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衡力强专利>正文

铰链式小型耕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6 阅读:3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机是一种小型耕地机,特点是全机只设一个驱动轮,它是由若干个带爪的脚板沿轮周用铰链销轴均匀安装构成铰链式驱动轮;设有转向脚、压键式离合器、撬杠式离合器;采用塔轮与减速箱相结合的变速机构等。优点:对地压强小,不会将土壤压实变硬,耕地时附着系数为0. 85-1,对地不打滑,使发动机牵引效率达67%以上。该机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使用简便,体积小。适用于旱地、果园完成耕、耙、种及山坡窄路近距离运输等作业。(*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耕地机属于拖拉机类的农业机械,适用于旱地、耕、耙、播种及近距离运输等作业。现有技术,旱地耕地机有履带式拖拉机及小四轮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等。履带式拖拉机体积大,不适宜在山地耕作;这类双轮式拖拉机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驱动轮对地面压强大。如耕地时一个轮在犁沟中,另一轮在耕地面上行车,驱动轮对地面是线接触,接触面积小,压强大。导致将土地压实变硬,不利于土壤渗水、透气,不利于作物扎根生长,不利于活土层增厚;2)耙地时驱动轮对地面附着力小。耙地时因土壤已耕松,驱动轮在松土上打滑空转,发动机的动力转化牵引力效率很低;3)结构复杂,成本高。要有两个驱动轮就必须设有差速器,还得有两套半轴、半轴壳、轮毂、轮胎、蹄式制动器等。本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农艺性好,压强小,附着系数大、牵引效果好,而且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适于旱地、山地耕作的简易小型耕种机。本技术耕地机是由下面技术方案实现的。下面结合实施例给出的附图,详细说明组成,结构特征及装配连接关系。图1为本技术铰链式小型耕地机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铰链式小型耕地机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铰链式小型耕地机驱动轮总装图;-->图4为本技术耕地机驱动轮脚板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耕地机驱动轮脚板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耕地机转向脚连接装配图;图7为本技术耕地机压键式离合器图。附图编号说明:发动机(1)、驱动轮(2)、减速箱(3)、制动器(4)、转向脚(5)、机架的立架(6)、机架的底座(7)、大梁(8)、上梁(9)、手把(10)、驾驶座(11)、尾轮(12)、农具(13)、压键式离合器(14)、撬杠式离合器(15)、农具连接支架(16)、铰链体(17)、幅板(18)、加强板(19)、档圈(20)、轮毂(21)、油杯(22)、开口销(23)、销轴(24)、U型螺栓(25)、发动机皮带轮(主动轮)(26)、减速箱皮带轮(从动轮)(27)、三角带(28)、转向轮(29)、上连板(30)、下连板(31)、撬杠销轴(32)、减速箱动力输出轴(33)、轴承座(34)、自正弹簧(35)、脚板(36)、脚爪(37)、地板(38)、脚板加强板(39)、脚板U型板(40)、螺杆座(41)、螺杆(42)、压键(43)、手柄(44)、拉杆(45)、厚薄垫(46)、弹垫(47)、轴承(48)、转向轴底座(49)、转向轴(50)、手轮(51)、连杆(52)、连杆座(53)、长板簧(54)、短板簧(55)、平垫(56)、弹簧(57)、螺栓(58)、螺栓(59)、螺母(60)、尾轮连接架(61)。1、组成及结构特征:(如图1、2所示)本技术耕地机主要包括发动机(1)、驱动轮(2)、减速箱(3)、制动器(4)、转向脚(5)、机架的立架(6)、机架的底座(7)、大梁(8)、上梁(9)、手把(10)、驾驶座(11)、尾轮(12)、农具(13)、压链式离合器(14)、撬杠式离合器(15)等组成。其结构特征是:-->1)全机只设一个驱动轮(2),驱动轮(2)是由若干个带爪(37)的脚板(36)沿轮周用铰链销轴(24)均匀安装在轮幅上构成铰链式驱动轮。耕地机直线行驶时,驱动轮(2)与尾轮(12)的轨迹共线。2)机架底座(7)的尾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转向脚(5)。3)在发动机(1)机架下面设有撬杠式离合器(15)。4)主、从动轮(26)、(27)为塔轮,采用塔轮与减速箱(3)相结合的变速机构取代多档位变速箱。5)在驱动轮(2)的轮毂上设有压键式离合器(14)。6)驱动轮(2)的脚板(36)的个数一般6~10为宜,每块脚板(36)的地板(38)上装有脚爪(37),脚爪(37)的只数一般8~16为宜。7)转向脚(5)如图6所示,主要由转向轴(50)、转向轮(49),并配有手轮(51)及安装连接架组成,转向脚(5)通过安装连接架安装在机架底座(7)的尾部。安装连接架由连杆(52)、连杆座(53)、长板簧(54)、短板簧(55)组成,安装在机架底座(7)的底部。8)压键式离合器(14)见图7所示。是由螺杆座(41)、螺杆(42)、压键(43)、手柄(44)、拉杆(45)、厚薄垫(46)、弹簧(47)、平垫(56)组成,通过螺杆座(41)固定在驱动轮(2)的轮毂上。2、连接装配关系(如图1、2所示)机架包括立架(6)、底座(7),底座(7)的后端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可控转向脚(5),中间安装减速箱(3)。减速箱(3)的动力输入轴端装着从动皮带轮(27),通过三角带(28)与发动机皮带轮(26)连接,减速箱(3)的动力输出轴(33)上装驱动轮(2),动力输出轴(33)的末端由轴承座(34)支承。驱动轮装有带式制动器。发动机(1)通过发动机支架固定在底座(7)的前端,撬杠式离合器(15)置于发动机支架下端的底座(7)上。-->手把(10)装在上梁(9)的上端,上梁(9)通过转向轮(29),上连板(30)、下连板(31)与机架的立架(6)连接。大梁(8)前端与上梁(9)连接,尾轮(12)通过尾轮连接架(61)用U型螺栓(25)固定在大梁(8)上。尾轮(12)上设有自正弹簧(35),尾轮(12)转向后,自正弹簧(35)可使尾轮(12)拉正,使其保持与驱动轮(2)前进轨迹共线,以保证耕地机的直线行驶性,农具(13)通过连接架(16)固定在大梁(8)的尾端。驾驶座(11)用U型螺栓(25)固定在大梁(8)上。3、下面进一步描述主要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1)驱动轮(2)如图1、3、4、5所示。图4、5驱动轮的脚板图,脚板(36)由地板(38)、脚爪(37)、加强板(39)、U型板(40)组成,在地板(38)上装脚爪(37),脚爪(37)在地板(38)上分布对称,以使脚板(36)对地作用力均匀,脚爪(37)的只数一般8~16为宜,脚爪(37)太少,脚板(36)对地附着力太小,驱动轮(2)对地易打滑,脚爪(37)过多,行驶时脚爪(37)拔起和陷下耕费功率大。驱动轮(2)安装如图3所示。通过U型板(40)、用平垫(56)、开口销(23)、销轴(24)、铰链体(17)均匀的安装在轮幅的幅板(18)上,幅板(18)、加强板(19)与轮毂(21)连接,用档圈(20)档住,构成铰链式驱动轮(2)。驱动轮(2)装在减速箱(3)的动力输出轴(33)上。铰链体(17)上设有油杯(22)、脚板(36)的数量应与发动机的功率相匹配。本实施例采用170F柴油机作为动力,驱动轮(2)装脚板(36)14个如图5所示。驱动轮(2)作原理:驱动轮(2)转动时,脚板(36)通过脚爪(37)-->依次紧紧地爬在地面上。因为有1~2块脚板(36)同时与地面接触,对地压强小,因脚爪(37)插在土壤里与地接触,所以使耕地时的附着系数μ提高到0.85~1,从而使发动机(1)的牵引效率提高到67%以上。由于全机只需一个驱动轮(2)、体积小、特别适宜于窄小山地使用。本实施例驱动轮(2)的标准负荷正压力P=200kg,取附着系数μ=0.85,则可提供的牵引力F=μP=179kg,采用170F柴油机作为动力,该机标准功率Ne=2.94kw,转速n=2600γ/min,发动机理论牵引力F0=(7162Nel)/(nR)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铰链式小型耕地机,主要包括发动机、驱动轮、离合器、减速箱、制动器、机架、手把、驾驶座、尾轮、农具,其特征在于:1)全机只设一个驱动轮,它是由若干个带爪的脚板沿轮周用铰链销轴,均匀安装在轮幅上构成铰链式驱动轮;2)机架底座左、右两侧各 设有一个转向脚;3)在发动机机架下面设有撬杠式离合器;4)采用塔轮与减速箱相结合的变速机构;5)在驱动轮轮毂上设有压键式离合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铰链式小型耕地机,主要包括发动机、驱动轮、离合器、减速箱、制动器、机架、手把、驾驶座、尾轮、农具,其特征在于:1)全机只设一个驱动轮,它是由若干个带爪的脚板沿轮周用铰链销轴,均匀安装在轮幅上构成铰链式驱动轮;2)机架底座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转向脚;3)在发动机机架下面设有撬杠式离合器;4)采用塔轮与减速箱相结合的变速机构;5)在驱动轮轮毂上设有压键式离合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耕地机,其特征在于驱动轮的脚板个数一般6~10为宜。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衡力强
申请(专利权)人:衡力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