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机组。包括机箱,机箱一端分别开设置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机箱另一端设置有送风口,机箱内设置有能够将风从新风口和回风口混合抽入机组的机组风机,机箱内机组风机与新风口以及回风口之间设置有初效过滤器,机组风机和送风口之间设置有中效过滤器,初效过滤器和机组风机之间设置有位于机箱内的第一空调换热器,中效过滤器和机组风机之间设置有位于机箱内的加热的第二空调换热器,第二空调换热器通过管路并联有位于机箱外的第三空调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节能高效,热回收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空气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机组。包括机箱,机箱一端分别开设置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机箱另一端设置有送风口,机箱内设置有能够将风从新风口和回风口混合抽入机组的机组风机,机箱内机组风机与新风口以及回风口之间设置有初效过滤器,机组风机和送风口之间设置有中效过滤器,初效过滤器和机组风机之间设置有位于机箱内的第一空调换热器,中效过滤器和机组风机之间设置有位于机箱内的加热的第二空调换热器,第二空调换热器通过管路并联有位于机箱外的第三空调换热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节能高效,热回收率高。【专利说明】一种空气处理机组
本技术属于空气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机组。
技术介绍
—般制冷系统的风处理机组,夏季只将空调的冷源利用,而将空调的热源直接送至大气,造成能源的耗费,引起世界环境气温升高,而且冬季的供暖冷热不均,温湿度差,加湿时浪费大量的电源。而且从设计的理念,风管的组配及辅助热源和设备的选择都将影响着能源的耗费。本技术主要为能源的节约,将空调的空调冷热源充分利用、合理的风管设计以及辅助热源,辅助设备的选择都将浪费的能源充分利用,从而达到更高效,更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的绿色空气处理机组。空气处理机组风管的连接直接影响到室内的温湿度,而在现今的空气处理机组领域,不节能,不高效的风管连接将会导致大量的能源损失,而且还达不到效果,例如除湿机新风口先进行降温除湿,然后与回风混合再降温除湿,这样即增大了空调的负荷,又达不到所需的除湿效果。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机组[申请号:CN201520205966.9,包括:外壳、安装壳、多个支撑件和多个滚轮,安装壳固定在外壳的底板的下表面上,且安装壳与底板形成安装腔,安装壳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孔和多个轮孔;多个支撑件位于安装腔内,并与多个支撑孔相对设置,支撑件可伸出支撑孔,以调整空气处理机组的高度;多个滚轮位于安装腔内,并与多个轮孔相对设置,滚轮可伸出轮孔。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不节能,不高效,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节能的空气处理机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处理机组,包括机箱,所述的机箱一端分别开设置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机箱另一端设置有送风口,所述的机箱内设置有能够将风从新风口和回风口混合抽入的机组风机,所述的机组风机机箱内新风口以及回风口之间设置有初效过滤器,所述的机组风机和送风口之间设置有中效过滤器,所述的初效过滤器和机组风机之间设置有位于机箱内的第一空调换热器,所述的中效过滤器和机组风机之间设置有位于机箱内的加热的第二空调换热器,所述的第二空调换热器通过管路并联有位于机箱外的第三空调换热器,所述的第一空调换热器分别通过四通换向阀分别与第二空调换热器和第三空调换热器相串联;所述的机箱和室外机组内设置有能够调节通过第二空调换热器和第三空调换热器制冷剂量的比例调节系统,所述的比例调节系统与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新风口处设置有第一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的回风口处的第二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的第一空调换热器、第二空调换热器和第三空调换热器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三温湿度检测装置、第四温湿度检测装置和五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的控制机构分别与第一温湿度检测装置、第二温湿度检测装置、第三温湿度检测装置、第四温湿度检测装置和第五温湿度检测装置相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空气处理机组,包括机箱,所述的机箱一端分别开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机箱另一端设置有送风口,所述的机箱内设置有能够将风从新风口和回风口混合抽入的机组风机,所述的机组风机与新风口以及回风口之间设置有位于机箱内的初效过滤器,所述的机组风机和送风口之间设置有中效过滤器,所述的初效过滤器和机组风机之间设置有位于机箱内的第一空调换热器,所述的中效过滤器和机组风机之间设置有位于机箱内的加热的第二空调换热器,所述的第二空调换热器通过管路并联有位于机箱外的第三空调换热器,所述的第一空调换热器分别与第二空调换热器和第三空调换热器相串联;所述的机箱和室外机组内设置有能够调节通过第二空调换热器和第三空调换热器的制冷剂量的比例调节系统,所述的比例调节系统与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新风口处设置有第一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的回风口处的第二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的第一空调换热器、第二空调换热器和第三空调换热器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三温湿度检测装置、第四温湿度检测装置和五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的控制机构分别与第一温湿度检测装置、第二温湿度检测装置、第三温湿度检测装置、第四温湿度检测装置和五温湿度检测装置相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空调换热器和第二空调换热器之间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的第二节流元件上并联有旁通管路,所述的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的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的第二节流元件另一侧连接有第一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的机箱内设置有风机水箱,所述的风机水箱与加湿器相连接且风机水箱内设置有换热加热器,所述的换热加热器分别与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一空调换热器串联,所述的换热加热器上并联有旁通管路,所述的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的第一节流元件和换热加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第一单向阀,所述的第一空调换热器和换热加热器之间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比例调节系统包括与第二空调换热器的换热管一端相连通的第一比例调节阀、与第二空调换热器的换热管另一端相连通的第二比例调节阀、与第三空调换热器的换热管一端相连通的第三比例调节阀以及与第三空调换热器的换热管另一端相连通的第四比例调节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调换热器和第三空调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元件、第五电磁阀、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压缩机,所述第二空调换热器和第三空调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换热加热器、第一单向阀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的第二节流元件上并联有旁通管路,所述的旁通管路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的旁通管路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所述的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之间设置有第五电磁阀;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第一空调换热器设置有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所述的机箱内设置有风机水箱,所述的风机水箱与加湿器相连接且风机水箱内设置有换热加热器,所述的换热加热器分别与第二节流元件和第二空调换热器串联,所述的换热加热器上并联有旁通管路,所述的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比例调节阀,所述的第一节流元件和换热加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第一单向阀,所述的第一空调换热器和换热加热器之间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机箱内设置有位于第一空调换热器和机组风机之间的挡水板,所述的挡水板和第一空调换热器之间形成挡水空间,所述的挡水空间内设置有接水盘,所述的接水盘通过冷凝水排水管与外界相通。进一步地,所述的新风口处设置有新风电动阀,所述的回风口处设置有回风电动阀,所述的送风口处设置有送风电动阀,所述的新风电动阀、回风电动阀和送风电动阀分别与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的送风口处设置有风速测量仪,所述的机箱内设置有能够检测初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之间压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所述的机箱(1)一端分别开有新风口(2)和回风口(3),机箱(1)另一端设置有送风口(4),所述的机箱(1)内设置有能够将风从新风口(2)和回风口(3)混合抽入的机组风机(5),所述的机组风机(5)与新风口(2)以及回风口(3)之间设置有位于机箱(1)内的初效过滤器(6),所述的机组风机(5)和送风口(4)之间设置有中效过滤器(7),所述的初效过滤器(6)和机组风机(5)之间设置有位于机箱(1)内的第一空调换热器(8),所述的中效过滤器(7)和机组风机(5)之间设置有位于机箱(1)内的加热的第二空调换热器(9),所述的第二空调换热器(9)通过管路并联有位于机箱(1)外的第三空调换热器(10),所述的第一空调换热器(8)分别通过四通换向阀(11)分别与第二空调换热器(9)和第三空调换热器(10)相串联;所述的机箱(1)和室外机组(31)内设置有能够调节通过第二空调换热器(9)和第三空调换热器(10)制冷剂量的比例调节系统,所述的比例调节系统与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新风口(2)处设置有第一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的回风口(3)处的第二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的第一空调换热器(8)、第二空调换热器(9)和第三空调换热器(10)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三温湿度检测装置、第四温湿度检测装置和五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的控制机构分别与第一温湿度检测装置、第二温湿度检测装置、第三温湿度检测装置、第四温湿度检测装置和第五温湿度检测装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秦泗月,
申请(专利权)人:张勇,秦泗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