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既有结构基础的临时托换结构,包括设于既有结构两侧且与原基础梁相交的加固基础梁、设于加固基础梁和原基础梁下方的桩基、设于加固基础梁外侧且高出加固基础梁的加强桩、以及设于加固基础梁上方,且其中一端与加强桩连接的对撑,加固基础梁的内部设有加固基础梁钢筋,原基础梁的内部设有原基础梁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加固基础梁和桩基,对既有结构进行有效的支撑和加固,在施工加固基础梁时采用分块跳浜的方法以降低对原建筑的影响,在凿除原基础梁时保留原基础梁钢筋,与加固基础梁钢筋进行绑扎,减小对既有结构的影响;在加固基础梁的外侧打下加强桩,并设置对撑,有效提高加固基础梁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改建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有结构基础的临时托换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市中心区域,越来越多的历史悠久老建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居住条件和使用要求,这些老建筑的整体性能随着时间的影响也渐渐降低了,因此对这些建筑的加固、大修、改造的要求越来越多。在改造的过程中,这些老建筑又经过了多次的加建,对建筑基础本身增加了荷载,并且建筑基础的组成材料及腐蚀程度也随着时间慢慢的严重起来。因此,对这些老建筑的改造、加固变得尤为重要。
基础梁托换结构是一种常规的建筑加固形式,而基础梁托换结构加固形式在保护建筑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新型基础梁托换节点广泛使用的同时,对于传统的基础加固在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上的控制也更加严格,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基础荷载转换及叠梁之间节点处理的矛盾冲突明显增多。同时在基础改造过程中既不能破坏原有结构体系,又要保证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此外,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空间太过狭小施工面难以布置,人工作业效率低等,未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对原建筑破坏小、施工方便、可靠性好、效率高的既有结构基础的临时托换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既有结构基础的临时托换结构,包括设于既有结构两侧且与原基础梁相交的加固基础梁、设于所述加固基础梁和原基础梁下方的桩基、设于所述加固基础梁外侧且高出所述加固基础梁的加强桩、以及设于所述加固基础梁上方,且其中一端与所述加强桩连接的对撑,所述加固基础梁的内部设有加固基础梁钢筋,所述原基础梁的内部设有原基础梁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基础梁钢筋与所述原基础梁钢筋在相交处通过绑扎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基础梁与所述原基础梁不相交处的高度低于所述原基础梁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对撑水平设于所述加强桩和与原基础梁相交处的加固基础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桩采用钢板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对撑采用槽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桩基包括若干钢筋混凝土桩,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均匀分布在所述加固基础梁和原基础梁下方。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既有结构基础的临时托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划定所述加固基础梁的施工区域,并在该施工区域的下方以及原基础梁的下方施工桩基;
S2:拆除位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原基础梁的顶板,凿除原基础梁并保留原基础梁钢筋;
S3:在所述施工区域内布设若干加固基础梁钢筋,对若干所述加固基础梁钢筋之间以及其与原基础梁钢筋之间进行绑扎固定;
S4:针对所述加固基础梁钢筋进行模板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形成加固基础梁;
S5:在所述加固基础梁的外侧打下加强桩,并在所述加固基础梁上方设置对撑。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所述模板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采用分块跳浜的施工方法,将所述加固基础梁钢筋划分成若干块施工段,每块所述施工段的长度为8-12m。
进一步的,在所述划分施工段的过程中,所述原基础梁与加固基础梁的相交处不作为分段点,且在所述加固基础梁钢筋的转角处不分段。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有结构基础的临时托换结构,通过在既有结构两侧设置与原基础梁相交的加固基础梁,以及在加固基础梁下方设置桩基,对既有结构进行有效的支撑和加固,在施工加固基础梁时采用分块跳浜的方法以降低对原建筑的影响,在凿除原基础梁时保留原基础梁钢筋,并将其与加固基础梁钢筋进行绑扎,以减小对既有结构的影响;通过在加固基础梁的外侧打下加强桩,并设置对撑,有效提高加固基础梁的强度,避免施工重车经过时发生土体滑坡,减小对周边道路的影响。本技术结构简单、施工便捷、效率高、可靠性好,切实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既有结构和原基础梁的侧视图;
图2是本技术既有结构基础的临时托换结构施工完成后的侧视图;
图3是本技术既有结构基础的临时托换结构的主视图。
图中所示:1、既有结构;2、原基础梁;3、加固基础梁;31、凸台;4、桩基;41、钢筋混凝土桩;5、加强桩;6、对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有结构基础的临时托换结构,包括设于既有结构1两侧且与原基础梁2相交的加固基础梁3、设于所述加固基础梁3和原基础梁2下方的桩基4、设于所述加固基础梁3外侧且高出所述加固基础梁3的加强桩5、以及设于所述加固基础梁3上方,且其中一端与所述加强桩5连接的对撑6,所述加固基础梁3的内部设有加固基础梁钢筋,所述原基础梁2的内部设有原基础梁钢筋。优选的,所述加固基础梁钢筋与所述原基础梁钢筋在相交处通过绑扎固定。本实施例中,加强桩5位于加固基础梁3的左侧,具体的,既有结构1通常指墙体,加固基础梁3设于墙体的两侧,在与原基础梁2相交的地方须凿除原基础梁2且留下其中的原基础梁钢筋,在施工加固基础梁3时,首先将加固基础梁钢筋与原基础梁钢筋进行绑扎固定,以减小对既有结构1的影响,在加固基础梁3的外侧打下加强桩5,本实施例中,加强桩5位于加固基础梁3的左侧,并在加固基础梁3的上方设置对撑6,有效提高了加固基础梁3的强度,避免施工重车经过时发生土体滑坡,减小对周边道路的影响。
如图3所示,所述加固基础梁3与所述原基础梁2不相交处的高度低于所述原基础梁2的高度,即加固基础梁3上间隔设有若干凸台31,所述凸台31即为加固基础梁3与原基础梁2相交的位置。优选的,所述对撑6水平设于所述加强桩5和与原基础梁2相交处的加固基础梁3之间,即对撑6设于加强桩5与凸台31之间,提供径向支撑,进一步提高加固基础梁3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加强桩5采用钢板材料制成,所述对撑6采用槽钢材料制成,强度高,材料成本低,支撑效果好。
请继续参照图2-3,所述桩基4包括若干钢筋混凝土桩41,所述钢筋混凝土桩41均匀分布在所述加固基础梁3和原基础梁2下方,具体的,在施工加固基础梁3之前,先划定其施工区域,并在该施工区域下方施工桩基4,即在该施工区域下方以及原基础梁2的下方施工均匀间隔排列的钢筋混凝土桩41,需要说明的是,原基础梁2下方主要是指靠近加固基础梁3的施工区域的原基础梁2的下方,以保证支撑强度和施工安全。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既有结构基础的临时托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划定所述加固基础梁3的施工区域,并在该施工区域的下方以及原基础梁2的下方施工桩基4;具体的,桩基4包括若干钢筋混凝土桩41,在划定施工加固基础梁3的施工区域之后,在该施工区域下方以及原基础梁2的下方施工均匀间隔排列的钢筋混凝土桩41,需要说明的是,原基础梁2下方主要是指靠近加固基础梁3的施工区域的原基础梁2的下方,以保证支撑强度和施工安全。
S2:拆除位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原基础梁2的顶板,凿除原基础梁2保留原下原基础梁钢筋;具体的,原基础梁2包括内部的原基础梁钢筋和浇筑在原基础梁钢筋上的混凝土结构,对于处于施工区域内的原基础梁2,为了避免影响加固基础梁3的施工,必须对其进行凿除,在凿除过程中,只将混凝土结构破除,保留其中的钢筋,以减小对既有结构1的影响。
S3:在所述施工区域内布设若干加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既有结构基础的临时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既有结构两侧且与原基础梁相交的加固基础梁、设于所述加固基础梁和原基础梁下方的桩基、设于所述加固基础梁外侧且高出所述加固基础梁的加强桩、以及设于所述加固基础梁上方,且其中一端与所述加强桩连接的对撑,所述加固基础梁的内部设有加固基础梁钢筋,所述原基础梁的内部设有原基础梁钢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结构基础的临时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既有结构两侧且与原基础梁相交的加固基础梁、设于所述加固基础梁和原基础梁下方的桩基、设于所述加固基础梁外侧且高出所述加固基础梁的加强桩、以及设于所述加固基础梁上方,且其中一端与所述加强桩连接的对撑,所述加固基础梁的内部设有加固基础梁钢筋,所述原基础梁的内部设有原基础梁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结构基础的临时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基础梁钢筋与所述原基础梁钢筋在相交处通过绑扎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结构基础的临时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基础梁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思满,杨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