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带自反馈节流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55763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2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自反馈节流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包括转子、上轴承座、下轴承座、球形轴承,在球形轴承上设置多个油槽、进油口及油路,采用自反馈的节流方式,无需额外增加节流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小孔节流器带来的各种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承载能力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自反馈节流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自反馈节流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属于推力轴承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的广泛采用小孔节流、毛细管节流以及小孔和自反馈相结合的节流方式。对小孔节流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由于小孔节流器内径通常小于0.3毫米,因此制造难度大、制造成本高,且由于内径较小,容易发生堵塞。对于毛细管节流器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由于毛细管节流器通常较长,附件大而复杂,导致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带自反馈节流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省去了节流器结构。技术方案:一种带自反馈节流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包括转子、上轴承座、下轴承座、球形轴承,所述球形轴承位于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连接形成的腔体内,所述转子连接球形轴承;沿所述球形轴承的表面,在上半部分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环状上进油槽、环状上自反馈油槽、环状上回油槽、上静压腔,在下半部分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环状下进油槽、环状下自反馈油槽、环状下回油槽、下静压腔,在球形轴承的水平圆周面上设有环状轴承回油槽;在所述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的连接处设有与腔体连通的环状轴承座回油槽,在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的连接面上设有若干个连接所述环状轴承座回油槽的油孔;在所述转子的中心设有从上而下并连通到球形轴承内部的总进油孔,在所述球形轴承内部设有上进油孔、上自反馈通路、上回油通路、下进油孔、下自反馈通路、下回油通路;其中,所述环状上进油槽通过上进油孔与总进油孔位于球形轴承的球心处位置相连通,环状下进油槽通过下进油孔与总进油孔位于球形轴承的球心处位置相连通,环状上自反馈油槽通过上自反馈通路与下静压腔相连通,环状下自反馈油槽通过下自反馈通路与上静压腔相连通,环状上回油槽通过上回油通路与环状轴承回油槽相连通,环状下回油槽通过下回油通路与环状轴承回油槽相连通。进一步,所述环状上进油槽、环状上自反馈油槽、环状上回油槽、上静压腔分别与环状下进油槽、环状下自反馈油槽、环状下回油槽、下静压腔关于球形轴承的水平中心面对称。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自反馈节流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采用自反馈的节流方式,无需额外增加节流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小孔节流器带来的各种问题,因此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承载能力大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带自反馈节流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球形推力轴承的球形轴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进一步的解释。如图1所示,一种带自反馈节流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包括转子1、上轴承座3、下轴承座7、球形轴承13。上轴承座3和下轴承座7紧密连接在一起,球形轴承13位于上轴承座3和下轴承座7连接形成的腔体内。转子1连接球形轴承13并固联为一体。如图2所示,沿球形轴承13的表面,在上半部分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环状上进油槽15、环状上自反馈油槽16、环状上回油槽17、上静压腔18,在下半部分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环状下进油槽19、环状下自反馈油槽20、环状下回油槽21、下静压腔22,在球形轴承13的水平圆周面上设有环状轴承回油槽6。在上轴承座3和下轴承座7的连接处设有与腔体连通的环状轴承座回油槽12,在上轴承座3和下轴承座7的连接面上设有若干个连接环状轴承座回油槽12的油孔11。其中,上环状进油槽15、环状上自反馈油槽16、环状上回油槽17、上静压腔18分别与环状下进油槽19、环状下自反馈油槽20、环状下回油槽21、下静压腔22关于球形轴承13的水平中心面对称。在转子1的中心设有从上而下并连通到球形轴承13内部的总进油孔14,用于由外部供油设备向轴承内输入压力油。在球形轴承13内部设有上进油孔2、上自反馈通路4、上回油通路5、下进油孔8、下自反馈通路9、下回油通路10。其中,环状上进油槽15通过上进油孔2与总进油孔14位于球形轴承13的球心处位置相连通,环状下进油槽19通过下进油孔8与总进油孔14位于球形轴承13的球心处位置相连通,环状上进油槽15和环状下进油槽19的作用是将外部压力油均匀输送至轴承与底座之间的间隙内。环状上自反馈油槽16通过上自反馈通路4与下静压腔22相连通,环状下自反馈油槽20通过下自反馈通路9与上静压腔18相连通,环状上回油槽17通过上回油通路5与环状轴承回油槽6相连通,环状下回油槽21通过下回油通路10与环状轴承回油槽6相连通。工作时,假设球形轴承13承受向下的外载荷,则在外力的作用下,球形轴承13将向下运动,从而导致环状上进油槽15和环状上自反馈油槽16之间的轴承间隙增大,而环状下进油槽19和环状下自反馈油槽20之间的轴承间隙减小。环状上进油槽15和环状上自反馈油槽16之间的轴承间隙增大,将使得由环状上进油槽15流出并进入环状上自反馈油槽16的压力油所承受的阻力减小,从而导致进入环状上自反馈油槽16和下静压腔22的压力油压力增大。环状下进油槽19和环状下自反馈油槽20之间的轴承间隙减小,将使得由环状下进油槽19流出并进入环状下自反馈油槽20的压力油所承受的阻力增大,从而导致进入环状下自反馈油槽19和上静压腔18的压力油压力减小。球形轴承13的上静压腔18的压力减小和下静压腔22的压力增大,将使得球形轴承13提供向上的承载力,用于抵抗外载荷。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带自反馈节流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自反馈节流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包括转子(1)、上轴承座(3)、下轴承座(7)、球形轴承(13),所述球形轴承(13)位于上轴承座(3)和下轴承座(7)连接形成的腔体内,所述转子(1)连接球形轴承(13);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球形轴承(13)的表面,在上半部分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环状上进油槽(15)、环状上自反馈油槽(16)、环状上回油槽(17)、上静压腔(18),在下半部分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环状下进油槽(19)、环状下自反馈油槽(20)、环状下回油槽(21)、下静压腔(22),在球形轴承(13)的水平圆周面上设有环状轴承回油槽(6);在所述上轴承座(3)和下轴承座(7)的连接处设有与腔体连通的环状轴承座回油槽(12),在上轴承座(3)和下轴承座(7)的连接面上设有若干个连接所述环状轴承座回油槽(12)的油孔(11);在所述转子(1)的中心设有从上而下并连通到球形轴承(13)内部的总进油孔(14),在所述球形轴承(13)内部设有上进油孔(2)、上自反馈通路(4)、上回油通路(5)、下进油孔(8)、下自反馈通路(9)、下回油通路(10);其中,所述环状上进油槽(15)通过上进油孔(2)与总进油孔(14)位于球形轴承(13)的球心处位置相连通,环状下进油槽(19)通过下进油孔(8)与总进油孔(14)位于球形轴承(13)的球心处位置相连通,环状上自反馈油槽(16)通过上自反馈通路(4)与下静压腔(22)相连通,环状下自反馈油槽(20)通过下自反馈通路(9)与上静压腔(18)相连通,环状上回油槽(17)通过上回油通路(5)与环状轴承回油槽(6)相连通,环状下回油槽(21)通过下回油通路(10)与环状轴承回油槽(6)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自反馈节流的静压球形推力轴承,包括转子(1)、上轴承座(3)、下轴承座(7)、球形轴承(13),所述球形轴承(13)位于上轴承座(3)和下轴承座(7)连接形成的腔体内,所述转子(1)连接球形轴承(13);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球形轴承(13)的表面,在上半部分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环状上进油槽(15)、环状上自反馈油槽(16)、环状上回油槽(17)、上静压腔(18),在下半部分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环状下进油槽(19)、环状下自反馈油槽(20)、环状下回油槽(21)、下静压腔(22),在球形轴承(13)的水平圆周面上设有环状轴承回油槽(6);在所述上轴承座(3)和下轴承座(7)的连接处设有与腔体连通的环状轴承座回油槽(12),在上轴承座(3)和下轴承座(7)的连接面上设有若干个连接所述环状轴承座回油槽(12)的油孔(11);在所述转子(1)的中心设有从上而下并连通到球形轴承(13)内部的总进油孔(14),在所述球形轴承(13)内部设有上进油孔(2)、上自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书运徐春冬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