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锁装置,在该圆筒锁装置中,内筒体能够转动地插入圆筒体中,能够将机械钥匙贯穿插入到内筒体侧的保护器与沿着机械钥匙的插入方向的内筒体的后端对置配置,螺旋状的弹簧被设置于内筒体或者所述圆筒体与保护器之间,在该圆筒锁装置中,弹簧(50)形成为具有:在内筒体(13)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旋部(50a);以及从该螺旋部(50a)的至少一端部在沿着内筒体(13)的轴线的方向上朝向螺旋部(50a)内弯曲的弯曲部(50b)。由此,能够防止螺旋状的弹簧产生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圆筒锁装置,在该圆筒锁装置中,转鼓随着正规的机械钥匙的插入而解除与圆筒体的卡合,保持有该转鼓的内筒体被能够转动地插入于所述圆筒体中,保护器能够将所述机械钥匙贯穿插入到所述内筒体侧,该保护器与沿着所述机械钥匙的插入方向的所述内筒体的后端对置配置,在所述内筒体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旋状的弹簧被设置于所述保护器与所述内筒体或所述圆筒体之间,且发挥对所述保护器朝向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后方侧施力的弹簧力。
技术介绍
作为由于将正规的机械钥匙以外的非法钥匙或工具等强行推入到内筒体内并进行转动所导致的车辆的被盗或恶作剧的对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知有这样的结构:与沿着机械钥匙的插入方向的内筒体的后端对置地配置保护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36759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中,当通过螺丝刀等将保护器强行推入时,使保护器与圆筒体卡合而不能转动,并且通过设置于内筒体与保护器之间的螺旋状的弹簧,保护器被朝向沿着机械钥匙的插入方向的后方施力,但是,由于所述弹簧的一端部与所述保护器和所述内筒体中的一方卡合,因此,在与所述保护器及所述内筒体一起转动时,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部可能挂在圆筒体上,这样的话,所述弹簧可能产生变形。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该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防止设置于内筒体或者圆筒体与保护器之间的螺旋状的弹簧产生变形的圆筒锁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圆筒锁装置,在该圆筒锁装置中,转鼓随着正规的机械钥匙的插入而解除与圆筒体的卡合,保持有该转鼓的内筒体被能够转动地插入于所述圆筒体中,保护器能够将所述机械钥匙贯穿插入到所述内筒体侧,该保护器与沿着所述机械钥匙的插入方向的所述内筒体的后端对置配置,在所述内筒体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旋状的弹簧被设置于所述保护器与所述内筒体或所述圆筒体之间,且发挥对所述保护器朝向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后方侧施力的弹簧力,该圆筒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形成为具有:在所述内筒体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旋部;以及从该螺旋部的至少一端部在沿着所述内筒体的轴线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螺旋部内弯曲的弯曲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在具有螺旋部的螺旋状的弹簧的至少一端侧形成有在沿着内筒体的轴线的方向上朝向螺旋部内弯曲的弯曲部,因此,即使弹簧与保护器及内筒体一起转动,所述弹簧的至少一端侧也不会与圆筒体卡合,使所述弹簧变形的力不会作用于所述弹簧,因此,能够防止所述弹簧产生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圆筒锁装置的主视图。(第1实施方式)图2是沿图1中的2-2线的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图3是示出圆筒体及内筒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图4是分别在(a)LOCK位置、(b)OFF位置及(c)ON位置示出沿图2的4-4线的截面的图。(第1实施方式)图5是分别在(a)LOCK位置、(b)OFF位置及(c)ON位置示出沿着图2的5-5线的截面的图。(第1实施方式)图6是圆筒体、内筒体、保护器及弹簧的分解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图7是从图2的7-7线箭头方向观察保护器的图。(第1实施方式)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弹簧的立体图。(第2实施方式)标号说明11:圆筒体;12:机械钥匙;13:内筒体;14:插入方向;15:保护器;22、23:转鼓;50、58:弹簧;50a、58a:螺旋部;50b、58b、58c:弯曲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及图2中,该圆筒锁装置用于自动两轮车等,能够进行点火开关(未图示)的开关形态的切换和转向装置的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的切换,该圆筒锁装置具有:圆筒体11,其例如安装于自动两轮车的立管(未图示);内筒体13,其能够转动地插入于所述圆筒体11中,当在LOCK位置(锁定位置)及OFF位置(断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时,以伴随着正规的机械钥匙12的推入操作为条件,能够以依次占据LOCK位置、OFF位置及ON位置(接通位置)的方式转动;以及保护器15,其以能够将所述机械钥匙12贯穿插入到所述内筒体13侧的方式与沿着所述机械钥匙12的插入方向14的所述内筒体13的后端对置配置。一并参照图3,在所述圆筒体11上设置有:内筒体插入孔16,其一端在沿着所述插入方向14的圆筒体11的后端(图2的左端)开口;容纳凹部17,其与内筒体插入孔16的另一端相连并且在所述圆筒体11的侧面开放;以及有底的开关容纳孔18,其在与该容纳凹部17之间隔着隔壁19,在所述圆筒体11的另一端(图2的右端)开放。在所述开关容纳孔18中容纳有所述点火开关,该点火开关被组装于所述圆筒体11的开关罩20覆盖。此外,所述内筒体13被插入于所述内筒体插入孔16中,沿着所述插入方向14的所述内筒体13的前端部贯通所述隔壁19而突入到所述开关容纳孔18内,以便随着所述OFF位置与所述ON位置之间的转动而对所述点火开关进行操作。在所述内筒体13上设置有能够插入正规的机械钥匙12的钥匙孔21。此外,在沿着所述内筒体13的轴向的1处保持有全转鼓22,该全转鼓22能够切换与所述圆筒体11卡合的状态和随着正规的机械钥匙12插入向所述钥匙孔21而解除与所述圆筒体11的卡合的状态,在所述插入方向14上,在所述全转鼓22的前方的轴向上的隔开间隔的多处例如4处,各保持有一对半转鼓23,该一对半转鼓23能够切换与所述圆筒体11卡合的状态和随着正规的机械钥匙12插入向所述钥匙孔21而解除与所述圆筒体11的卡合的状态。一并参照图4,所述全转鼓22以能够在与所述内筒体13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滑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内筒体13,弹簧24发挥对沿着所述全转鼓22的滑动方向的所述全转鼓22的一端部朝向使其从所述内筒体13的外周突出的一侧施力的弹簧力,该弹簧24设置于全转鼓22与内筒体13之间。在将机械钥匙12从所述钥匙孔21拔出的状态下,当所述内筒体13处于LOCK位置时,如图4(a)所示,所述全转鼓22的一端部处于从所述内筒体13的外周突出的状态,从所述内筒体插入孔16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第1及第2突条28、29在相互间形成在该状态下供全转鼓22卡合的卡定凹部26,第1及第2突条28、29沿着所述内筒体插入孔16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圆筒体11。此外,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筒锁装置,在该圆筒锁装置中,转鼓(22、23)随着正规的机械钥匙(12)的插入而解除与圆筒体(11)的卡合,保持有该转鼓(22、23)的内筒体(13)被能够转动地插入于所述圆筒体(11)中,保护器(15)能够将所述机械钥匙(12)贯穿插入到所述内筒体(13)侧,该保护器(15)与沿着所述机械钥匙(12)的插入方向(14)的所述内筒体(13)的后端对置配置,在所述内筒体(13)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旋状的弹簧(50、58)被设置于所述保护器(15)与所述内筒体(13)或所述圆筒体(11)之间,且发挥对所述保护器(15)朝向沿着所述插入方向(14)的后方侧施力的弹簧力,该圆筒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0、58)形成为具有:在所述内筒体(13)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旋部(50a、58a);以及从该螺旋部(50a、58a)的至少一端部在沿着所述内筒体(13)的轴线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螺旋部(50a、58a)内弯曲的弯曲部(50b;58b、58c)。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13 JP 2013-2576281.一种圆筒锁装置,在该圆筒锁装置中,转鼓(22、23)随着正规的机械钥匙
(12)的插入而解除与圆筒体(11)的卡合,保持有该转鼓(22、23)的内筒体(13)
被能够转动地插入于所述圆筒体(11)中,保护器(15)能够将所述机械钥匙(12)
贯穿插入到所述内筒体(13)侧,该保护器(15)与沿着所述机械钥匙(12)的插入
方向(14)的所述内筒体(13)的后端对置配置,在所述内筒体(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仁士,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