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安全的电梯,包括轿厢、井道、钢丝绳、定滑轮、卷扬机、电梯门、驱动机构,该井道内设有保护机构;该保护机构包括辅助单元、补救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辅助单元的设计,当钢丝绳意外断裂时能够及时利用支撑板去阻止轿厢继续下降,有效的避免了意外的发生;通过电梯门的设计,也能够在轿厢意外上升或下降时避免意外发生,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安全的电梯。
技术介绍
据统计,我国在用电梯34.6多万台,每年还以约5万~6万台的速度增长。电梯服务中国已有100多年历史,而我国在用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却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目前我国电梯技术水平已与世界同步。目前,电梯融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有电梯的存在,才能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便利性。可是,使用电梯时,也常常存在安全隐患,例如:钢丝绳意外断裂、电梯意外上升、下降而造成人员伤亡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使用安全的电梯,安全、方便。一种使用安全的电梯,包括轿厢、井道、钢丝绳、定滑轮、卷扬机、电梯门、驱动机构,该井道内设有保护机构;该保护机构包括辅助单元,该辅助单元包括支架、滑杆,该支架沿竖直方向设置滑槽,该滑杆的两端与滑槽滑动连接,该滑杆上设有滚轮,该滚轮与滑杆转动连接,该滚轮置于定滑轮、卷扬机的下方,该钢丝绳的一端与轿厢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定滑轮、滚轮后与卷扬机连接;该滑杆上设有导电块,该导电块置于滑杆的下方;该保护机构还包括补救单元,该补救单元包括支撑板、气缸、第一导体、第二导体,该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置于导电块的下方,该导电块向下滑落时与第一导体、第二导体接触,此时,该第一导体、导电块、第二导体相互导通;该第一导体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该第二导体与气缸电连接;该气缸断电时,该支撑板与轿厢在水平面的投影没有重合;该气缸通电时,该气缸驱动支撑板向轿厢方向位移,该支撑板与轿厢在水平面的投影有重合区域。正常情况下,钢丝绳是绷紧的,滚轮、导电块在钢丝绳的拉力作用下上升。当钢丝绳断裂时,导电块在重力作用下下降与第一导体、第二导体接触,从而将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导通,气缸通电,气缸驱动支撑板向轿厢方向位移,支撑板的顶端伸出,置于轿厢的下方,这样,轿厢就会落在支撑板上,避免其继续下降,有效的保证了轿厢内人员安全。优选的,该补救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沿井道的延伸方向分布。钢丝绳断裂时,轿厢的位置是随意的,如果只设置一个补救单元,轿厢位置过高的话,冲击力会很大,很明显会对补救单元及轿厢内人员造成很大伤害。通过设置多个补救单元,能够及时利用轿厢附近的补救单元对其支撑,效果好。优选的,相邻补救单元之间的距离与相邻楼层停靠口之间的距离相等,该补救单元与楼层停靠口对应设置。钢丝绳断裂时时,利用补救单元支撑轿厢,方便从楼层停靠口打开轿厢进行救援。优选的,该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缓冲层;减小对轿厢、支撑板的冲击力。优选的,该轿厢上设有转轴,该转轴沿竖直方向设置,该电梯门与转轴转动连接,该驱动机构驱动电梯门向外转动将轿厢打开;让电梯门按上述设计,开门时,电梯门不需要向两边滑动,减小井道的宽度,节省成本,如果轿厢意外上升或下降的话,电梯门置于楼层停靠口,这时,可以利用电梯门支撑轿厢的重量,避免意外的发生,也为人们做出反应争取宝贵的时间。本技术中,通过辅助单元的设计,当钢丝绳意外断裂时能够及时利用支撑板去阻止轿厢继续下降,有效的避免了意外的发生;通过电梯门的设计,也能够在轿厢意外上升或下降时避免意外发生,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使用安全的电梯,包括轿厢1、井道2、钢丝绳3、定滑轮4、卷扬机5、电梯门6、驱动机构7,该井道2内设有保护机构;该保护机构包括辅助单元,该辅助单元包括支架8、滑杆9,该支架8沿竖直方向设置滑槽,该滑杆9的两端与滑槽滑动连接,该滑杆9上设有滚轮10,该滚轮10与滑杆9转动连接,该滚轮10置于定滑轮4、卷扬机5的下方,该钢丝绳3的一端与轿厢1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定滑轮4、滚轮10与卷扬机4连接;该滑杆9上设有导电块15;该保护机构还包括补救单元,该补救单元包括支撑板11、气缸12、第一导体13、第二导体14,该第一导体13、第二导体14置于导电块15的下方,该导电块15向下滑落时与第一导体13、第二导体14接触,此时,该第一导体13、导电块15、第二导体14相互导通;该第一导体13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该第二导体14与气缸12电连接;该气缸12断电时,该支撑板11与轿厢1在水平面的投影没有重合;该气缸12通电时,该气缸12驱动支撑板11向轿厢1方向位移,该支撑板11与轿厢1在水平面的投影有重合区域。正常情况下,钢丝绳3是绷紧的,支架8固定,滚轮10、导电块15在钢丝绳3的拉力作用下上升。当钢丝绳3断裂时,导电块15在重力作用下下降与第一导体13、第二导体14接触,从而将第一导体13、第二导体14导通,气缸12通电,气缸12驱动支撑板11向轿厢1方向位移,支撑板12的顶端伸出,置于轿厢1的下方,这样,轿厢1就会落在支撑板11上,避免其继续下降,有效的保证了轿厢1内人员安全。该补救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沿井道2的延伸方向分布。钢丝绳3断裂时,轿厢1的位置是随意的,如果只设置一个补救单元,轿厢1位置过高的话,冲击力会很大,很明显会对补救单元及轿厢1内人员造成很大伤害。通过设置多个补救单元,能够及时利用轿厢1附近的补救单元对其支撑,效果好。相邻补救单元之间的距离与相邻楼层停靠口A之间的距离相等,该补救单元与楼层停靠口A对应设置。钢丝绳3断裂时时,利用补救单元支撑轿厢1,方便从楼层停靠口A打开轿厢1进行救援。该支撑板11的上表面设有缓冲层16;减小对轿厢1、支撑板11的冲击力。该轿厢1上设有转轴17,该转轴17沿竖直方向设置,该电梯门6与转轴17转动连接,该驱动机构7驱动电梯门6向外转动将轿厢1打开;让电梯门按上述设计,开门时,电梯门6不需要向两边滑动,减小井道2的宽度,节省成本,如果电梯意外上升或下降的话,电梯门6置于楼层停靠口A,这时,可以利用电梯门6支撑轿厢1的重量,避免意外的发生,也为人们做出反应争取宝贵的时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用安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1)、井道(2)、钢丝绳(3)、定滑轮(4)、卷扬机(5)、电梯门(6)、驱动机构(7),该井道(2)内设有保护机构;该保护机构包括辅助单元,该辅助单元包括支架(8)、滑杆(9),该支架(8)沿竖直方向设置滑槽,该滑杆(9)的两端与滑槽滑动连接,该滑杆(9)上设有滚轮(10),该滚轮(10)与滑杆(9)转动连接,该滚轮(10)置于定滑轮(4)、卷扬机(5)的下方,该钢丝绳(3)的一端与轿厢(1)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定滑轮(4)、滚轮(10)与卷扬机(5)连接;该滑杆(9)上设有导电块(15);该保护机构还包括补救单元,该补救单元包括支撑板(11)、气缸(12)、第一导体(13)、第二导体(14),该第一导体(13)、第二导体(14)置于导电块(15)的下方,该导电块(15)向下滑落时与第一导体(13)、第二导体(14)接触,该第一导体(13)、导电块(15)、第二导体(14)相互导通;该第一导体(13)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该第二导体(14)与气缸(12)电连接;该气缸(12)断电时,该支撑板(11)与轿厢(1)在水平面的投影没有重合;该气缸(12)通电时,该气缸(12)驱动支撑板(11)向轿厢(1)方向位移,该支撑板(11)与轿厢(1)在水平面的投影有重合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安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1)、井道(2)、钢丝绳
(3)、定滑轮(4)、卷扬机(5)、电梯门(6)、驱动机构(7),该井道(2)内
设有保护机构;
该保护机构包括辅助单元,该辅助单元包括支架(8)、滑杆(9),该支架
(8)沿竖直方向设置滑槽,该滑杆(9)的两端与滑槽滑动连接,该滑杆(9)
上设有滚轮(10),该滚轮(10)与滑杆(9)转动连接,该滚轮(10)置于定
滑轮(4)、卷扬机(5)的下方,该钢丝绳(3)的一端与轿厢(1)连接,另一
端依次绕过定滑轮(4)、滚轮(10)与卷扬机(5)连接;该滑杆(9)上设有
导电块(15);
该保护机构还包括补救单元,该补救单元包括支撑板(11)、气缸(12)、
第一导体(13)、第二导体(14),该第一导体(13)、第二导体(14)置于导电
块(15)的下方,该导电块(15)向下滑落时与第一导体(13)、第二导体(14)
接触,该第一导体(13)、导电块(15)、第二导体(14)相互导通;该第一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翔,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瑞格电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