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臭水体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43684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0 23:02
一种黑臭水体净化系统,包括生态浮床系统、生态基系统和充氧系统,生态浮床系统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生态基系统,相对应的另一侧也设置有至少一个生态基系统,生态基系统的长度方向与生态浮床系统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充氧系统包括曝气管和气源,每个生态基系统的底部都设置有曝气管,所有曝气管的进口都与气源的出口连通。充氧系统的曝气管内置于生态基系统的底部,集充氧和生态修复于一体,方便了更换和固定;生态浮床系统下设生态基束,等间距排列,增强了处理能力和效果,充氧系统、生态基系统与生态浮床系统间隔布置,依据水体情况,灵活调整,能够有效的对黑臭水体实施原位治理,节省能源的同时,又能美化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涉及到一种黑臭水体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黑臭水体是指能呈现出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出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总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由于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滞后,或者能力有限与水平低下,一些城市水体尤其是中小城市水体,,直接成为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的主要排放通道和场所,导致城市水体大面积受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形成黑臭水体。环保部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日排放近两亿吨,造成了多种类型的河流污染,包括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酸碱污染和病毒细菌污染等。南方城市60~70%的缺水是由水污染造成的,全国超过10000公里的城市河段丧失了V类水的最基本使用功能。生态系统退化或崩溃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波(水库)的968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中,超过III类水质断面占36.9%,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黄河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分别有40.3%、43.6%、60.9%的河水超过III类水标准,其中海河流域劣V类水质断面占37.5%。许多地方的水体出现了常年性或季节性的黑臭现象,全国黑臭水体分布广泛,如苏州河、内河(宁波)、秦淮河(南京)、巡司河及黄孝河(武汉)等,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国水体黑臭程度加剧,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我国的形象和生态安全的重大环境问题。黑臭水体常用的治理技术有:外源阻断技术、内源控制技术、水质净化技术等,在诸多的治理黑臭水体的技术中,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外源阻断技术仅用于预防和切断污染源,并不能治理;内源控制技术,工程量比较大,治标不治本;水质净化技术,是水处理的核心方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能够有效的对黑臭水体实施原位治理。因此,急需一种新的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黑臭水体净化系统,充氧系统、生态基系统与生态浮床系统间隔布置,依据黑臭水体情况,灵活调整,能够有效的对黑臭水体实施原位治理,节省能源的同时,又能美化环境。本技术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黑臭水体净化系统,关键是:所述的系统包括生态浮床系统、生态基系统和充氧系统,生态浮床系统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生态基系统,相对应的另一侧也设置有至少一个生态基系统,生态基系统的长度方向与生态浮床系统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充氧系统包括曝气管和气源,每个生态基系统的底部都设置有曝气管,所有曝气管的进口都与气源的出口连通。所述的生态浮床系统包括生态浮床和生态基束,生态浮床的下端面有多个竖直设置的生态基束,所有的生态基束呈阵列式排布。所述的生态浮床上的生态基束下端都设置有配重块。所述的生态基系统包括上浮杆和生态基束,上浮杆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生态基束,所有的生态基束等间隔设置。所述的曝气管外壁上缠绕有带状编织物。所述的曝气管是沿生态基系统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所有的曝气管平行设置。所述的生态基束包括织物竖条和设置在织物竖条上的吸附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系统由充氧系统、生态基系统和生态浮床系统组成,其中,充氧系统的曝气管内置于生态基系统的底部,集充氧和生态修复于一体,方便了更换和固定;生态浮床系统下设生态基束,等间距排列,增强了处理能力和效果;充氧系统、生态基系统与生态浮床系统间隔布置,依据水体情况,灵活调整,能够有效的对黑臭水体实施原位治理,节省能源的同时,又能美化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代表曝气管,2代表生态浮床,3代表生态基束,4代表配重块,5代表上浮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黑臭水体净化系统,包括生态浮床系统、生态基系统和充氧系统,生态浮床系统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生态基系统,相对应的另一侧也设置有至少一个生态基系统,依据黑臭水体情况,灵活调整生态基系统的数量及生态基系统与生态浮床系统之间的距离,生态基系统的长度方向与生态浮床系统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生态基系统包括上浮杆5和生态基束3,生态基束3包括织物竖条和设置在织物竖条上的吸附层,上浮杆5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生态基束3,所有的生态基束3等间隔设置。生态浮床系统包括生态浮床2和生态基束3,生态浮床2可以起到净化修复水体的作用,生态浮床2的下端面有多个竖直设置的生态基束3,所有的生态基束3呈阵列式排布,增强了处理能力和效果。充氧系统包括曝气管1和气源,每个生态基系统的底部都设置有曝气管1,所有曝气管1的进口都与气源的出口连通,可以为生态浮床2和生态基束3提供足够的氧气,提高净化效果。曝气管1可以是沿生态基系统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曝气管1与生态基束3的下端固定连接,所有的曝气管1平行设置,也可以根据黑臭水体的地形情况,将曝气管1设置成圆形、椭圆形等围绕在生态基束3周围的其它形状,应用长度不受距离和形状的限制。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生态浮床2上的生态基束3下端设置有配重块4,如果生态基束3下端自然下垂的话,时间长了生态基束3容易交缠在一起,增加配重块4后,可以有效防止生态基束3交缠在一起而影响吸附效果。配重块4太重会使生态浮床2沉入水底,配重块4太轻则不能有效防止生态基束3四处漂移交缠在一起,所以将配重块4的质量控制在50g以内。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曝气管1外壁上缠绕有带状编织物,可以有效防止曝气管1上的出气孔被水体中的杂质堵塞而影响充氧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黑臭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生态浮床系统、生态基系统和充氧系统,生态浮床系统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生态基系统,相对应的另一侧也设置有至少一个生态基系统,生态基系统的长度方向与生态浮床系统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充氧系统包括曝气管(1)和气源,每个生态基系统的底部都设置有曝气管(1),所有曝气管(1)的进口都与气源的出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臭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生态浮床系
统、生态基系统和充氧系统,生态浮床系统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生态基
系统,相对应的另一侧也设置有至少一个生态基系统,生态基系统的长度
方向与生态浮床系统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充氧系统包括曝气管(1)和气
源,每个生态基系统的底部都设置有曝气管(1),所有曝气管(1)的进口
都与气源的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生态浮床系统包括生态浮床(2)和生态基束(3),生态浮床(2)的下
端面有多个竖直设置的生态基束(3),所有的生态基束(3)呈阵列式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景山李勇利白朋于江川解学周苑莹莹高迪史思远杜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源生园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