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救生舱的舱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5932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3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救援配套设备相关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救生舱的舱门,其包括舱门板主体、转轴和门闩,所述舱门板主体通过铰链铰接在救生舱的侧壁上;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舱门板主体,并且其位于救生舱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把手,其位于救生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把手;所述转轴上还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并且所述传动杆位于救生舱内;所述传动杆上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所述连杆上水平设置有销轴。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现有技术的防爆型密闭门的内外手轮换成单把手启闭方式,通过把手转动传递到舱门内部连杆机构,内外把手直接转动,便于快速开启和关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救援配套设备相关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救生舱的舱门,其包括舱门板主体、转轴和门闩,所述舱门板主体通过铰链铰接在救生舱的侧壁上;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舱门板主体,并且其位于救生舱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把手,其位于救生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把手;所述转轴上还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并且所述传动杆位于救生舱内;所述传动杆上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所述连杆上水平设置有销轴。本专利技术将现有技术的防爆型密闭门的内外手轮换成单把手启闭方式,通过把手转动传递到舱门内部连杆机构,内外把手直接转动,便于快速开启和关闭。【专利说明】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救生舱的舱门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救援配套设备相关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救生舱的舱门。
技术介绍
救生舱舱门是安装在救生舱两端及两侧的逃生门,专用于隧道施工救生舱的安全防护装备,发生坍方事故时,逃生人员需要及时开启舱门进入隧道施工救生舱内进行避险,危险排除后,又需要从舱内打开舱门离开隧道施工救生舱。同样,救援人员也必须能够在舱外方便的开启逃生门。目前在隧道救生舱在隧道施工领域还处于空白,随着隧道救生舱的推广,舱门也将会获得广泛应用前景。而现有技术中,主要以防爆型和气密性为主,为了能承受爆炸冲击,舱门笨重厚实,结构复杂,难以快速的实现内外启闭,其次成本较高,不能完全满足快速逃生以及降低成本需求。相应地,本领域亟需对其作出进一步的改进或完善,以符合隧道施工救援系统的配套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救生舱的舱门,其结合了防爆型救生舱门自身的特征及其结构工艺特点,相应设计了适用于隧道施工救生舱的安全防护装置,同时具备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救生舱的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包括整体呈箱体结构的舱体,该舱体顶部为为圆弧形,其外部布置有外壳体钢板,内部交叉布置加强筋;所述舱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舱体的前、后端面的有前舱门和后舱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舱体左、右侧面的逃生门;其中所述前舱门、后舱门、逃生门均设计为外开式结构,并且所述后舱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救生舱的内部,该后舱门设有网格状筋板,同时还设置有用于对其执行位置定位的定位传感器。作为进一步优选地,对于各个舱门而言,其包括舱门板主体、转轴和门闩,其中:所述舱门板主体通过铰链铰接在救生舱的侧壁上;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舱门板主体,并且该转轴位于救生舱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把手,该转轴位于救生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把手;所述转轴上还固定连接有传动杆,该传动杆位于救生舱内并在其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水平设置有销轴;所述门R通过铰轴铰接在所述舱门板主体上,其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其中所述第一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杆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使所述门R整体呈V形,所述第一杆部上还设置有长条孔,所述连接支架上水平设置的所述销轴可滑动地伸入此长条孔内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优选采用如下方式布置:在所述舱体内部的前后端面以水平和垂直的方式布置多根角钢作为加强筋,在所述舱体内部的左右侧面水平均匀布置多根扁钢作为加强筋,在所述舱体内部的底面沿舱体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多根扁钢作为加强筋,在所述舱体内部的顶面沿舱体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多根T型钢作为加强筋,在舱体内部的纵向上还设置有多圈T型钢作为加强筋,该多圈T型钢沿所述舱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作为进一步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板主体上优选还设置有观察窗。作为进一步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板主体上优选还设置有门围栏,所述门围栏和所述舱门板主体之间设置有密封条。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前舱门的高度优选设计为不小于1350mm、宽度不小于650mmo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逃生门的高度优选设计为不小于750mm、宽度不小于550mmo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观察窗的数量不少于I个,并且其高度和宽度均优选设计为不小于200mm。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现有技术的防爆型密闭门的内外手轮换成单把手启闭方式,通过把手转动传递到舱门内部连杆机构,内外把手直接转动,便于快速开启和关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3是救生舱上的各舱门的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参照图1?图3,该救生舱包括整体呈箱体结构的舱体,该舱体顶部为为圆弧形,其外部布置有外壳体钢板,内部交叉布置加强筋;所述舱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舱体的前、后端面的有前舱门和后舱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舱体左、右侧面的逃生门;其中所述前舱门、后舱门、逃生门均设计为外开式结构,并且所述后舱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救生舱的内部,该后舱门设有网格状筋板,同时还设置有用于对其执行位置定位的定位传感器。此外,对于各个舱门而言,其包括舱门板主体8、转轴、外把手3、内把手3、传动杆2、连杆6和门闩4,其中,所述舱门板主体8通过铰链10铰接在救生舱的侧壁上;优选地,所述舱门板主体8上设置有观察窗I,所述舱门板主体8上设置有门围栏7。另外,所述舱门板主体8上设置有筋板5,以提高舱门板主体8的强度;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舱门板主体8,并且其位于救生舱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把手3,其位于救生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把手3;所述转轴上还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2并且所述传动杆2位于救生舱内;所述传动杆2上固定连接所述连杆6,所述连杆6上水平设置有销轴;所述门闩4通过铰轴铰接在所述舱门板主体8上,其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的一端与第二杆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使所述门闩4整体呈V形,所述第一杆部上设置有长条孔,所述连杆6上的销轴伸入所述第一杆部的长条孔内并能在所述长条孔内滑动。此外,每扇舱门可包括一块舱门板主体8,舱门板主体8的内外侧分别设置内外把手3。内外把手3均为L型结构,且同轴连接。转轴上固设有传动杆2,传动杆2通过固定在舱门板主体8上的连杆6带动门闩4开启和闭合,每扇门内侧分别设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包括四根连杆6,并且这四根连杆6呈矩形布置,其左右连杆6分别控制三个门闩4,而上下连杆6分别控制一个门闩4,连杆6之间通过传动杆2连接实现同步。这样,转动外把手3或内把手3,则动力依次经传动杆2、传动杆2传动给连杆6,连杆6传动给门闩4,使传动杆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锁紧门闩4转动,即可实现舱门的启、闭。优选地,所述门围栏7和舱门板主体8之间设置有密封条9,在舱门板主体8的四周设有密封条9,多个锁紧门闩4的设置可确保舱门板主体8关闭时密封条9与门围栏77紧密贴合,确保门的密闭性良好。另外,门闩4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这样连接支架的移动可以带动这些门闩4同时转动。本专利技术结合了防爆型救生舱门自身的特征及其结构工艺特点,相应设计了适用于隧道施工救生舱的安全防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救生舱的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包括整体呈箱体结构的舱体,该舱体顶部为为圆弧形,其外部布置有外壳体钢板,内部交叉布置加强筋;所述舱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舱体的前、后端面的有前舱门和后舱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舱体左、右侧面的逃生门;其中所述前舱门、后舱门、逃生门均设计为外开式结构,并且所述后舱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救生舱的内部,该后舱门设有网格状筋板,同时还设置有用于对其执行位置定位的定位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德海王伟杨光王春梅韩向阳陈丹东李鸣冲潘登桑中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