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华东地区利用杂交水稻再生营养体生产粗饲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46564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4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华东地区利用杂交水稻再生营养体生产粗饲料的方法,属于畜牧学牧草生产领域。利用再生性强的杂交水稻,正常收获一季稻谷,头季稻留茬30 cm,并在头季稻收割后6 d进行60 g/hm2外源赤霉素处理,生长30 d,刈割高度5 cm,每亩增收1500 kg左右饲用品质优良的鲜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为20.18%,粗蛋白(CP)含量7.00%,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为47.21%)。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再生性强的杂交水稻进行生产,在正常收获一季稻谷的前提下,增收一茬优质青绿饲料,且不影响下茬播种,省工、省力、增效,是一种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和茬口间隙增加华东地区优质青绿粗饲料生产的好办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华东地区利用杂交水稻再生营养体生产粗饲料的方法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华东地区利用杂交水稻再生营养体生产粗饲料的方法,属于畜牧学牧草生产领域,适用于华东地区一季稻有余两季稻不足的区域利用茬口间隙进行优质青绿饲料生产。二、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草食畜牧业的兴起,南方农区出现了粗饲料的严重短缺。华东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等地,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奶牛肉羊生产规模较大。以江苏为例,2010年牛存栏量55.52万头,羊存栏量415.57万只[1],年需青粗饲料约909.54万t(干重)。而2011年青饲料种植面积仅为2.84万hm2[1],年产青粗饲料仅约90万t(干重),远远不能满足青粗饲料的需求。华东地区是传统的鱼米之乡,水稻是其主要作物,传统种植业较为发达,缺少进行大规模青粗饲料生产的土地。如何利用该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光热资源的利用率,进行青粗饲料生产是重要课题。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采用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具有一种两收、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生产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目前在福建、湖南、江西、四川等地研究利用较多,但在苏浙沪等华东地区,极少见到相关研究利用报道,因为该地区的水热条件不能让再生稻完成全生育期生长,实现开花结实[2]。华东地区的水热条件虽然不足以进行再生稻的种子生产,但可以利用水稻再生营养体在下茬作物播种临界期之前收割用作粗饲料,增加该地区粗饲料供应量,并不耽误下茬利用。参考文献[1]徐颉,樊燕超.江苏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95-301.[2]李义珍,黄育民,陈子聪,等.再生稻丰产技术研究[J].福建农科院学报,1991,6(1):1-12.三、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华东地区再生性强的杂交水稻,开发出一种利用其再生营养体生产优质粗饲料的方法,为提高华东地区的粗饲料供应提供有效途径,为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持。(二)技术方案一种华东地区利用杂交水稻再生营养体生产粗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头季杂交稻选择再生性强的品种,头季稻正常收获后残茬再生率90%以上;2.头季杂交稻正常播种育秧,进行正常的肥水管理;3.头季杂交稻成熟收获时留茬30cm用作再生茬;4.头季稻收割后6d喷施60g/hm2的外源赤霉素;5.再生稻应在下茬小麦或油菜播种临界期前收割;6.再生稻收割留茬高度5cm。所述一种华东地区利用杂交水稻再生营养体生产粗饲料的方法,具体包括:(1)头季稻栽培管理方法:水稻品种采用再生性强的杂交水稻品种,在华东地区按照正常茬口播种插秧,一般是在5月上旬播种育秧,小麦或油菜收割后6月上旬移栽;肥水管理参照当地正常的水稻管理;头季稻籽粒成熟后及时收割,在9月中旬左右,留茬高度30cm;(2)再生稻生产方法:头季稻收割后6d喷施60g/hm2的外源赤霉素,外源赤霉素来自上海同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赤霉酸,有效成分含量75%,价格2元/g。让再生茬萌发生长,在下茬小麦或油菜播种临界期前收割,一般生长30d,收割留茬高度5cm。所述的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头季稻在80%籽粒达到完熟期时即可进行收割,为再生稻留出较多的生长时间。所选杂交水稻品种为:准两优608。(三)有益效果华东地区的水热条件虽然不足以进行再生稻的种子生产,但本专利技术通过再生茬出苗率及不同收割高度稻草饲用品质、头季稻不同留茬高度及赤霉素处理对再生稻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不同收获期对再生稻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等试验摸索得出,能够巧妙地利用水稻再生营养体在下茬作物播种临界期之前收割用作粗饲料,增加该地区粗饲料供应量,并不耽误下茬利用。本专利技术试验表明,华东地区常用的Y两优689,绿优1号,华安九号,华安3号,Ⅱ优650,丰两优六号,内2优6号,Y两优9918,准两优608,徽两优996,徽瑞9号,天丰优084,稻多收,荃银乌金等13个商业杂交稻品种的出苗率均低于20%,只有准两优608的出苗率高达92%,且准两优608的再生苗株高为63.43cm。本专利技术试验得出,准两优608再生能力强,再生苗出苗率达92%,可利用其再生营养体进行粗饲料生产;头茬稻留茬30cm,并在头茬稻收割后6d进行外源赤霉素处理,生长30d,刈割高度5cm,可获得饲用品质优良(NSC含量20.18%,CP含量7.00%,IVDMD47.21%)的粗饲料,用上述方法进行水稻再生营养体粗饲料生产,在1个月内每亩能额外增加1500kg左右的优质鲜草。本专利技术除了喷施外源赤霉素的成本外没有额外的投入,而每亩赤霉素的价格仅为2元/g×4g=8元,利用两茬衔接间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利用水稻再生营养体可生产饲用品质优良的青绿饲料,水稻再生营养体的饲用品质极显著优于头季稻稻草,与开花后期多花黑麦草的饲用品质相当。如江苏等地的生产茬口多为小麦-水稻,油菜-水稻,小麦的播种时间在10月下旬,收获时间在6月上旬,因此利用杂交稻再生营养体饲料化利用,可不占用后茬时间,并可增加粗饲料产量。这是增加华东地区优质粗饲料生产的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四)附图说明图1不同水稻品种再生茬的出苗率(五)具体实施方法1.材料与方法选用华东地区常用的14个杂交稻品种进行试验:Y两优689,绿优1号,华安九号,华安3号,Ⅱ优650,丰两优六号,内2优6号,Y两优9918,准两优608,徽两优996,徽瑞9号,天丰优084,稻多收,荃银乌金。2014年5月7日播种,6月7日插秧。单穴单株,株行距13cm×25cm。小区面积为40m×9m=360m2。试验地点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试验田。头季稻常规肥水管理,再生稻不进行肥水管理。头茬稻在80%以上籽粒达到完熟期时收割,留茬30cm。再生稻10月20日收割,调查再生茬的出苗率,出苗率=新生苗株数/残茬株数*100(%),并测定株高。选取再生茬出苗率>40%的品种进行收割测产,留茬高度为5cm,15cm,30cm(即新生苗)。每小区选取长势一致的10株取样,称取鲜重后105℃杀青15min,然后75℃烘干至恒重并称重。烘干样品粉碎过40目筛,将草粉装入密封样品袋备用,测定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carbohydrates,NSC)、粗蛋白(crude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detergent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detergentfiber,ADF)的含量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nvitrodrymatterdigestibility,IVDMD)。NSC的测定方法参考Yoshida的方法[1],先测定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在测定淀粉含量,NSC(%)=WSC(%)+淀粉(%)。CP用丹麦产的蛋白分析仪测定(KJELTEC2300,Foss,Denmark)。NDF,ADF用范氏法测定[2]。IVDMD的测定方法参考胃蛋白酶-纤维素酶两步法[3]。2015年利用筛选出的准两优608进行试验,5月11日播种,6月13日插秧。单穴单株,株行距13cm×25cm,每小区30行,每行10株。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华东地区利用杂交水稻再生营养体生产粗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杂交稻选择再生性强的品种,残茬再生率90%以上;头季杂交稻正常播种育秧,进行正常的肥水管理;(2)头季杂交稻成熟收获时留茬30 cm用作再生茬;(3)头季稻收割后6 d喷施60 g/hm2的外源赤霉素;(4)再生稻应在下茬小麦或油菜播种临界期前收割;(5)再生稻收割留茬高度5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华东地区利用杂交水稻再生营养体生产粗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杂交水稻选择再生性强的品种,残茬再生率90%以上;头季杂交水稻正常播种育秧,进行正常的肥水管理;(2)头季杂交水稻在80%籽粒达到完熟期时即进行收割;头季杂交水稻成熟收获时留茬30cm用作再生茬;(3)头季杂交水稻收割后6d喷施60g/hm2的外源赤霉素;(4)再生稻应在下茬小麦或油菜播种临界期前收割;(5)再生稻收割留茬高度5cm;所述一种华东地区利用杂交水稻再生营养体生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臣飞许能祥丁成龙顾洪如程云辉张文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