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作钱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自毁医用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3848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注射器,包括一空心针筒,一安装在针筒头部的针座,一安装在针筒底部的环形卡位圈,一安装在针筒内的芯杆和一安装在针筒头部的护套,所述芯杆头部设置一胶塞,其特征在于:针座中上部设置一外凸缘与针筒的内孔上部凸台相卡合;针座内安装一卡圈,卡圈外圆与针座的内孔紧密卡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注射器在注射完毕后针头可回缩到针筒内,并可实现芯杆的自毁,从根本上杜绝了注射器的重复使用,同时也便于注射器垃圾的搬运和销毁处理。(*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注射器,尤其是一种注射完毕针头能回退到针筒内的安全自毁医用注射器
技术介绍
现代医学的实践证明,为避免给人类或动物输入或取出介质时发生交叉感染,皮下注射器必须一次性使用,在使用过后即作为垃圾处理。目前使用最多的一次性注射器是一由空腔针筒、针头以及配装在针筒内的定程活塞组成,这种注射器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注射完毕之后,其针头仍滞留在外面,相对于针头的尖锐程度来说,不仅为注射器垃圾的搬运、销毁处理带来不便,同时因不慎而扎伤医护工作人员的事情经常发生,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病菌的二次交叉感染,特别是对于那些用于患有严重传染病(如艾滋病、肝炎、SARS等)患者使用的注射器,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医疗隐患,实践表明,不安全自毁针具引起的针刺损伤明显多于其他意外造成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在注射完毕后针头可回缩到针筒内,并可实现芯杆的自毁,从根本上杜绝了注射器的重复使用,同时也便于注射器垃圾的搬运和销毁处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自毁医用注射器,包括一空心针筒,一安装在针筒头部的针座,一安装在针筒底部的环形卡位圈,一安装在针筒内的芯杆和一安装在针筒头部的护套,所述芯杆头部设置一胶塞,其特征在于针座中上部设置一外凸缘与针筒的内孔上部凸台相卡合;针座内安装一卡圈,卡圈外圆与针座的内孔紧密卡合。上述针座的外圆壁与针筒的内圆壁紧密贴合,针座的内部成型一腰鼓圆形状的凹坑,凹坑的上部成型有直角端面,其与卡圈的顶端面相碰合,凹坑下部成型有一过渡斜面,其与卡圈的底端面相卡合;所述外凸缘下部成型一个过渡斜面,其与针筒内孔上部的凸台的上端面相叠合。上述针座臂部与针筒过渡处安装一“O”型密封圈。上述卡圈装入针座内孔与其卡合为一体,其上部成型有可与芯杆头部的球冠形凸台相卡合的多个弹性撑爪。上述环形卡位圈为一缺口环,其外侧成型有两凸台,其头部设立有多个弹性凸卡爪,凸卡爪内侧底端面的形状为直角形,凸卡爪顶端面的形状为平面与斜面过渡连接。上述针筒的底部内侧成型有两凹槽,其分别与环形卡位圈的两外凸台紧密卡合。上述芯杆的顶端设有可与卡圈的弹性撑爪相卡合的球冠形凸台;芯杆上部设有可与环形卡位圈弹性凸卡爪的内侧底端面和顶端面相卡合的卡圈,并在卡圈下部设有一易断处。上述芯杆下部设有通孔,通孔上设置一与之相配合的挡销。本技术中的针座与卡圈在装入针筒后相卡合为一体,当液体注射完毕后,芯杆顶部的球冠形凸台与卡圈的弹性撑爪卡死,在继续向后拉芯杆时,就使得卡圈带动针座,使针座脱离与针筒相紧密配合的凸台向针筒的底部运动,直到芯杆上的卡圈与设置在针筒底部的环形卡位圈的弹性凸卡爪对应相卡合,使芯杆既不能抽出,也不能前推,把芯杆的头部锁死到针筒的底部,此时整个针头和针座完全内缩到针筒里面,实现针头内缩自毁。最后从芯杆的易断处稍用力将其折断或拉断,实现芯杆的自毁。此外,针座臂部与针筒过渡处安装的“O”型密封圈,使得针座在装入针筒后保证有很好的密封作用,而设置在针筒底部的卡位圈采用缺口环,其外侧设立一通口,便于轻松装入针筒底部与其卡为一体。另外,芯杆下部设有的挡销,在注射器的运输过程和使用之前起到限位作用,可防止提前自毁。总之,本技术在注射完毕后针头可回缩到针筒内,并可实现芯杆的自毁,从根本上杜绝了注射器的重复使用,同时也便于注射器垃圾的搬运和销毁处理。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2、本技术针座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3、本技术卡圈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4、本技术环形卡位圈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5、本技术针筒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6、本技术芯杆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7、本技术抽液完毕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8、本技术液体注射完毕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9、本技术自毁第一步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10、本技术自毁完毕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自毁医用注射器,包括一空心针筒1,一安装在针筒1头部的针座5,一安装在针筒1底部的环形卡位圈6,一安装在针筒1内腔的芯杆2和一安装在针筒1头部外的护套7,芯杆2头部设置一胶塞9。如图1、2、3和5所示,针座5的外圆壁与针筒1的内圆壁紧密贴合,针座5的内部成型一腰鼓圆形状的凹坑51,凹坑51上配合设置一卡圈4,两者在装入针筒1后即卡合为一体,其中凹坑51的上部成型有直角端面511与卡圈4的顶端面42相碰合,凹坑51下部成型有一过渡斜面512与卡圈4的底端面43相卡合。所述针座5中上部设置一外凸缘52与针筒1的内孔上部凸台13相卡合,避免在注射使用时针座5发生旋转,减轻患者的痛苦;外凸缘52下部成型一个过渡斜面521,其与针筒1内孔上部的凸台13的上端面131相叠合,为针座5在注射使用时提供一定的支撑力,避免针座5内缩导致提前自毁。此外,在针座5臂部与针筒1过渡处安装一“O”型密封圈8,使得针座在装入针筒后保证有很好的密封作用。所述卡圈4外圆与凹坑51内侧壁紧密卡合,卡圈4上部成型有可与芯杆2头部的球冠形凸台21相卡合的多个弹性撑爪41。如图4所示,环形卡位圈6为一缺口环,其外侧设立一通口,便于轻松装入针筒1底部与其卡为一体。环形卡位圈6外侧壁成型有两凸台61、62,头部设立有多个弹性凸卡爪63,凸卡爪63内侧底端面631的形状为直角形,凸卡爪63顶端面632的形状为平面与斜面过渡连接。如图5所示,针筒1的底部内侧成型有两凹槽11、12,其分别与环形卡位圈6的外凸台61、62紧密卡合。如图6所示,芯杆2的顶端设有可与卡圈4的弹性撑爪41相卡合的球冠形凸台21;芯杆2上部设有可与环形卡位圈弹性凸卡爪63的内侧底端面631和顶端面632相卡合的卡圈22、23,并在卡圈23下部设有一易断处24。此外,芯杆2下部设有通孔25,其上设置一与之相配合的挡销3,在注射器的运输过程和使用之前起到限位作用,可防止提前自毁。如图1、8、9和10所示,为本技术整个使用全过程,其中图1为未使用状态的剖视图,此时挡销3的另一半能挡住针筒1底部的平台起限位作用。图8为抽液完毕的动作图,在注射之前把挡销3全部推入与之相配的通孔25内,取消限位。如图9和10为液体注射完毕和自毁完毕的动作图,当液体注射完毕后,芯杆2顶部的球冠形凸台21与卡圈4的弹性撑爪41相卡死,再继续向后拉芯杆2,就使得卡圈4带动针座5,使针座5脱离与针筒1相紧密配合的部位向针筒1的内部运动,直到其上的卡圈22、23与环形卡位圈6的弹性凸卡爪63对应相卡合,使芯杆2既不能抽出,也不能前推,此时整个针头和针座5完全回缩到针筒1内腔,完成注射器的第一次自毁,接着把芯杆2从易断处24稍用力将其折断或拉断,达到芯杆自毁,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总之,本技术在注射完毕后针头可回缩到针筒内,并可实现芯杆的自毁,从根本上杜绝了注射器的重复使用,同时也便于注射器垃圾的搬运和销毁处理。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自毁医用注射器,包括一空心针筒(1),一安装在针筒头部的针座(5),一安装在针筒底部的环形卡位圈(6),一安装在针筒内的芯杆(2)和一安装在针筒头部的护套(7),所述芯杆头部设置一胶塞(9),其特征在于针座(5)中上部设置一外凸缘(52)与针筒(1)的内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自毁医用注射器,包括一空心针筒(1),一安装在针筒头部的针座(5),一安装在针筒底部的环形卡位圈(6),一安装在针筒内的芯杆(2)和一安装在针筒头部的护套(7),所述芯杆头部设置一胶塞(9),其特征在于:针座(5)中上部设置一外凸缘(52)与针筒(1)的内孔上部凸台(13)相卡合;针座(5)内安装一卡圈(4),卡圈(4)外圆与针座(5)的内孔紧密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作钱
申请(专利权)人:林作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