有凸起的内环形台(22),外部圆柱面(21)上开有沟槽(26);外环形阀芯的内部为圆柱面(41),高度与内环形阀芯(2)的高度相同外部下端设有凸起的外环形台(42),密封圈(3)装在内环形阀芯2外部圆柱面开的沟槽(26)内;内环形阀芯(2)装在外环形阀芯(4)内,且内环形阀芯(2)和外环形阀芯(4)之间能相对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加工便利、能减少阀组在工作现场的维修工作量。【专利说明】一种新型双流道锥形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双流道锥形阀。
技术介绍
栗阀是往复栗的关键零部件。在输送大流量、高压力的往复栗中,双流道锥形阀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常见的双流道锥形阀,如图I所示,主要包含有阀座I’、阀芯2’、阀罩3’、弹簧4’、螺套5 ’、阀杆6 ’、螺母7 ’。其中,阀杆6 ’拧在阀座I’上,并由螺套5 ’锁紧;阀芯2 ’装在阀座I’上,阀芯2’的下端的凸环形锥面与阀座I’的凹环形锥面相配合;阀罩3’的中间孔与阀杆6’外圆相配合,并由螺母7 ’锁紧;阀芯2 ’的上端外圆与阀罩3 ’的下端内孔相配合,使其在运动过程中不致发生偏斜,以保证阀芯2’在运动中与阀座I’的对中性和密封性;弹簧4’上端装在阀罩3’上,下端装在阀芯2’上,弹簧力可以克服阀芯2’的惯性力,使其能及时关闭,减少了阀芯2’的冲击及回流损失。阀芯2’的形状为环形,阀芯2’开启后,阀芯2’与阀座I’之间形成的环形面积称之为阀隙面积,液流从阀芯2’的内、外两环向同时流出,形成双环流。这种双流道锥形阀由如下特点:1、阀芯与阀座的密封面为双环形锥面,阀门流道平滑,流量系数大,水力阻力小,过流能力强,对中性好,密封性能好;介质粘度较高或粘度较低都比较适宜。2、阀芯刚度较大,可用于高压和超高压栗上。3、阀芯开启后,液流可以从阀芯内、外两环同时流出,形成双环流,因而适用流量较大的栗。4、与输送相同流量的单流道锥形阀比,双流道锥形阀的阀芯质量较小,惯性小,滞后高度小,栗阀振动和噪音小,寿命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栗的容积系数(容积效率)。然而在双流道锥形阀的普遍推广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障碍:一是,阀芯和阀座需要很高的加工精度,以保证阀芯和阀座的内、外两环形锥面的中心线尺寸的误差值尽可能的小,这样在阀芯和阀座的内、外两环形锥面配研时,可以较快消除加工的误差,使阀面密封性能良好。二是,国家标准GB/T 9234-2008《机动往复栗》规定:阀组无故障运行时间为500小时,阀组寿命3000小时(允许修复)。双流道锥形阀在工作中由于输送介质的原因,内、夕卜两环形锥面磨损往往会不均匀,锥面的磨损造成内、外两环形锥面的中心线尺寸的改变,这样在工作现场阀组的修复存在较大的困难:比如,内环形锥面磨损需要修复配研时,未磨损的外环形锥面也要随之一起进行配研,大大增加了维修的工作量。因此,适当降低双流道锥形阀阀芯和阀座的加工精度,减少阀组在工作现场的维修工作量,是双流道锥形阀得到普遍推广应用的技术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加工便利、能减少阀组在工作现场的维修工作量的新型双流道锥形阀。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双流道锥形阀,包含阀座和设置在阀座上的阀芯,设置在阀芯上部的阀罩,阀座上方设有环形凹槽,阀座下方设有与环形凹槽连通的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含有内环形阀芯、密封圈和外环形阀芯;其中内环形阀芯呈筒状,其外部为圆柱面,其内部下端设有凸起的内环形台,该内环形台与内环形阀芯底部端面之间形成有内锥面;内环形阀芯的外部圆柱面上开有沟槽;外环形阀芯呈筒状,其内部为圆柱面,外环形阀芯的高度与内环形阀芯的高度相同;外环形阀芯外部下端设有凸起的外环形台,外环形台与外环形阀芯底部端面之间形成有外锥面;密封圈装在内环形阀芯外部圆柱面开的沟槽内;内环形阀芯装在外环形阀芯内,且内环形阀芯和外环形阀芯之间能相对移动;内环形阀芯、密封圈和外环形阀芯共同组成组合式环形锥阀芯,内环形阀芯的内锥面和外环形阀芯的外锥面构成组合式环形锥阀芯的两个锥面,且组合式环形锥阀芯的两个锥面与阀座上方的环形凹槽的边缘相抵。作为改进,所述内锥面与内环形阀芯的外部圆柱面之间形成45度夹角,所述外锥面与外环形阀芯的内部圆柱面之间形成45度夹角。再改进,所述内环形阀芯的外部圆柱面位于阀座上方的环形凹槽的中心线面上;外环形阀芯的内部圆柱面位于阀座上方的环形凹槽的中心线面上。再改进,所述内环形阀芯上部内具有第一直径内孔和第二直径内孔,第一直径内孔的直径大于第二直径内孔的直径;外环形阀芯上部外具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从而使外环形阀芯上部外具有第一外径和第二外径;第一台阶在外环形阀芯外部圆柱面上的深度位置与内环形阀芯中第一直径内孔的底平面齐平;第二台阶外环形阀芯外部圆柱面上的深度位置与内环形阀芯中第二直径内孔的底平面齐平。再改进,所述外环形阀芯在第一外径处的筒壁厚度与内环形阀芯在第一直径内孔处的筒壁厚度相同。再改进,还包括内环形阀弹簧和外环形阀弹簧,其中内环形阀弹簧下部装在内环形阀芯中第二直径内孔的底平面上,内环形阀弹簧上部装在所述阀罩上部的内壁上;外环形阀弹簧下部装在外环形阀芯中第二台阶上,外环形阀弹簧上部装在阀罩上部的内壁上。再改进,所述阀罩中部具有一向内轴向延伸的管状孔,管状孔的高度与阀罩高度相同;阀罩上部制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阀罩下部外壁上设有环形芯槽,组合式环形锥阀芯的上部设置在环形芯槽内;环形芯槽上部制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穿孔。再改进,组合式环形锥阀芯的上部形成有环形凸台,该环形凸台与阀罩下笔的环形芯槽相配合,内环形阀芯上部第一直径内孔的底平面与阀罩的下平面之间的距离形成内环形阀芯上升的最大高度;外环形阀芯上部第一台阶的底平面与阀罩的下平面之间的距离形成外环形阀芯上升的最大高度。再改进,所述阀罩中部穿设有阀杆,阀杆的下端设置在阀座的螺纹孔内,螺母拧在阀杆的上部从而将阀罩压紧。再改进,阀座上方的环形凹槽(12)的边缘为能与组合式环形锥阀芯的两个锥面配合的斜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阀芯由内环形阀芯、O形密封圈和外环形阀芯共同组成,且内环形阀芯和外环形阀芯的相对位置是可以调整的、O形密封圈可以密封,由于内环形阀芯和外环形阀芯的锥面可以分别与阀座的锥面进行研配,两者组装后,相对位置可以调整,因此对组合式环形锥阀芯和阀座的加工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即对组合式环形锥阀芯和阀座的内、外两环形锥面的中心线尺寸的误差值要求不是很高。另外,在工作现场阀组的修复中,内环形阀芯和外环形阀芯可以分别修复,进行组装、调整相对位置后,在内环形阀弹簧和外环形阀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即能保证组合式环形锥阀芯与阀座的密封性,大大减少了维修的工作量。【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双流锥道形阀组件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新型双流道锥形阀组件图。【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双流道锥形阀,包含阀座(1)和设置在阀座(1)上的阀芯,设置在阀芯上部的阀罩(5),阀座上方设有环形凹槽(12),阀座下方设有与环形凹槽连通的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含有内环形阀芯(2)、密封圈(3)和外环形阀芯(4);其中内环形阀芯(2)呈筒状,其外部为圆柱面(21),其内部下端设有凸起的内环形台(22),该内环形台(22)与内环形阀芯(2)底部端面之间形成有内锥面(23);内环形阀芯(2)的外部圆柱面(21)上开有沟槽(26);外环形阀芯(4)呈筒状,其内部为圆柱面(41),外环形阀芯(4)的高度与内环形阀芯(2)的高度相同;外环形阀芯(4)外部下端设有凸起的外环形台(42),外环形台(42)与外环形阀芯(4)底部端面之间形成有外锥面(43);密封圈(3)装在内环形阀芯2外部圆柱面开的沟槽(26)内;内环形阀芯(2)装在外环形阀芯(4)内,且内环形阀芯(2)和外环形阀芯(4)之间能相对移动;内环形阀芯(2)、密封圈(3)和外环形阀芯(4)共同组成组合式环形锥阀芯,内环形阀芯(2)的内锥面(23)和外环形阀芯(4)的外锥面(43)构成组合式环形锥阀芯的两个锥面,且组合式环形锥阀芯的两个锥面与阀座上方的环形凹槽(12)的边缘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海龚名光陈英峰朱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合力机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