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搬运车,公开了一种搬运车承载机构,其包括货叉架(1)和推杆(2)或拉杆(3),还包括连杆(4),铰接在推杆(2)或拉杆(3)的端部的主承载轮架(5),铰接在连杆(4)一端的副承载轮架(6),副承载轮架(6)的悬臂长度大于主承载轮架(5)的悬臂长度;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推杆(2)或拉杆(3)上,还包括连接在副承载轮架(6)上且使副承载轮架(6)始终朝货叉架(1)回位的拉簧(7)。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固定架上设置主承载轮架(5)和副承载轮架(6),实现当车辆达到最大起升高度时,实现副承载轮着地,从而改变转弯支撑点,减小搬运车转弯半径,节约运作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搬运车承载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搬运车,尤其涉及了一种搬运车中用于减小转弯半径的承载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搬运车的承载机构中均为一组固定式承载轮,故其转弯时的最小转弯半径是以其中一个承载轮为支点使整车绕其支点转动,这种结构的搬运车转弯半径较大,特别是遇到长叉腿搬运车时,这个大转弯半径会使得该搬运车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很多场合都无法通过,不能有效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搬运车转弯半径大而带来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采用两组承载轮以减小搬运车转弯半径的搬运车承载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搬运车起升一般可以用两种方式实现,第一种方式是通过拉杆回拉主承载轮架实现起升;第二种方式是通过推杆前推主承载轮支架实现起升,鉴于两种搬运车的起升方式,减小搬运车转弯半径的方案也可分为两种。搬运车承载机构,包括货叉架和安装于货叉架内的推杆或拉杆,还包括连杆以及均铰接在货叉架上的主承载轮架和副承载轮架,副承载轮架的悬臂长度大于主承载轮架的悬臂长度;主承载轮架铰接在推杆或拉杆的端部,副承载轮架铰接在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推杆或拉杆上,还包括连接在副承载轮架上且使副承载轮架始终朝货叉架回位的拉簧,拉簧一端固定在副承载轮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货叉架上。通过在固定架上设置主承载轮架和副承载轮架,并且使得主承载轮架和副承载轮架之间通过一定的连接构件相互作用,即当搬运车内的起升动力机构施力于推杆或拉杆时,推杆或拉杆能够先后施力于主承载轮架和副承载轮架,使其均能够实现动作,可以有效减小空间布置约束,简化结构,节约空间,同时由于副承载轮架在拉簧的作用下始终贴着货叉架且副承载轮架的悬臂长度大于主承载轮架的悬臂长度,因而在车辆刚开始的正常起升过程中主承载轮着地,副承载轮悬空;当车辆起升到最大高度时,副承载轮架克服拉簧的作用,使得副承载轮着地而主承载轮悬空,从而使搬运车转弯时的支点往后移动,从而减小转弯半径。作为优选,主承载轮架上设有用于铰接在货叉架上的第一铰接孔、用于铰接在拉杆端部的第二铰接孔以及用于铰接主承载轮的第三铰接孔,第一铰接孔和第三铰接孔分别位于主承载轮架的两端,第二铰接孔位于主承载轮架的中部;副承载轮架上设有用于铰接在货叉架上的第四铰接孔、用于铰接在连杆端部的第五铰接孔以及用于铰接副承载轮的第六铰接孔,第四铰接孔和第六铰接孔分别位于主承载轮架的两端,第五铰接孔位于主承载轮架的中部。作为优选,主承载轮架上设有用于铰接在货叉架上的第一铰接孔、用于铰接在推杆端部的第二铰接孔以及用于铰接主承载轮的第三铰接孔,第二铰接孔和第三铰接孔分别位于主承载轮架的两端,第一铰接孔位于主承载轮架的中部;副承载轮架上设有用于铰接在货叉架上的第四铰接孔、用于铰接在连杆端部的第五铰接孔以及用于铰接副承载轮的第六铰接孔,第五铰接孔和第六铰接孔分别位于主承载轮架的两端,第四铰接孔位于主承载轮架的中部。作为优选,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推杆或拉杆的端部,另一端与副承载轮架铰接。作为优选,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推杆或拉杆的杆臂上,另一端与副承载轮架铰接。作为优选,连杆上设有与副承载轮架铰接的腰形孔,副承载轮架上设有可在腰形孔滑动的销轴,腰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拉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作为优选,主承载轮架、副承载轮架以及连杆均为两根,分别对称分布与于推杆或拉杆的两侧。作为优选,主承载轮架的第三铰接孔处铰接有铰接座,铰接座上铰接有两个承载轮。在主承载轮架上设置两个主承载轮,可使得整个承载机构更加稳定,起升效率更加高效。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固定架上设置主承载轮架和副承载轮架,实现当车辆达到最大起升高度时,实现副承载轮着地,从而改变转弯支撑点,减小搬运车转弯半径,节约运作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图1或图4中主承载轮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或图4中副承载轮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7或图9中主承载轮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7或图9中副承载轮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货叉架、2—推杆、3—拉杆、4—连杆、5—主承载轮架、6—副承载轮架、7—拉簧、41—腰形孔、51—第一铰接孔、52—第二铰接孔、53—第三铰接孔、54—第一销轴、55—第二销轴、56—第三销轴、61—第四铰接孔、62—第五铰接孔、63—第六铰接孔、64—第四销轴、65—第五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搬运车承载机构,如图1-图3以及图11、图12所示,包括货叉架1和安装于货叉架1内的拉杆3,还包括连杆4以及均铰接在货叉架1上的主承载轮架5和副承载轮架6,主承载轮架5铰接在拉杆3的端部,副承载轮架6铰接在连杆4的一端,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拉杆3的杆臂上,另一端与副承载轮架6铰接还包括连接在副承载轮架6上且使副承载轮架6始终朝货叉架1回位的拉簧7,拉簧7一端固定在副承载轮架6上,另一端固定在货叉架1上。主承载轮架5上设有用于铰接在货叉架1上的第一铰接孔51、用于铰接在拉杆3端部的第二铰接孔52以及用于铰接主承载轮的第三铰接孔53,第一铰接孔51和第三铰接孔53分别位于主承载轮架5的两端,第二铰接孔52位于主承载轮架5的中部;主承载轮架5上的第一铰接孔51通过第一销轴54铰接在货叉架1上且主承载轮架5可绕第一销轴54转动,实现车辆正常起升;拉杆3端部设有铰接座,主承载轮架5上的第二铰接孔52通过第二销轴55铰接在拉杆3的端部的铰接座上;拉杆3的杆臂上设有铰接孔,第三销轴56穿过铰接孔与连杆4铰接,副承载轮架6上设有用于铰接在货叉架1上的第四铰接孔61、用于铰接在连杆4端部的第五铰接孔62以及用于铰接副承载轮的第六铰接孔63,第四铰接孔61和第六铰接孔63分别位于主承载轮架5的两端,第五铰接孔62位于主承载轮架5的中部。副承载轮架6上的第四铰接孔61通过第四销轴64铰接在货叉架1上且副承载轮架6可绕第四销轴64转动,在拉簧7的作用力下,能够使副承载轮架6始终朝货叉架1回位,始终贴着货叉架1,连杆4上设有与副承载轮架6铰接的腰形孔41,腰形孔41与副承载轮架6上的第五铰接孔62配合,通过第五销轴65在腰形孔41配合滑动实现两者的铰接,腰形孔41的长度方向与拉杆3的长度方向平行。当拉杆3受力向右拉动第二销轴55时,可使主承载轮架5绕第一销轴54做逆时针旋转运动,同时连杆4在拉杆3的作用下随拉杆3向右移动,连杆4向右移动会使得第五销轴65在连杆4上的腰形孔41内相对向左滑动,直至连杆4空行程结束,即连杆4在腰形孔41内行程走完,第五销轴65位于腰形孔41的最左端,此时连杆4带动第五销轴65,迫使副承载轮架6克服拉簧7的作用力绕副承载轮架6上第四铰接孔61的铰接处做逆时针旋转运动,由于副承载轮架6在拉簧7的作用下始终贴着货叉架1且副承载轮架6悬臂的长度大于主承载轮架5悬臂的长度,故在车辆刚开始的正常起升过程中主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搬运车承载机构,包括货叉架(1)和安装于货叉架(1)内的推杆(2)或拉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4)以及均铰接在货叉架(1)上的主承载轮架(5)和副承载轮架(6),副承载轮架(6)的悬臂长度大于主承载轮架(5)的悬臂长度;主承载轮架(5)铰接在推杆(2)或拉杆(3)的端部,副承载轮架(6)铰接在连杆(4)的一端,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推杆(2)或拉杆(3)上,还包括连接在副承载轮架(6)上且使副承载轮架(6)始终朝货叉架(1)回位的拉簧(7),拉簧(7)一端固定在副承载轮架(6)上,另一端固定在货叉架(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搬运车承载机构,包括货叉架(1)和安装于货叉架(1)内的推杆(2)或拉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4)以及均铰接在货叉架(1)上的主承载轮架(5)和副承载轮架(6),副承载轮架(6)的悬臂长度大于主承载轮架(5)的悬臂长度;主承载轮架(5)铰接在推杆(2)或拉杆(3)的端部,副承载轮架(6)铰接在连杆(4)的一端,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推杆(2)或拉杆(3)上,还包括连接在副承载轮架(6)上且使副承载轮架(6)始终朝货叉架(1)回位的拉簧(7),拉簧(7)一端固定在副承载轮架(6)上,另一端固定在货叉架(1)上;连杆(4)上设有与副承载轮架(6)铰接的腰形孔(41),副承载轮架(6)上设有可在腰形孔(41)滑动的销轴,腰形孔(41)的长度方向与拉杆(3)或推杆(2)的长度方向平行,其中主承载轮架(5)相对于副承载轮架(6)位于货叉架的叉端较近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车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主承载轮架(5)上设有用于铰接在货叉架(1)上的第一铰接孔(51)、用于铰接在拉杆(3)端部的第二铰接孔(52)以及用于铰接主承载轮的第三铰接孔(53),第一铰接孔(51)和第三铰接孔(53)分别位于主承载轮架(5)的两端,第二铰接孔(52)位于主承载轮架(5)的中部;副承载轮架(6)上设有用于铰接在货叉架(1)上的第四铰接孔(61)、用于铰接在连杆(4)端部的第五铰接孔(62)以及用于铰接副承载轮的第六铰接孔(63),第四铰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顺利,翁利建,徐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