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进排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43662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0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空气滤清器出气管通过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端的连接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的出气端通过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和单向阀通气管,连接至发动机的排气端,其中,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和单向阀通气管连接并共同形成从二次空气补气阀的出气端到发动机的排气端的通气通道;发动机的排气端还连接有消声器;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部的通道里具有至少一段内径变小的小直径段。该摩托车进排气系统,通过截面突变,产生声波的反射或干涉现象,降低了向外辐射的声能,对声音的传播起到了阻碍作用,降低了整个摩托车进排气系统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领域,具体涉及摩托车进排气系统
技术介绍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包括进气系和排气系。在发动机上,把混合气吸进发动机的部分叫进气系,把燃烧完了的废气排出发动机的部分叫做排气系。进气系包括空气滤清器、化油器和进气管等。空气经空气滤清器过滤后,流过化油器与汽油混合,经进气管进入进气歧管,通进气门进入发动机内点火燃烧,产生动力。为了降低摩托车排出废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摩托车进气系统一般采用二次空气补气阀方法。由于排出的废气有一定的温度,在摩托车排出废气的同时往发动机的排气端注入新鲜空气,使得废气中的一氧化碳被氧化,从而降低废气中一氧化碳。现有的摩托车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和单向阀通气管,空气经空气滤清器过滤后,经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进入二次空气补气阀,二次空气补气阀上连接有出气管和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二次空气补气阀的空气一部分经出气管流进发动机的进气端,另一部分经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流向单向阀通气管,后流向发动机的排气端。摩托车排气系统包括发动机和消声器,发动机的排气端连接有消声器。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而衰减噪音的装置,因此消声器性能的好坏影响摩托车噪声的大小。但是现有摩托车由于发动机、车身等振动引起摩托车怠速噪音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专利在于怎么提供一种摩托车进排气系统,用于降低摩托车的噪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二次空气补气阀,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单向阀通气管,发动机和消声器;空气滤清器出气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进气端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出气端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端的连接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的出气端通过依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和单向阀通气管,连接至发动机的排气端,其中,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和单向阀通气管连接并共同形成从二次空气补气阀的出气端到发动机的排气端的通气通道;发动机的排气端还连接有消声器;消声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腔里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部的通道里具有至少一段内径变小的小直径段。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小直径段由嵌在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部通道里的套管形成,套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同轴设置。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套管靠近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设置。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套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壁过盈配合。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整体为L型的弯折管,包括长度长的第一弯折段和长度短的第二弯折段,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的第一弯折段端部与二次空气补气阀的出气端连接,第二弯折段端部与单向阀通气管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的内壁上铺设有棉布。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单向阀通气管整体为具有L型弯折段的弯折管,L型弯折段的两端部分别沿同一个垂直于L型弯折段所在平面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两个连接部,单向阀通气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的第二弯折段端部和发动机的排气端上。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消声器的外壳的内腔中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隔板和一个第二隔板,将内腔分割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腔室的通气孔;所述进气管包括直筒管段和U形管段,直筒管段的进气端穿出外壳前端端面形成消声器进气口;直筒管段的出气端从消声器进气口延伸至第一腔室设置,直筒管段的内腔中同轴设置有至少一个三元催化剂,U形管段一端与直筒管段的出气端连接,另一端从第一腔室穿过第二腔室,再弯曲穿回第一腔室设置;还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第一通气管从第二腔室穿过第三腔室伸入第四腔室内设置;第二通气管从第三腔室穿过第四腔室设置;所述出气管从第三腔室穿过第四腔室延伸出外壳后端端面形成消声器排气口。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固定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同轴设置的吸音筒,吸音筒沿其长度方向的周向上交错布有吸音孔;吸音筒与第一腔室内壁和第二腔室内壁之间的间隙中铺设有吸音棉。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消声器排气口向下弯曲延伸。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摩托车进排气系统中,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部的通道内的小直径段使得通道内的截面发生突变,产生声波的反射或干涉现象,降低了向外辐射的声能,对声音的传播起到了阻碍作用,空气经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发生多次截面突变,降低了二次补气的进气噪音,从而降低了整个摩托车进气系统的噪音。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的小直径段采用套管形成,制作工艺简单。2、本技术摩托车进排气系统中,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为弯折管,增大了发动机排气端的进气进程,同时气体转弯使得气体在通气通道内形成谐波,有效地降低了发动机排气端的进气噪音。棉布即起到了吸音效果,也增强了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的强度,避免变形。单向阀通气管为三次弯管成型,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为两次弯管成型,通过这两个管件的连接,当二次补气的空气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入发动机时,需连续经过五个转弯,更好地起到降噪的效果。制作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3、本技术摩托车进排气系统中,消声器,通过截面突变和截面插入式,使得废气进入到这些腔室里发生反射、相互干涉(摩擦)而达到消声效果,还通过增大了气流流程,降低气流压力和流速来降噪。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结构的结构图。图3为图1中单向阀通气结构的结构图。图4为图1中消声器的剖面图。图5为图4中A-A剖视图。图6为图4中B-B剖视图。图7为图4中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如图1-7所示,包括空气滤清器1,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二次空气补气阀4,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单向阀通气管6,发动机7和消声器;空气滤清器1出气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进气端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出气端与二次空气补气阀4进气端的连接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4的出气端通过依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和单向阀通气管6,连接至发动机7的排气端,其中,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和单向阀通气管6连接并共同形成从二次空气补气阀4的出气端到发动机7的排气端的通气通道;发动机7的排气端还连接有消声器;消声器包括外壳29,以及设置在外壳内腔里的进气管25和出气管30;如图2所示,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部的通道里具有至少一段内径变小的小直径段。根据声音的传播特性,小直径段使得通道内的截面发生突变,产生声波的反射或干涉现象,降低了向外辐射的声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1),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二次空气补气阀(4),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单向阀通气管(6),发动机(7)和消声器;空气滤清器(1)出气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进气端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出气端与二次空气补气阀(4)进气端的连接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4)的出气端通过依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和单向阀通气管(6),连接至发动机(7)的排气端,其中,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和单向阀通气管(6)连接并共同形成从二次空气补气阀(4)的出气端到发动机(7)的排气端的通气通道;发动机(7)的排气端还连接有消声器;消声器包括外壳(29),以及设置在外壳内腔里的进气管(25)和出气管(30);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部的通道里具有至少一段内径变小的小直径段。

【技术特征摘要】
1.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1),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二次空气补气阀(4),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单向阀通气管(6),发动机(7)和消声器;空气滤清器(1)出气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进气端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出气端与二次空气补气阀(4)进气端的连接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4)的出气端通过依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和单向阀通气管(6),连接至发动机(7)的排气端,其中,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和单向阀通气管(6)连接并共同形成从二次空气补气阀(4)的出气端到发动机(7)的排气端的通气通道;发动机(7)的排气端还连接有消声器;消声器包括外壳(29),以及设置在外壳内腔里的进气管(25)和出气管(30);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部的通道里具有至少一段内径变小的小直径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直径段由嵌在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部通道里的套管(3)形成,套管(3)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靠近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壁过盈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整体为L型的弯折管,包括长度长的第一弯折段和长度短的第二弯折段,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的第一弯折段端部与二次空气补气阀(4)的出气端连接,第二弯折段端部与单向阀通气管(6)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的内壁上铺设有棉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玲伯勇谭淮旭李川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