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涡旋压缩机:静涡盘上设有两个增焓孔,第一增焓孔处的压力小于第二增焓孔处的压力;涡旋压缩机的吸气口、排气口处均设有传感器;第一增焓机构和第二增焓机构:用于向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内补充介质;连通转换机构:用于切换所述两个增焓机构与两个增焓孔的连通状态;控制器:用于切换所述连通转换机构的工作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针对不同运行压比工况,执行两个补气位置转换补气的准二级涡旋压缩操作,也可以在运行工况压比偏高的情况下,执行两个补气位置同时进行补气的准三级涡旋压缩操作,可以有效提升不同压比工况下的制热或制冷能力及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及压缩机
,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涡旋压缩机:静涡盘上设有两个增焓孔,第一增焓孔处的压力小于第二增焓孔处的压力;涡旋压缩机的吸气口、排气口处均设有传感器;第一增焓机构和第二增焓机构:用于向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内补充介质;连通转换机构:用于切换所述两个增焓机构与两个增焓孔的连通状态;控制器:用于切换所述连通转换机构的工作状态。本专利技术能够针对不同运行压比工况,执行两个补气位置转换补气的准二级涡旋压缩操作,也可以在运行工况压比偏高的情况下,执行两个补气位置同时进行补气的准三级涡旋压缩操作,可以有效提升不同压比工况下的制热或制冷能力及效率。【专利说明】_种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及压缩机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涡旋压缩机因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普通制冷空调系统中。这种制冷空调系统主要应用在环境温度较低、冷凝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压缩机的压比将增大,这将引起压缩机吸气端吸气比容增大、输气系数减少,从而导致压缩机制热量不足,排气温度过高,会使压缩机的工作效率急速降低,长期运行会出现机械部件之间的磨损、冷冻油失效等问题,极大降低了压缩机长期使用的可靠性。现阶段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采用具有中间补气功能的准二级涡旋压缩机,其特征是在压缩机中间压缩腔上开设有补气孔,并通过补气管道与系统的中间压力补气(液)源连通,使系统中的中压冷媒气(液)体补入压缩机的压缩腔,增加压缩机的排气量,降低排气温度,从而提高压缩机的能力、效率及可靠性。比如,当压缩机吸入冷媒的压力Ps和排出冷媒的压力Pd之比4〈Pd/Ps〈8之间时,现有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压缩机的效率;但由于补气(液)开口位置固定,补气(液)方式单一,当低压比Pd/Ps小于或等于4,以及高压比Pd/Ps大于或等于8的工况范围运行时,压缩机存在效率提升不明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空调制冷系统中涡旋压缩机的增焓方式较单一,只能实现准二级增焓,当冷媒压比偏低或偏高时,存在增焓对于涡旋压缩机效率提升不明显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上设有与压缩腔连通的第一增焓孔和第二增焓孔,所述第一增焓孔处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增焓孔处的压力;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吸气口处设有用于检测吸气压力的第一传感器,所述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口处设有用于检测排气压力的第二传感器;冷凝器和蒸发器:分别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口、吸气口连通,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通过管路连通;第一增焓机构和第二增焓机构: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增焓孔、和/或所述第二增焓孔向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内补充介质;连通转换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第二增焓机构、第一增焓孔、第二增焓孔连通,所述连通转换机构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第二增焓机构与所述第一增焓孔、第二增焓孔的连通状态;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连通转换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切换所述连通转换机构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增焓孔沿静涡盘型线的延伸方向旋转150-210度后,能与所述第二增焓孔重合。其中,所述第一增焓机构与第二增焓机构顺序连接于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且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二增焓机构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一增焓机构与所述第二增焓机构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还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同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同所述第二增焓机构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增焓机构为第一闪蒸器,所述第一闪蒸器通过第一增焓回路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增焓机构为第二闪蒸器,所述第二闪蒸器通过第二增焓回路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接。其中,所述连通转换机构的工作状态至少包括:状态一:所述第一增焓回路与所述第一增焓孔连通;状态二:所述第一增焓回路与所述第二增焓孔连通;状态三:所述第一增焓回路与所述第二增焓孔连通,且所述第二增焓回路与所述第一增焓孔连通。其中,设定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且所述第一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当所述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值、介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之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机构将所述连通转换机构的工作状态对应调整为状态一、状态二、状态三。其中,所述静涡盘内的型线为静涡盘型线,动涡盘内的型线为动涡盘型线;所述动涡盘型线的外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围成第一压缩腔,所述动涡盘型线的内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围成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增焓孔、第二增焓孔均能与所述第一压缩腔、第二压缩腔交替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增焓孔垂直所述静涡盘的底面设置,所述静涡盘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增焓孔连通的第一连接通路,所述第一连接通路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通;所述第二增焓孔垂直所述静涡盘的底面设置,所述静涡盘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增焓孔连通的第二连接通路,所述第二连接通路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垂直于所述第一增焓孔,所述第二连接通路垂直于所述第二增焓孔。其中,所述第一增焓孔连接有第一补气管,所述第一补气管穿出所述涡旋压缩机后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通;所述第二增焓孔连接有第二补气管,所述第二补气管穿出所述涡旋压缩机后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通。其中,所述静涡盘内的型线为静涡盘型线,动涡盘内的型线为动涡盘型线;所述动涡盘型线的外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围成第一压缩腔,所述动涡盘型线的内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围成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增焓孔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相连通的第一外增焓孔和第一内增焓孔。其中,所述第一增焓孔垂直所述静涡盘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一外增焓孔和第一内增焓孔均通过第一连接通路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增焓孔垂直所述静涡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一外增焓孔和第一内增焓孔分别通过第一外连接通路和第一内连接通路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一外连接通路和第一内连接通路上均设有单向阀。其中,所述静涡盘内的型线为静涡盘型线,动涡盘内的型线为动涡盘型线;所述动涡盘型线的外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围成第一压缩腔,所述动涡盘型线的内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围成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二增焓孔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相连通的第二外增焓孔和第二内增焓孔;所述第二外增焓孔和第二内增焓孔分别通过第二外连接通路和第二内连接通路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二外连接通路和第二内连接通路上均设有单向阀。(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一种空调系统,通过采用两个增焓孔、两套闪蒸器。以及连通转换机构等结构,可以根据工况的不同进行增焓补气位置的变换。通过补气位置的变换或同时补气可以较大范围提升不同压比工况下的涡旋压缩机的能力或效率。当中间制冷剂气体与靠近吸气腔的增焓补气位置连通时,即连通转换机构处于状态一时,可以有效提升低压比、低负荷工况的制冷能力或效率;当中间制冷剂气体与远离吸气腔的增焓补气位置连通时,即连通转换机构处于状态二时,可以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涡旋压缩机(50):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静涡盘(1)上设有与压缩腔(3)连通的第一增焓孔(1c)和第二增焓孔(1b),所述第一增焓孔(1c)处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增焓孔(1b)处的压力;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吸气口(16)处设有用于检测吸气压力的第一传感器(42),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排气口(15)处设有用于检测排气压力的第二传感器(43);冷凝器(23)和蒸发器(24):分别与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排气口(15)、吸气口(16)连通,所述冷凝器(23)和蒸发器(24)通过管路连通;第一增焓机构和第二增焓机构: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增焓孔(1c)、和/或所述第二增焓孔(1b)向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压缩腔(3)内补充介质;连通转换机构(21):分别与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第二增焓机构、第一增焓孔(1c)、第二增焓孔(1b)连通,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第二增焓机构与所述第一增焓孔(1c)、第二增焓孔(1b)的连通状态;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42)、第二传感器(43)、以及连通转换机构(21)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切换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的工作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元,黄柏英,索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