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包括控制主板,控制主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远离控制主板的一端侧面设置有滚动轴,控制主板的上方设置有太阳能板,并且滚动轴贯穿太阳能板与另一侧面的第一支撑柱相连,太阳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板的上表面后侧设置有底座,控制主板的上表面右端设置有驱动箱,驱动箱包括固定架,固定架设置在驱动箱的内腔底部,并且电机通过固定架与驱动箱固定,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皮带轮,电机的上方有贯穿驱动箱的滚动轴。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箱的设置,让滚动轴可以旋转,增加太阳能的利用率,减少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
,具体为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自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辐射能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太阳能光伏板组件大多为固定式的,太阳能电池只能固定在一面吸收和利用阳光,并不能随着阳光的照向而改变吸收方向,使太阳能的利用率不高,造成太阳能光伏板组件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包括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远离控制主板的一端侧面设置有滚动轴,所述控制主板的上方设置有太阳能板,并且滚动轴贯穿太阳能板与另一侧面的第一支撑柱相连,太阳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板的上表面后侧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远离底座的一端侧面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阳光追踪盒,并且阳光追踪盒的两侧均与固定轴连接,所述阳光追踪盒的上表面开设有吸光孔,吸光孔内设置有热敏网,所述控制主板的上表面右端设置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包括固定架,固定架设置在驱动箱的内腔底部,并且电机通过固定架与驱动箱固定,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皮带轮,电机的上方有贯穿驱动箱的滚动轴,并且皮带轮与滚动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驱动箱的上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均由一个横杆和一个竖杆构成,并且横杆与竖杆相交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
优选的,所述吸光孔数量为四个,并且吸光孔分别设置在阳光追踪盒的上表面四角。
优选的,所述滚动轴与两个第一支撑柱均为活动连接,并且驱动箱和滚动轴的连接处设置有润滑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决,通过阳光追踪盒上热敏网的设置,让控制主板能得到阳光照向的角度,通过驱动箱内电机、皮带轮和皮带的设置,让滚动轴可以旋转,从而使太阳能电池一直得到阳光的照射,增加太阳能的利用率,减少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驱动箱剖切示意图。
图中:1控制主板、2第一支撑柱、3滚动轴、4太阳能板、5太阳能电池、6底座、7第二支撑柱、8阳光追踪盒、9固定轴、10吸光孔、11热敏网、12驱动箱、121电机、122皮带轮、123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包括控制主板1,控制主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2远离控制主板1的一端侧面设置有滚动轴3,滚动轴3与两个第一支撑柱2均为活动连接,控制主板1的上方设置有太阳能板4,太阳能板4的直径小于控制主板1的直径,并且滚动轴3贯穿太阳能板4与另一侧面的第一支撑柱2相连,使得太阳能板4的下表面与控制主板1的上表面不相连,太阳能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5,太阳能电池5平铺在太阳能板4的上表面,太阳能板4的上表面后侧设置有底座6,底座6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柱7,第一支撑柱2与第二支撑柱7均由一个横杆和一个竖杆构成,并且横杆与竖杆相交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第二支撑柱7远离底座6的一端侧面设置有固定轴9,底座6的上方设置有阳光追踪盒8,并且阳光追踪盒8的两侧均与固定轴9连接,阳光追踪盒8的上表面开设有吸光孔10,吸光孔10数量为四个,并且吸光孔10分别设置在阳光追踪盒8的上表面四角,吸光孔10内设置有热敏网11,热敏网11通过感受照射到四处热敏网11的光热程度来得出阳光的照射方向,控制主板1的上表面右端设置有驱动箱12,滚动轴3贯穿驱动箱12,驱动箱12和滚动轴3的连接处设置有润滑层,使得滚动轴3转动与驱动箱12不会发生摩擦,避免驱动箱12的损坏,减少驱动箱12的工作寿命,驱动箱12的上表面设置有散热孔,减小驱动箱12内因为电机121工作而散发的热量,驱动箱12包括固定架124,固定架124设置在驱动箱12的内腔底部,并且电机121通过固定架124与驱动箱12固定,电机121的输出轴设置有皮带轮122,电机121的上方有贯穿驱动箱12的滚动轴3,并且皮带轮122与滚动轴3通过皮带123连接,通过电机121正常工作,从而让电机121输出轴带动皮带轮122转动,通过皮带轮122带动皮带123转动,使与皮带123连接的滚动轴3转动,滚动轴3则带动着太阳能板4转动,使太阳能板4上的太阳能电池5能一直跟随着阳光的照向而转动,从太阳能电池5能一直得到阳光的照射,增大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工作原理:通过阳光追踪盒8上四个吸光孔10的设置,让阳光可以照射到热敏网11上,而四处热敏网11通过感受照射到四处热敏网11的光热程度来得出阳光的照射方向,从而传达消息到控制主板1,而控制主板1发送指令到驱动箱12,使电机121工作,从而电机121输出轴带动皮带轮122转动,通过皮带轮122带动皮带123转动,使与皮带123连接的滚动轴3转动,滚动轴3则带动着太阳能板4转动,使太阳能板4上的太阳能电池5能一直跟随着阳光的照向而转动,从太阳能电池5能一直得到阳光的照射,增大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包括控制主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2)远离控制主板(1)的一端侧面设置有滚动轴(3),所述控制主板(1)的上方设置有太阳能板(4),并且滚动轴(3)贯穿太阳能板(4)与另一侧面的第一支撑柱(2)相连,太阳能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5),所述太阳能板(6)的上表面后侧设置有底座(6),底座(6)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柱(7),第二支撑柱(7)远离底座(6)的一端侧面设置有固定轴(9),所述底座(6)的上方设置有阳光追踪盒(8),并且阳光追踪盒(8)的两侧均与固定轴(9)连接,所述阳光追踪盒(8)的上表面开设有吸光孔(10),吸光孔(10)内设置有热敏网(11),所述控制主板(1)的上表面右端设置有驱动箱(12),所述驱动箱(12)包括固定架(124),固定架(124)设置在驱动箱(12)的内腔底部,并且电机(121)通过固定架(124)与驱动箱(12)固定,电机(121)的输出轴设置有皮带轮(122),电机(121)的上方有贯穿驱动箱(12)的滚动轴(3),并且皮带轮(122)与滚动轴(3)通过皮带(123)连接,所述驱动箱(12)的上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第一支撑柱(2)与第二支撑柱(7)均由一个横杆和一个竖杆构成,并且横杆与竖杆相交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能高效利用装置,包括控制主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2)远离控制主板(1)的一端侧面设置有滚动轴(3),所述控制主板(1)的上方设置有太阳能板(4),并且滚动轴(3)贯穿太阳能板(4)与另一侧面的第一支撑柱(2)相连,太阳能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5),所述太阳能板(6)的上表面后侧设置有底座(6),底座(6)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柱(7),第二支撑柱(7)远离底座(6)的一端侧面设置有固定轴(9),所述底座(6)的上方设置有阳光追踪盒(8),并且阳光追踪盒(8)的两侧均与固定轴(9)连接,所述阳光追踪盒(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照涛,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博远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