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留凤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61999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4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所述静电纺丝膜原料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氨酯、壳聚糖、对氯邻硝基苯胺、亚磷酸二乙酯、戊二醛、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丙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和N,N‑二甲基甲酰胺。其制备方法为先将各组分加至混合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将所得混合物料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氛围中加热搅拌反应,然后将所得纺丝液送入静电纺丝装置,制得电纺膜,最后将电纺膜恒温真空干燥后,经Co<sup>60</sup>辐射灭菌,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纺膜在干态和湿态下均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并且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完全可以满足手术操作过程及植入后对其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所述静电纺丝膜原料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氨酯、壳聚糖、对氯邻硝基苯胺、亚磷酸二乙酯、戊二醛、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丙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和N,N?二甲基甲酰胺。其制备方法为先将各组分加至混合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将所得混合物料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氛围中加热搅拌反应,然后将所得纺丝液送入静电纺丝装置,制得电纺膜,最后将电纺膜恒温真空干燥后,经Co&lt;sup&gt;60&lt;/sup&gt;辐射灭菌,即得。本专利技术的电纺膜在干态和湿态下均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并且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完全可以满足手术操作过程及植入后对其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专利说明】一种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纤维通常是指任何植物的、动物的、再生的、合成的或矿物的短纤维和长丝。一般将长径比大于1000的连续的丝成为纤维。纤维一般具有柔软性,组成纤维的材料均有一定的弹性回复性。常规纤维可分为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常规纤维材料的直径多为5?50μπι的范围,在常用于纺织的纤维中,蚕丝是最细的,直径为4?5μπι,最新开发的超细旦纤维直径可达0.4?4μηι。纳米纤维是指直径处在纳米范围(I?10nm)内的纤维,还可以将不同维数的纳米纤维复合用常规方法成型的纤维也看成是纳米纤维。当直径从微米(如10?ΙΟΟμπι)缩小到亚微米或纳米时,聚合物纤维与相应的材料相比,表现出多种惊人的特性,如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其比表面积是微米纤维的13倍)、柔性以及超强的力学行为(如:硬度和抗张强度),这些优异的特性使纳米纤维具有许多重要的用途。生物医用领域,最常见的膜材料是外伤敷料、过滤阻隔材料和药物控释材料。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阻止微生物的入侵起着重要作用。失去皮肤的屏障作用,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其中包括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感染、以及败血症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裸露的创面需要用敷料覆盖加以保护,以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促进组织修复的环境,而创面愈合又是创伤后机体功能康复的重要前提,因此,创伤敷料成为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纳米生物医用膜会表现出明显不同于传统敷料的一些特性〃将材料加工到纳米尺寸,就出现了诸如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等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异性能。例如:传统的银及其他一些氧化物材料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而制备成纳米量级的颗粒后,杀菌活性将成倍提高。经临床应用表明,纳米银生物医用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芽袍杆菌等均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且对真菌也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而且应用中未见局部刺激和过敏症状,尚未出现中毒反应。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孔径通常在500nm到Ιμπι之间,足以阻挡细菌的侵入,比表面积为5?100m2/g,对于伤口渗液的吸收非常有效,同时可以控制水挥发,具有透氧性、提高液体流动能力、控制微生物的滋生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及其制备方法,该电纺膜在干态和湿态下均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并且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完全可以满足手术操作过程及植入后对其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种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2?9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I?7份,聚氨酯2?10份,壳聚糖3?12份,对氯邻硝基苯胺I?9份,亚磷酸二乙酯3?9份,戊二醛4?10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2?7份,甲基丙烯酸丙酯I?6份,二丁基二月桂酸锡3?10份,N,N-二甲基甲酰胺2?9份。作为上述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3?7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2?6份,聚氨酯4?9份,壳聚糖5?10份,对氯邻硝基苯胺4?8份,亚磷酸二乙酯5?8份,戊二醛6?9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6份,甲基丙烯酸丙酯2?5份,二丁基二月桂酸锡5?9份,N,N-二甲基甲酰胺4?7份。作为上述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5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3份,聚氨酯7份,壳聚糖8份,对氯邻硝基苯胺6份,亚磷酸二乙酯6份,戊二醛7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5份,甲基丙烯酸丙酯3份,二丁基二月桂酸锡8份,N,N-二甲基甲酰胺5份。 上述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将各组分加至混合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 步骤2,将步骤I所得混合物料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氛围中加热到65?80°C,搅拌反应30?40min,得到纺丝液;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纺丝液送入静电纺丝装置,制得厚度为ΙΟΟμπι?2mm的电纺膜; 步骤4,将步骤3所得电纺膜在20?45°C条件下恒温真空干燥后,经Co6t3辐射灭菌,SP得。作为上述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I中搅拌混合均勾的搅拌速度为300?400rpm,揽摔时间为20?40min。作为上述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静电纺丝条件为:初纺电压为1?15kV,续纺电压按每消耗I毫升电纺液用量相应增加0.5?2.0kV进行调节,接收距离为5?50cm,出液速率为5?25mL/h,接收器为直径10?300cm的表面附有锡纸的旋转金属圆盘,圆盘转速为10?100rpm0作为上述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4中真空干燥时间为24?72h。本专利技术的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一方面,在干态和湿态下均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并且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完全可以满足手术操作过程及植入后对其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所采用的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得到的纤维直径在纳米至亚微米级且表面光滑,大小均一的电纺纤维,所得到的电纺膜表面光洁平整且厚度均一。【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一种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2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I份,聚氨酯2份,壳聚糖3份,对氯邻硝基苯胺I份,亚磷酸二乙酯3份,戊二醛4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甲基丙烯酸丙酯I份,二丁基二月桂酸锡3份,N,N-二甲基甲酰胺2份。 上述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将各组分加至混合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均勾,搅拌速度为300rpm,搅拌时间为40m in,得到混合物料; 步骤2,将步骤I所得混合物料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氛围中加热到65°C,搅拌反应40m in,得到纺丝液;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纺丝液送入静电纺丝装置,静电纺丝条件为:初纺电压为10kV,续纺电压按每消耗I毫升电纺液用量相应增加0.5kV进行调节,接收距离为5cm,出液速率为5mL/h,接收器为直径1cm的表面附有锡纸的旋转金属圆盘,圆盘转速为lOrpm,制得厚度为ΙΟΟμπι的电纺膜; 步骤4,将步骤3所得电纺膜在20°C条件下恒温真空干燥72h后,经Co6t3福射灭菌,即得。实施例2 一种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3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2份,聚氨酯4份,壳聚糖5份,对氯邻硝基苯胺4份,亚磷酸二乙酯5份,戊二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其特征在于: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2~9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1~7份,聚氨酯2~10份,壳聚糖3~12份,对氯邻硝基苯胺1~9份,亚磷酸二乙酯3~9份,戊二醛4~10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2~7份,甲基丙烯酸丙酯1~6份,二丁基二月桂酸锡3~10份,N,N‑二甲基甲酰胺2~9份;所述的生物医用静电纺丝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各组分加至混合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步骤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料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氛围中加热到65~80℃,搅拌反应30~40min,得到纺丝液;步骤3,将步骤2所得纺丝液送入静电纺丝装置,制得厚度为100μm~2mm的电纺膜;步骤4,将步骤3所得电纺膜在20~45℃条件下恒温真空干燥后,经Co60辐射灭菌,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蔡留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