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生态大棚,其造价较低、安装简易、便于安装过程中进行调节。一种光伏生态大棚,包括用于安装在地面上形成支承的支承架、至少一个上部连接有光伏组件的组件支架,所述支承架包括至少一个横梁,该光伏生态大棚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组件支架的第一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组件支架和光伏组件的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呈L形的角连接件,所述角连接件为角钢或角铝,所述角连接件的两端部分别和所述横梁、所述组件支架的下端部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生态大棚。
技术介绍
目前,太阳能光伏组件被应用于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而被太阳能光伏组件下方的土地未得到有效利用。若能使阳光照入太阳能光伏组件下方,并在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下方种植农作物、花卉、中草药等植物,或养殖家禽家畜水产等,则会较大提高阳光和土地的利用率。
参照附图1、2所示,光伏组件安装在组件支架2’的上部,组件支架2’的下部和光伏生态大棚大棚的支承架1’连接,具体和支承架1’的横梁10’连接。横梁10’上开设有和组件支架2’的下端部相配合的安装槽100’,组件支架2’插设在安装槽100’内,并通过螺钉20’紧固。这种连接方式具有如下缺陷:横梁构型复杂,加工成本较高,因而造价也较高,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生态大棚,其造价较低、安装简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光伏生态大棚,包括用于安装在地面上形成支承的支承架、至少一个上部连接有光伏组件的组件支架,所述支承架包括至少一个横梁,该光伏生态大棚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组件支架的第一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组件支架和光伏组件的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呈L形的角连接件,所述角连接件为角钢或角铝,所述角连接件的两端部分别和所述横梁、所述组件支架的下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角连接件的一端部和所述横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角连接件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组件支架的下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组件支架下端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和一个所述角连接件的上端部相固定连接,角连接件的下端部和所述横梁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具有相对的两端的本体、分别自所述本体的两端弯折的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端贴合部和所述光伏组件贴合并固定连接,第二贴合部和所述组件支架的上端部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与所述组件支架的上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本体相固定连接的第二端。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贴合部和所述光伏组件相焊接,第二贴合部和所述组件支架的上端部相焊接,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栓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组件支架的上端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贴合部和所述光伏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贴合部和所述组件支架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栓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组件支架的上端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本体。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相反向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本体中部和第一贴合部或第二贴合部之间的加强部。
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采用角钢或角铝配合螺栓将横梁和组件支架连接,避免在横梁上加工安装槽,简化了横梁的加工工艺,横梁造价较低,而且安装简易,便于在安装过程中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附图1、2为现有技术中的组件支架和横梁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光伏生态大棚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二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第二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
1’、支承架;10’、横梁;100’、安装槽;2’、组件支架;20’、螺钉;
1、支承架;10、横梁;
2、组件支架;21、立柱;22、顶杆;
3、光伏组件;
4、第一连接机构;41、角铝;
5、第二连接机构;51、第一连接件;511、第一贴合部;512、第二贴合部;513、加强部;52、第二连接件;
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实施例1
参照附图3至6所示,一种光伏生态大棚,包括用于安装在地面上形成支承的支承架1、多个上部连接有光伏组件3的组件支架2,太阳能光伏组件3的下方种植农作物、花卉、中草药等植物,或养殖家禽家畜水产等,较大提高阳光和土地的利用率。支承架1包括多个间隔排列且横向延伸的横梁10,该光伏生态大棚还包括用于连接横梁10和组件支架2的第一连接机构4、用于连接组件支架2和光伏组件3的第二连接机构5,具体地,各组件支架2分别通过一个第一连接机构4连接至横梁10,各光伏组件3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机构5连接至相应的组件支架2。
第一连接机构4包括包括呈L形的角连接件,角连接件为角钢或角铝,角连接件的两端部分别和横梁10、组件支架2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选用角铝41作为角连接件,角铝41具有基本竖直延伸的上端部和基本水平延伸的下端部,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构成的夹角接近为直角。
具体地,组件支架2包括立柱21及设在立柱21上端的顶杆22,立柱21下端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和一个角铝41的上端部通过螺栓6固定连接,即一个螺栓6水平贯穿立柱21下端部和两个角铝41的上端部而将三者固定连接;两个角铝41的下端在分别和横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即两个螺栓6分别竖直贯穿角铝41的下端部和横梁10而分别将二者连接。
第二连接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第一连接件51包括具有相对的两端的本体、分别自所述本体的两端弯折的第一贴合部511和第二贴合部512。第一贴合部511和第二贴合部512相反向弯折,第一贴合部511与光伏组件3相贴合并和光伏组件3相焊接,第二贴合部512与顶杆22相贴合并和顶杆22相焊接,第一贴合部511和第二贴合部512相平行,且第一贴合部511/第二贴合部512与本体间构成的夹角接近直角。第二连接件52具有与顶杆22相固定连接的第一端和与第一连接件51的本体相固定连接的第二端。第二连接件52通过螺栓6分别固定连接至顶杆22和第一连接件51的本体。
实施例2
参照附图6所示,本实施例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
第一连接件51的第一贴合部511和光伏组件3通过螺栓6固定连接,第二贴合部512和顶杆2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机构5还包括连接在本体中部和第一贴合部511或第二贴合部512之间的加强部513,第一贴合部511/第二贴合部512与本体间构成的夹角为锐角。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生态大棚,包括用于安装在地面上形成支承的支承架、至少一个上部连接有光伏组件的组件支架,所述支承架包括至少一个横梁,该光伏生态大棚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组件支架的第一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组件支架和光伏组件的第二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呈L形的角连接件,所述角连接件为角钢或角铝,所述角连接件的两端部分别和所述横梁、所述组件支架的下端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生态大棚,包括用于安装在地面上形成支承的支承架、至少一个上部连接有光伏组件的组件支架,所述支承架包括至少一个横梁,该光伏生态大棚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组件支架的第一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组件支架和光伏组件的第二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呈L形的角连接件,所述角连接件为角钢或角铝,所述角连接件的两端部分别和所述横梁、所述组件支架的下端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生态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连接件的一端部和所述横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生态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连接件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组件支架的下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生态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支架下端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和一个所述角连接件的上端部相固定连接,角连接件的下端部和所述横梁相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生态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具有相对的两端的本体、分别自所述本体的两端弯折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柏兴,倪志春,许志翔,胡亚益,严煜,
申请(专利权)人: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