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手性联萘单元的芳炔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460830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4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手性联萘为模板的芳炔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将起始原料与手性联萘的芳炔类化合物混合溶解,添加催化剂后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并经萃取等处理后得到所需的芳炔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选择的模板2,2′-二取代-1,1′-联萘在构型上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炔键刚性,能保证在各步反应中不发生立体构型的变化,可以用于构筑坚固的分子骨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手性联萘为模板的芳炔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将起始原料与手性联萘的芳炔类化合物混合溶解,添加催化剂后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并经萃取等处理后得到所需的芳炔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所选择的模板2,2′-二取代-1,1′-联萘在构型上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炔键刚性,能保证在各步反应中不发生立体构型的变化,可以用于构筑坚固的分子骨架。【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手性化合物的环芳化合物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性联萘衍生物及 其合成方法和在不对称合成或不对称催化反应领域的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以手征性高度稳定的前体为模板构筑具有光学活性分子的研究引起了化学 工作者的关注。这个新概念的优点在于:由于保持构型的模板能够在所涉及的反应中将不 对称性百分之百的传递到产物中去,而不用通过立体反应控制来实现手性化合物的合成, 从而成为一种理想的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手性联萘的衍生物最早作为手性配体,在不 对称催化领域被广泛应用。如诺贝尔奖获得者Noyori专利技术的以手性双膦BINAP为代表的 配体分子,通过与合适的金属配位形成了一系列新颖高效的手性催化剂。BINAP在学术和工 业上的成功应用使人们对联萘类手性磷配体的研究兴趣经久不衰。
技术实现思路
对于以手性联萘为模板的芳炔化合物的研究已有很多,但这些报道一般都是对不 同空间结构的以手性联萘为模板的芳炔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谱等性质的研究。对于含不同取 代基团对这类化合物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研究取代基团对这类化合物光谱等性质的影 响,本专利技术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不同取代基团的含手性联萘单元的芳炔化合物,并对这些化 合物的紫外-可见(UV-Vis)吸收和比旋光度D等方面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以手性联萘为模板的芳炔类 化合物,所述芳炔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下式(1)所示: 其中,R为取代基团。 上述的芳炔类化合物中,所述的取代基团R为氢原子、甲氧基、N,N-二甲基、三氟 甲基或叔丁基。 上述芳炔类化合物中,所述芳炔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优选如下式(2)所示: 其中,t-Bu代表叔丁基。 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目标化合物式(1)的方 法: 在氮气保护下,将化合物a和b按1 : (2~3)的摩尔比混合后溶于体积比为2 :1 的甲苯/二异丙胺混合溶液中,同时按1 :1的摩尔比添加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和 CuI,25°C~80°C下充分反应lh~3h,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用二氯甲烷萃取,饱和氯化钠 溶液洗涤,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除去溶剂,柱层析得到目标化合物,其中,Cul占化合物 a摩尔量的10% ;所述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化学式分别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所选择的模板2,2'-二取代_1,1'-联萘在构型上具有高度的稳定 性和炔键刚性,能保证在各步反应中不发生立体构型的变化,可以用于构筑坚固的分子骨 架,所以选择光学纯的2, 2'-二取代_1,1'-联萘为模板来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芳炔化 合物。 (2)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来获得目标产物,操作简单,产率较 尚。【附图说明】 图1为目标化合物G1-G5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芳炔类化合物的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实施例1 : 本专利技术的芳炔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式如下式所示: 本实施例的芳炔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氮气保护下,将219mg的化合物bl 和91mg的化合 ( ) 物a混合后溶于10ml甲苯和5ml二异丙胺的混合溶液中,同时添加35mg(Pd(PPh3)4)和6mg Cul,在70°C条件下充分反应3h,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用二氯甲烷萃取,饱和氯化钠溶液 洗涤,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除去溶剂,柱层析得到柱层析得到本实施例的芳炔类化合 物G1,产率75%。 本实例的芳炔类化合物的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本实例的芳炔类化合物的表征数据NMR(300MHz,CDC13) : S = 6. 70(d,J = 8. 4Hz,4H),7. 26 (d,J = 8. 4Hz,4H),7. 30-7. 40 (m,10H),7. 45-7. 54 (m,6H),7. 78 (d,J = 8.7Hz,2H),7.99(d,J = 8.4Hz,4H) ;13C NMR(125MHz,CDC13): S = 89.12,91.04,91.30, 93. 36,121. 40,122. 59,122. 88,122. 94,126. 56,126. 63,126. 84,128. 00,128. 04,128. 30, 128. 34,131. 08,131. 12,131. 50,132. 55,132. 98,140. 40. (S) : D27= +660. 3。(c 0? 07, in CHC1 3)。 实施例2 : 本专利技术的芳炔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式如下式所示: 本实施例的芳炔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氮气保护下,将160mg的化合物b2 和60mg的 C ) 化合物a混合后溶于10ml甲苯和5ml二异丙胺的混合溶液中,同时添加23mg(Pd(PPh3)4) 和4mg Cul,在70°C条件下充分反应3h,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用二氯甲烷萃取,饱和氯化 钠溶液洗涤,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除去溶剂,柱层析得到本实施例的芳炔类化合物G2, 产率85%。 本实例的芳炔类化合物的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本实例的芳炔类化合物的表征数据NMR(500MHz,CDC13) : S = 3. 78(s,6H), 6. 69(d,J = 8. 5Hz,4H),6. 84(d,J = 9. 0Hz,4H),7. 22(d,J = 8. 5Hz,4H),7. 33(t,J = 7. 5Hz,2H),7. 37-7. 41(m,6H),7. 49(d,J = 7. 5Hz,2H),7. 77(d,J = 8. 5Hz,2H),7. 95(d,J =8. 5Hz,2H),7. 98(d,J = 8. 5Hz,2H) ;13C NMR(125MHz,CDC13) : S = 55. 25,87. 90,91. 12, 91. 15,93. 33,113. 98,115. 11,121. 51,122. 56,123. 00,126. 60,126. 82,128. 01,128. 02, 128. 09,130. 94,131. 08,132. 61,133. 01,140. 40,159. 68. (S) : D2S= +714. 1。(c 0? 03, in CHC13)。 实施例3 : 本专利技术的芳炔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式如下式所示: 本实施例的芳炔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氮气保护下,将164mg的化合物b3 和60mg ) 的化合物a混合后溶于10ml甲苯和5ml二异丙胺的混合溶液中,同时添加23mg (Pd (PPh3) 4) 和4mg Cul,在90°C条件下充分反应3h,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用二氯甲烷萃取,饱和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芳炔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下:其中,取代基团R为氢原子、甲氧基、N,N‑二甲基、三氟甲基或叔丁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敬坤孙腾逍许志敏方宇殷正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